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藍葉甲

榆藍葉甲

昆蟲名,為鞘翅目,葉甲科。分布於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主要危害榆樹。成蟲和幼蟲均危害榆樹,受害榆樹的葉片被吃成網眼狀。嚴重時,整個樹冠一片枯黃。若未及時防治,可將樹葉吃光,迫使樹體二次發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榆藍葉甲
  • 拉丁學名:Pyrrhalta aenescens(Fairmaire)
  • 別稱:榆藍金花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Isecta
  • :鞘翅目
  • :葉甲科
  • 分布區域: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7至8.5毫米,寬3至4毫米。近長方形,黃褐色,鞘翅綠色,有金屬光澤,全體密被柔毛及刺突。頭部小,頭頂有1個鈍三角形黑斑,複眼大、黑色、半球狀,前頭瘤幾乎呈三角形。觸角第一節最長且較粗;第二節最短約為第一節的1/2;第三至第五節細長,長度相等;第六、七節微短,彼此長度相等;第八至十節較第七節更短,長度亦相等;末端第十一節呈長紡錘形。第一至第七節背面及第八至十一節全節黑色。上顎端部以及下顎須、下唇須的端部黑褐色。前胸背板寬度為其長的2倍,前端稍窄,在中央凹陷部有1條倒葫蘆形黑紋,並於兩側凹陷部的外方有1條卵形黑紋。小盾片黑色,基部寬闊,後端稍圓。鞘翅寬於前胸背板,後半部稍膨大,兩翅上各具顯明的隆起線兩條。腿節較粗。雄蟲腹面末端中央呈半圓形凹入。雌蟲腹面末端中央呈馬蹄形凹入。
榆藍葉甲成蟲(圖1)榆藍葉甲成蟲(圖1)
長1.1毫米,寬0.6毫米,黃色、梨形、頂端尖細,卵面密布六邊形點刻。卵兩行排列成塊,有卵7至22粒。
體長7.5毫米左右,寬3至4毫米左右。污黃色,翅帶灰色,橢圓形,背面有黑色毛瘤8行,上生有黑褐色刺毛。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11毫米。體長形、微扁平、深黃色、中、後胸及腹部第一至第八節背面漆黑色。頭部較小,表面疏生白色長毛。前胸背板近中央後方有1個近四方形的黑斑,前緣有1個灰色圓形斑。中、後胸背面可分為前後兩小節,每節背面有4個毛瘤,兩側各有2個毛瘤,腹部背面第一至第八節也多分為兩小節,前小節有4個毛瘤,後小節有6個毛瘤,兩側各有3個毛瘤,臀板深黃色,上面疏生剛毛,氣門黑色,開口於骨化板上,腹面有無數淺黑色斑點,吸盤後方有2個黑斑。
榆藍葉甲幼蟲(圖2)榆藍葉甲幼蟲(圖2)

生活習性

榆藍葉甲在河北任丘華北石油礦區1年發生兩代,以成蟲在樹皮縫、土石縫等隱蔽處越冬,3月下旬開始出蟄,4月上旬為出蟄盛期,4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成塊產於葉背,5月中旬為卵孵化盛期,5月底至6月初為幼蟲化蛹盛期,老熟幼蟲多在樹幹隱蔽處群集化蛹,蛹期10至15天;第2代卵孵化盛期為6月底至7月上旬,化蛹盛期在7月中旬,第2代成蟲產的卵多不孵化。越冬代成蟲出蟄及產卵進程與當年氣溫有很大關係,溫度高出蟄早,出蟄歷期短。但出蟄盛期(4 月上旬)、第1代卵孵化盛期(5月中旬)、第2代卵孵化盛期(7月上旬)相對比較集中穩定,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第2代成蟲取食至8月下旬以後陸續進入越冬狀態。
榆藍葉甲蛹(圖3)榆藍葉甲蛹(圖3)
榆藍葉甲 - 習性特點 榆藍葉甲
北京地區1年發生1~2代,以成蟲在建築物縫隙及雜草叢等處越冬。次年4月上旬(榆樹發芽期)越冬代成蟲開始啃食芽葉;4月下旬開始在葉上產卵;5月上旬幼蟲開始為害;6月上旬老熟幼蟲群集在榆樹枝幹傷疤等處化蛹;7月上旬羽化出成蟲,進入第一次危害高峰期,並大量飛入公共場所和居民家中擾民。羽化較早的成蟲可繼續產卵繁殖,8月末第二代幼蟲群集化蛹, 9月末進入第二次成蟲危害高峰期,嚴重發生時,可將榆樹葉片全部食光。

防治方法

1.榆藍葉甲食性單一,種植榆樹時應與其他樹種混種,減少傳染蔓延機會。
榆藍葉甲卵(圖4)榆藍葉甲卵(圖4)
2.利用其假死性,當越冬成蟲上樹時,振落捕殺。
3.人工刮除榆樹樹幹基部的蛹及老熟幼蟲,集中燒毀。
4.樹木注乾,用6%的吡蟲啉乳油或40%氧化樂果乳油,按樹胸徑每1厘米注射1毫升的量使用。
5.越冬代成蟲產卵前,第一代幼蟲和成蟲越冬時,採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氯氰菊酯3000倍35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 0倍液等化學農藥進行防治。
6.保護天敵。如瓢蟲螳螂蠋蝽等,特別蠋蝽是榆藍葉甲的重要天敵,要加以保護和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