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

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

位於榕江縣古州鎮古州中路西側。1930年4月,紅七軍為擺脫國民黨桂軍對左江革命根據地的圍困,開展游擊戰爭。攻占榕江縣城(古州)後,張雲逸軍長和李明瑞總指揮在這裡召開軍事會議。舊址為四合院建築,呈長方形,占地面積2900餘平方米。現存門樓、前廳、後廳、左右廂房、後院和南北耳房,有天井2個,四周為青磚空斗封火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
  • 位於古州鎮古州中路西側
  • 舊址原為:清代古州鎮總兵署
  • 結構:四合院,磚木結構建築
背景資料,建築結構,

背景資料

1930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軍長張雲逸、總指揮李明瑞、政治部主任陳豪人等率領下,由荔波板寨長途奔襲黔軍後勤重鎮榕江古州城。4月30日,紅七軍勇奪南門,攻占古州城,將軍部設此。
此役,紅七軍完成在黔桂邊開展游擊戰、開闢游擊區域、擴大政治影響、解決軍需供給問題等艱巨任務,提高了士氣,鍛鍊和壯大了革命隊伍。5月5日,紅七軍離開榕江回師百色,在廣西武篆,與鄧小平同志會合,一舉擊敗桂軍各部,收復百色及右江沿岸各縣,擴大了右江紅色根據地。
舊址原為清代古州鎮總兵署,始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乾隆元年(1736)建成規模宏大的鎮台衙門。
鹹豐六年(1856),農民起義軍攻占古州城,總兵署被焚毀。同治十一年(1870)清廷在原址重修,為防戰亂,增加總兵衙門的防禦能力,外圍牆改建護院城牆,並在頭門和城牆上設定炮台,成為古州城內城。

建築結構

舊址為四合院,磚木結構建築,四周為青磚盒子式五山封火山牆。由頭門、院牆、大堂(軍部會議室)、廂房(政治部、參謀處)、耳房(警衛處)、廊房等建築組合而成。
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
庭院、甬道、鋪設青磚。殿堂、廊下皆為青石柱礎,木柱碩大。廳堂格扇門窗、過廊美人靠等。屋脊上泥塑雙龍搶寶,下為八仙浮雕,並有松、梅、蘭、竹、花卉、飛禽走獸等。整座建築雄偉壯觀。2002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貴州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2004年又被公布為國防教育基地,現已成為全縣人民敬仰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