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文化背景研究》是199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輝。
基本介紹
- 書名:楚辭文化背景研究
- 作者:趙輝
-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年1月1日
- 頁數:276 頁
- 開本:32 開
- ISBN:7535110002
- 語種:簡體中文
《楚辭文化背景研究》是199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輝。
《楚辭文化背景研究》是199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輝。趙輝,中南民族學院中文系任教...
對楚辭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學科。自漢代開始的楚辭研究,內容大體包括:楚辭的產生與楚國歷史及社會背景,楚辭與楚風俗及神話,楚辭與先秦歷史及諸子思想,楚辭與楚文化,楚辭與天文曆法等自然科學,屈原、宋玉等人及其作品研究等。西漢司馬遷首撰《屈原列傳》,劉向將屈原、宋玉等人作品首次結集,題名《楚辭》;東漢王逸為之作注,...
《中國楚辭學(第二十三輯)》是2016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楚辭學會。內容簡介 《中國楚辭學(第二十三輯)》的主要內容包括:《楚辭》作品研究、《楚辭》的文化背景研究、屈原事跡及行蹤研究、屈原及楚辭對後世文學的影響研究和屈原思想的影響及當代價值 研究,等等。圖書目錄 《楚辭》作品研究 試論《...
楚辭,也作“楚詞”,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為“騷體”。體裁沿革 《楚辭》作品或者效仿楚辭的體例,被稱為“楚辭體”或“騷體”。“楚辭”之名,始見於西漢武帝之時,這時“楚辭”已經成為一種文學體裁。“楚辭...
課程背景 楚辭作為中國文學的重要單元,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了解、學習、研究楚辭是人們洞悉中國傳統文化、加深民族文化認同的必修課。適用對象 該課程為對中國古代文學有初步了解以及想進一步研究楚辭、熱愛詩歌的讀者準備。課程簡介 該課程從楚辭概論、屈原的生平與思想、《離騷》講讀、《...
背景 劉向的《楚辭》是“楚辭”的結集,這一點並無疑義;“楚辭”作為戰國時期在楚地出現的一種新型詩體,也是公認的;則楚辭自然是先於《楚辭》存在。最早出現楚辭的記載,是《史記》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始長史朱買臣,會稽人也。讀春秋。莊助使人言買臣,買臣以楚辭與助俱幸,侍中,為太中大夫,...
《楚辭發生學研究》是2008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楚辭發生學研究》在楚人的歷史流變、楚地的地理環境、時代文化思潮和漢初獨特的文化背景下,探討了如下幾個問題:一、漢人的辭賦觀念。在漢人的觀念中,辭以韻文為限,包括歌詩和讀式詩,賦則是不歌而誦的一種文體。由於春秋賦詩無出韻文之外...
這本書對楚辭文化背景的挖掘。對楚辭文本形態和抒情功能的解讀,都能別開生面,成一家之言。書中所揭示的“儀式一文本”這一觀念,不但對楚辭研究,也對其他上古文獻的研究大有啟發。這是一本見功夫、有趣味的學術著作,值得一讀。——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郭英德 這是一本好書,既有細緻綿密的文獻考辨,又...
關於東君的神格,歷來說法不一。通常認為東君是指太陽神,但也有月神說,也有認為東君和東皇太一為同一位神明的說法。屈原所著《東君》被編入《楚辭·九歌》中。太一在民間信仰中,視為北極星,是最尊貴的星神,在《楚辭》中稱為“東皇太一”,有人奉之為“天帝”。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泰一,天帝之別名也...
長期以來人們在辭(騷)、賦關係的問題上一直糾纏不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只是將包括騷體賦在內的整個賦體文學與楚騷去進行比較。實際上,我們只有把最工體文學特徵的文體賦作為參照系與楚騷相比較,才是有意義的。內容簡介 - 辭賦文體研究 通過這種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楚辭與文體賦在句子形式、篇章結構、題材內容、...
《楚辭》中的服飾描述有著豐富複雜的象徵意義和極為重要的表達作用。《服飾研究》首先系統的闡述了《楚辭》反映的楚服飾文化特點與內涵、以及楚辭服飾描述的象徵作用、社會文化背景,然後對《楚辭》的服飾形制和風格特色、《楚辭》絲織刺繡紋樣與文化意義、《楚辭》服飾的染色工藝與絲織品以及《楚辭》服飾的原料及其紡織...
三、中國文學研究的檢討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趙輝,男,1954年生,湖北省崇陽縣人,現為中南民族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化的研究,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專著有《楚辭文化背景研究》、《六朝社會文化心態》、《心旅第一驛——先秦社會文化心態》等。
這和後人稱《詩經》為“風”一樣,雖然名實不符,都是有意把楚辭和漢賦兩種文體區別開來。作品背景 “楚辭”的產生有其複雜的因素,決不是偶然的。春秋以來,楚國在長期獨立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楚國地方文化。宗教、藝術、風俗、習慣等都有自己的特點。與此同時,楚國又與北方各國頻繁接觸,吸收了中原文化,...
而辭賦研究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的一枝奇葩,既源遠流長,又日月常新。本書共匯集了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半個世紀以來的代表性論文三十餘篇。書中既有堅持蜀學獨特的治學理論,也有與時俱進,追蹤當代學術前沿的綿長生命力。目錄 湯炳正 《楚辭研究》前言 萬光治 賦與賦學研究的命運(代序)辭賦綜論 李 誠...
第一章 低谷中的沉寂——元代楚辭研究 第一節 跌人低谷的元代文學 第二節 寥若晨星的楚辭研究者 第三節 楚辭研究的一股潛流——元代楚辭研究的特色 第二章 低迷後的蓄勢再興——明代楚辭研究 第一節 明代文化背景概論 第二節 復古思潮下洪流涌動——明代前期楚辭研究 第三節 心學瀰漫下的疑慮與反思——明代...
從文體的角度看,在楚辭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採用問答體,與後來的漢賦的寫法已比較接近。前人說漢賦“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在文體演變史上,《漁父》無疑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的。在第一部分中,屈原開始露面。文章交待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環境以及主人...
創作背景 《卜居》是《楚辭》中的一篇。王逸認為屈原所作,朱熹從其說。近世學者多認為非屈原所作,但還不能作定論。現代研究者多認為是楚人在屈原死後哀悼他的作品。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卜居》篇中寫屈原被放逐,“三年不得復見”,為此心煩意亂,不知所從,就前去見太卜鄭詹尹,請他決疑。屈原先述世道不...
1998年9月考入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崔富章先生,研究《楚辭》。2001年6月畢業,獲博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周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化研究。現任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辭賦學會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獨立承擔或參與國家...
本書作者本著對《楚辭》說明背景,詮釋詞義,校正文字為課題進行楚辭研究的。本書底本用《四部叢刊》洪興祖《楚辭補註》本;引用古今諸家舊校材料:王逸《章句》所引諸本、洪興祖《補註》所引諸本、劉師培《楚辭考異》等。女嬃之嬋媛兮嬋媛一作撣援 案:嬋媛當從一本作撣援。《說文》曰:“蟬,喘息也”,“...
第五章 《楚辭》文化背景 一、楚人歷史及其尚武、忠貞的民族性 二、楚入神話中的自信與悲情 三、楚巫文化與獨特的鬼神觀 四、楚國與外地文化交流 第六章 屈原及相關音樂作品 一、屈原生平 二、相關音樂作品 音樂作品33:江文也《汨羅沈流》作品62(1953)音樂作品34:符任之《屈原詩辭清唱劇》(1978)音樂作品...
”《楚辭文化背景研究》和論文《原始宗教與楚辭》、《簡論楚辭特質形成的原因》在《楚辭》學界具有廣泛的影響,被認為是眾多的楚辭研究著作中,從楚文化背景方面研究楚辭發生學“尤為值得注意的”一部著作,觀點被學界廣泛引用。另一部研究先秦社會文化心態的著作《心旅第一驛-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心態之源》由出版社東方...
尤其是現存於民間的“活化石”是研究楚辭的文化背景和寶貴的文化參照系,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具有重要而又豐富的民俗學文化學價值。有專家指出:在楚文化研究中,歷來存在著重雅輕俗的傳統,今天若能在傳統材料、傳統方法等“雅”的領域裡下功夫的同時,又能在民俗民風、少數民族文化等“俗”的領域裡用力,楚...
第五章 屈原與楚辭 第一節 楚辭產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多種文化的交融 戰國晚期楚國的政治形勢 第二節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楚辭”的含義 楚辭的編 纂和屈原作品的真偽 第三節《 離騷》《離騷》解題 寫作年代忠君與愛國 美政 理想與身世之感 高潔堅貞的人格形象 香草 美人:象徵和意境 形式和...
研究方向 1、楚辭研究; 2、兩漢魏晉南北朝辭賦研究;3、周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歌。出版圖書 主要貢獻 承擔課題 1、《唐前辭賦分體研究》,省規劃重點項目;2、《魏晉南北朝學術編年》,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3、《周秦漢魏晉南北朝浙地文學研究》,省社聯重點項目。代表著作 1、《屈騷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中華...
產生背景 辭賦家,是伴隨著辭賦的產生而產生的。辭賦_[英文]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古代一種文體,起源於戰國時代。漢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賦稱為楚辭,後人泛稱賦體文學為辭賦。賦之別稱。濫觴於騷,盛於漢,故世稱漢賦。後轉為詩文之總稱。清·姚鼐《古文辭類纂序...
三、禮樂文化的形成與演變 第二節 夏商周藝術的基本特點與演化 一、嶄新藝術歷史類型的確立 二、夏商周藝術總體風格的與世推移 三、夏商周藝術種類由混合到分化的發展 第三節 夏商周藝術的光輝成就與歷史地位 一、樂舞、青銅器的輝煌成就 二、《詩經》《楚辭》的不朽價值 三、成就各異的其他門類 四、中國藝術...
楚譯人把它譯成“楚語”(即姚先生說的楚地漢語),用了五十四個漢字,“詞采聲調,宛然楚辭”: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越人歌的古音釋讀,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多家學者均有研究。諸家的...
由此可見,楚辭也具有詩樂舞相融合的特點。明確綜合性的特點,研讀文學便要緊密結合時代文化背景,力避盲人摸象。實用性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出現大動盪、大變革、大改組的形勢,文學普遍具有實用性,或為具體社會問題而發,如《詩經》民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或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判斷歷史人物的是非曲直,...
26.《斧鉞的文化釋義》,《社會科學戰線》1994年5期 27.《心性說述論》,《上海財經大學學報》1999年1期(創刊號)28.《深化我國文化建設的理論框與對策探討》(第一作者),《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年4期 主要課程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詩經研究》;《楚辭研究》;《說文解字導讀》;《先秦兩漢魏晉...
“藝術在本質上一種文化生存方式,文學生活態度,生活的內涵,是生命賴以支撐的精神。延續到清末民初——五四運動以後,辭賦文學衰微,在20世紀改革開放以後,該文學體式,因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的需要,突然復活。”。最早出現的是楚辭文學,因此辭賦文學,是與詩歌結緣的社會意識形態。最早形成書面辭賦文學的有《離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