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學派

楞伽學派,中國佛教學派。因研習和弘揚《楞伽經》而得名。其學者被稱為“楞伽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楞伽學派
  • 所屬分類:中國佛教學派
  • 稱呼:楞伽師”
《楞伽經》有劉宋、北魏和唐三個譯本。楞伽學流行於唐譯本之前,有兩個系統,其中北魏菩提流支譯《入楞伽經》十卷,流通不廣,有尚德律師者曾為之作疏。慧海師事鄴都同法師,聽《涅槃》、《楞伽》。此《楞伽》當是十卷本。其中《說佛品》謂:“寂滅者,名為一心;一心者,名如來藏。”對形成《大乘起信論》“一心二門”之說有重大影響,與地論師南道以阿賴耶識為如來藏的觀念相通。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菩提達摩用以授徒,其弟子慧可傳僧璨,璨傳道信,信傳弘忍,忍傳神秀、玄賾、淨覺等,形成所謂楞伽宗系(見《楞伽師資記》),即中國禪宗的早期禪系。但據《續高僧傳·法沖傳》介紹,奉行《楞伽》者有兩類人,一類“口說玄理,不出文記者”,有粲、惠、盛、端等禪師和真、玉等法師,及那老師、長藏師等;另一類是“出《楞伽》鈔疏者”,有善、豐、明等禪師。他們的共性是:“常齎四卷《楞伽》以為心要,隨說隨行。”至於唐初,《楞伽》學大盛,多出自慧可門下,其中最突出的是法沖,號稱“南天竺一乘宗”。此譯本惟有一品,名“一切佛語心”,意謂佛說之綱要(核心),後來的禪宗並將此“心”解釋成十卷本和《起信論》的“一心”。實際上四卷本講的乃是“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不覺;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牟尼寂靜法”,因而貶斥心識功能,提倡離念,亦稱“虛宗”。《續高僧傳·曇倫傳》記曇倫:“讀經禮佛都所不為,但閉房不出;行住坐臥唯離念心。”曇倫並自述:“般若無底,空華焰火,無依無主。不立正邪,本性清淨。”此即當時“虛宗”的代表性言論,後亦成為《壇經》的中心概念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