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養正

楊養正

楊養正原名楊得餘,生於1914年,祖籍湖北隨州,於2010年12月16日逝世,享年96歲,是抗日“八百壯士”最後一人。1933年入伍,淞滬會戰前任88師524團一營一連一排排長。淞滬會戰後期,他在謝晉元團長的領導下,堅守四行倉庫四天五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養正
  • 別名:楊得餘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隨州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2010年12月16日
  • 備註:抗日“八百壯士”最後一人
人物介紹,事跡,逝世,

人物介紹

楊養正,是抗日“八百壯士”最後一人(楊養正老先生去世時,冒出“另一壯士”楊根奎,但其提出的證據不能和楊養正老先生一樣得到充分得考驗)。
1937年10月31日,部隊奉命撤入租界,被租界解除武裝,送進“孤軍營”。1941年-1942年底,楊養正先後被日軍關押在寶山營房、南京老虎橋第一模範監獄、安徽蕪湖對岸裕溪口,後成功逃出。1944年住進重慶長壽第九教養院,1949年,被安排進入重慶南岸副食品水產公司工作,先後生育5個子女。1977年至今,退休居住在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
“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
這首《八百壯士》歌描繪的是68年前淞滬會戰時堅守四行倉庫抗擊日軍的一群中國官兵。68年了。
68年硝煙散盡,迷住多少人的雙眼?68年前的滿腔熱血,在幾代人的胸腔里滾滾欲沸?68年後,昔日八百壯士安在?
山城,重慶,7月流火。
彈子石正街5號,這個一般重慶市民也未必熟悉的地方卻自有一股肅穆的涼意。頂著炎炎烈日,走上幾級台階,在幾間破舊低矮的平房裡等待著的就是一位參加過淞滬會戰的老兵和他的傳奇。楊養正,91歲,左眼失明,右眼剛動過白內障手術,你看不到他的眼神,但是通過這八百壯士惟一倖存者的講述,你可以感受到那股凝聚著凜冽戰意與豪邁血性的歷史正向你撲面而來。
1944年初,淞滬抗戰四行倉庫保衛戰12位官兵,受盡千辛萬苦、輾轉千里回到重慶。四行倉庫八百勇士的倖存者們受到了陪都重慶,受到了四川軍民的熱烈歡迎,當時的國民政府授予勇士
重返四行倉庫重返四行倉庫
們忠貞勳章,29歲的楊養正被提升為少校軍銜軍官。這張照片,是1944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發的軍官證上面的照片。92歲楊養正的其他人生經歷的照片,均在歷次
楊養正
政治運動及其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毀掉了。

事跡

寸土未失堅守四行四天五夜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10月26日,為掩護大部隊撤退,中國守軍88師262旅524團400餘人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是一幢五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由於樓高牆厚,易守難攻,成了中國軍隊在上海的最後一塊陣地。
楊養正那時叫楊得餘,當時23歲的他在524團里任一營一連一排的排長。
26日晚天剛擦黑,楊養正隨團撤守到四行倉庫。“我帶著一個排,約30人,守在四行倉庫旁一幢三層高的磚瓦房中。”楊養正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說,“謝晉元團長下命令說要死守,作為軍人,我的想法是除非打死在這裡,絕不離開陣地一步。”一進入這個磚瓦房,楊養正立即命令士兵把牆打穿,用麻袋裝滿沙土,把所有窗戶都堵上,用以修築工事,並留下三個機槍射擊眼,士兵們主要分層據守一、二樓。27日凌晨6時許,放哨的士兵發現了日軍,立即向其開火。敵人立即以強大的攻勢襲來,炮聲隆隆,子彈呼嘯,四行倉庫周圍頓時成了一片火海。楊養正所駐守的磚瓦房不如四行倉庫堅固,頓時被打得千瘡百孔,牆打破了就馬上用裝滿沙土的麻袋堵上,日軍在激烈的交戰中沒占到絲毫便宜,留下近百具屍體後倉皇撤退。
日軍見中方軍事鞏固,急攻不下,便在離倉庫200米遠的地方駐紮下來,搶修工事。幾十名日軍貓著腰,時上時下搶修工事的情形被楊養正發現了,他拿過身邊的輕機槍,“噠噠噠”幾梭子彈過去,敵人應聲倒下,說起手刃敵人的痛快,老人的嘴角浮起一股笑意。
不久,日軍得到增援,白天飛機轟炸,大炮攻擊,坦克開道,但四行倉庫還是寸土未失。
28日深夜,楊養正聽聞一名叫楊慧敏的女學生冒著生命危險給官兵們帶來了一面旗幟。“謝團長以軍禮接過後,命士兵們以旗幟為誓,堅決抗敵,絕不退讓。”29日清晨,在一陣嘹亮的號角聲中,中國旗幟在四行倉庫樓頂上高高飄揚。“那時候租界里除了日本的旗幟外,就是租界各國的旗幟,在中國的土地上,卻唯獨沒有中國的旗幟。100多米外蘇州河對面的老百姓看見旗幟後,都拍起巴掌來,給我們增強了信心。”
29日上午,日軍看到四行倉庫上居然還升起了中國旗幟,惱羞成怒,向中國守軍發動了更猛烈的攻勢。楊養正身邊又有幾名士兵犧牲了,但日軍始終不能前進一步。30日,日軍調集精銳部隊,組織了新的猛烈攻勢,用小鋼炮、平射炮及機關槍向四行倉庫密集射擊,同時,數架敵機在上空助戰,不斷向四行倉庫投下炸彈。戰鬥一直從上午打到天黑,楊養正所在的部隊沉著應戰,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從10月26日晚到10月31日撤退,戰鬥打了4晝夜,楊養正沒有合眼,但當時戰鬥緊張,他竟然一點都不感到困。這4天5夜裡,中國軍隊借地形優勢對敵進行機槍掃射,或挾手雷與敵共亡。在八百壯士的拚命死守下,日軍丟下200多具屍體,始終不能進四行倉庫一步,“為了壯大聲勢,謝團長對外宣稱我們有八百壯士,其實我們總共才452人,在激烈的戰鬥中,我們也犧牲了百把人”,楊養正的嘆息聲中有著掩不住的悲意。
突破封鎖我跟坦克對著幹
10月30日晚上12點,楊養正奉命撤退。“十二點鐘以後才準撤退,為什麼要十二點鐘以後才撤退呢,因為敵人向來吹牛,三個月要滅亡中國,他說三個月滅亡中國,但是我們都不相信,我們在上海就要跟你打三個月,8月13號打到10月31號,差不多三個月,這是我們的一種決心。”楊養正說。
但是日本人的坦克封鎖了出路,他們退不出去。短短几米寬的馬路,成了戰友們的生死線,不斷有人中彈犧牲。楊養正安排兩個班對準坦克打,但打了一陣,坦克巋然不動。“這種子彈不行,打不穿坦克,讓我來!”楊養正一聲大吼,拿過一梭鋼芯的子彈,裝進了一挺輕機槍。“噠噠噠”一梭子彈還沒打完,敵人的坦克一下子啞了。
接下來的事情楊養正就記不清了,楊養正只記得當時轟的一聲響,一顆炮彈就在他頭上爆炸,樓頂被炸開,彈片“啪”一下,飛進楊養正左眼,血沿著臉頰流了下來。
昏迷中的楊養正被戰友們抬進了租界,等他醒來後才發現他的左眼已經被摘除了,之後一直陪伴他的是一顆陶瓷做的假眼。
逃出生天搶了日本人的槍
四行孤軍退到英租界後被關在集中營里。“我們退到租界的時候,英國人把我們的槍都拿掉了,不能帶武器。後來我們就在租界集中營呆了4年多。工部局派了三四十名白俄士兵駐孤軍營擔任警戒,營內四周安裝了鐵絲網,只準官兵在營內活動,不準外出,不準與外界接觸,實際上失去了人身自由,過著囚禁生活。”
1942年底,楊養正和三十多個戰友被押至安徽溪口背煤,他們在得知附近有新四軍活動的訊息後,秘密籌劃逃跑。一天,趁日軍不備,楊養正和戰友突然打死日軍看守,搶奪了一挺輕機槍和一支步槍集體越獄。
“我們正跑著跑著的時候,日本人看到了,我在後頭,三個搶輕機槍的戰友在我前面一點,那個日本人一槍打到扛輕機槍的戰友。這邊的人趕快把輕機槍接過來,把那個人扶著又跑,沒跑多遠,跑了最多不過是七八里路,敵人不敢追了,我們新四軍來了,新四軍聽到這邊槍響,他出來一看,一問是四行孤軍八百壯士,搶了日本人的槍過來了,歡迎歡迎。”
跑出來的楊養正高興極了,在桃花樹下面坐了半天,捨不得走,“因為我自由了,我欣賞桃花,我看著很好看,我坐在那裡都不想動了。”
收穫愛情鬼子不走不結婚
楊養正離開新四軍的駐地後,準備回湖北老家。
經過河南葉縣時,楊養正看到了一副對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他心中頓起一股豪氣。他覺得為國家而戰,就是正氣,那天起,他就把原名楊得餘改為楊養正。
1944年楊養正來到戰時陪都重慶。到重慶後,他住進了長壽第九殘廢教養院。在這裡,他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在長壽第九殘廢教養院附近的桃花街上,有一家小賣部,他早就聽說小賣部有一個姑娘,人聰明漂亮。一天中午,30歲的楊養正到小賣部去買東西,一眼就看到了他現在的妻子趙孝芳。
當時楊養正的感覺是這姑娘“文靜,漂亮”,一下子竟有點看呆了。趙孝芳也早就聽說楊養正這個獨眼的“八百壯士”了。此後,兩人又在小賣部遇見了幾次,趙孝芳對這位個子高挑的抗日英雄也頗有好感。儘管楊養正瞎了左眼,還比她大著12歲,趙孝芳依然決定嫁給他。
但是兩個人約定,日本鬼子一天不走他們就一天不結婚。1945年8月15日,他們等來了好訊息。
1945年8月16日,日本投降第二天,在慶祝抗戰勝利的喜悅中,楊養正和趙孝芳結婚了。
“我不算什麼英雄,對於日本侵略者,我只是做了每箇中國人都會做的事。”楊養正顫顫巍巍地說,在他陳設簡陋的家中,身邊坐著他相伴多年的妻子趙孝芳,默默地看著他,微微笑著。
2005年評選為第一屆“感動重慶十大人物”2005年評選為第一屆“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逝世

89歲的楊養正2010年12月7日因肺部嚴重感染、心功能衰竭入院治療。2010年12月16日下午5時25分,八百壯士”中最後一位倖存者楊養正,在重慶中國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與世長辭。
唱響《大刀進行曲》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靈堂里播放的不是哀樂,而是《大刀進行曲》。激昂而悲壯的樂曲,讓人心中一凜,也串起了這位剛剛過世的96歲老人的人生。
楊養正,生於1914年,於2010年12月16日辭世。當年堅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至此成為絕唱。 靈堂設在南岸區彈子石祥和人家小區,老人生前居住的地方。早晨8時,香燭已經插滿香盆。親屬們說,從前晚搭好靈堂,一夜都不斷有人趕來悼念。 拿來《大刀進行曲》伴奏帶的,是重慶關愛老兵志願者組織的志願者。他們還送來了央視為老人拍攝的紀錄片。站在老人遺像前,幾名志願者大聲唱起了《八百壯士歌》:“中國不能亡……中國一定強!” “這是父親最愛唱的歌。”大女兒楊慶玲說,志願者們經常來看望父親,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名志願者告訴記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通過網路組織起來,為抗戰老兵們送去一點溫暖。 昨日,親戚、鄰居、戰友後人,還有上百名陌生人,全國各地趕來的悼念者擠滿靈堂。靈堂里的花圈上,可以看到來自天南海北的緬懷: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八百壯士王文川後人、中國遠征軍四川聯絡組全體老兵、全體上海志願者…… 下午4時,又有一批網友趕來。24歲的董浩是一名中學教師,在網上看到訊息後,專程從長壽趕來悼念。“楊老在了解歷史的人心中,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一個象徵家國情懷的圖騰。”他眼角含淚。 傍晚,張自忠將軍警衛員曹廷明來到楊老靈堂前,三鞠躬,三炷香,獻上了自己的悼念之情。曹廷明和楊養正同年,同樣是抗戰老兵,這些年,他一直關注著全國倖存老兵們的動向。得知楊養正去世的訊息後,他從沙坪壩家中趕來悼念。 晚上,又有數十名志願者趕來。全場合唱《八百壯士歌》和《大刀進行曲》,令人動容。
全國各地人民趕來悼念
據了解,老英雄楊養正逝世的訊息,昨日在各QQ群、網路論壇引起極大關注。截至傍晚,記者接到數十個外地媒體記者詢問及要求幫助聯繫採訪或供稿的電話。網上有1200多名網友通過微博向楊老遙寄哀思並撰寫輓聯:壯士未老,乾坤須挽,廉頗難銷憂國淚;忠勇不死,歇馬待戰,豈教神州嘆陸沉。楊慶玲說,今晨6時,老人出殯,遺體將在南岸區四公里的江南殯儀館火化。考慮到老人的個性,家人不為他辦追悼會;遵從他的遺願,骨灰可能暫時暫存。“他說要和母親葬在一起,我們要盡心為他們找一塊合適的墓地……”
全國各地誌願者前來悼念英雄全國各地誌願者前來悼念英雄
妻子:一個人怎么辦
楊養正是個英雄。無私,忘我,無所畏懼,和普通人一樣有愛,但他愛的唯有家國民族。我們敬佩他,鄰居說怕他,兒女對他充滿崇拜。只有妻子趙孝芳明白,這個相伴66年的男人內心的愛與孤獨。365天,兩人沒有哪一天分開超過3小時。 “以後,再也聽不到他喊老太婆了。說好要一起走的,他沒等我。他一天也離不開我,現在先走了,他一個人怎么辦?”趙孝芳流著淚說。抗戰勝利第二天結婚“那是他的心結,我必須等到這一天” 趙孝芳已經84歲了。因為心臟不好,已在武警醫院治療了好幾個月。 昨日中午,在醫院輸完液後,她來到靈堂,默默地坐在一個角落。見有人來悼念,就握著別人的手,臉上擠出笑容,還主動開口聊天。 1944年,趙孝芳還是個18歲的小姑娘,念文德女中,漂亮又進步。姐姐在長壽桃花街上開小賣部,她經常去那裡幫忙。小賣部旁邊是長壽第九殘廢教養院,她發現有個男人經常來買東西,總是偷偷看她。“1.8米的高個子,很帥。”就這樣,她認識了這個獨眼的“八百壯士”。 1945年8月16日,日本投降第二天,兩人舉行婚禮。之前兩人曾約定,日本鬼子一天不走就一天不結婚。 “那是他的心結,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愛,我必須等到這一天。”她說。獨眼叔叔是一個英雄“他不苟言笑,只有我明白” 51歲的張茂周從小和楊養正夫婦住在一個院子裡。小時候,他有些害怕那個獨眼的叔叔。 成年後,他才知道這個人是個英雄,和他崇拜的董存瑞一樣。再看見楊養正時,他主動聊天,想聽到英雄的故事。但每次老人總是緊緊地牽著趙孝芳的手,沉默著。 “有啥好說的,他不苟言笑,只有我明白。”趙孝芳說,在家裡,老頭子每天都抱著收音機。聽到中國經濟好了,運動會得了金牌之類的訊息,他會興奮得大聲唱歌,一整天都精神百倍。有時候,他又會靜靜坐在窗前,半天不說一句話。她知道,他的思緒又回到了1937年的上海,那個被子彈擊中的夜晚。入院後不能天天見面“說好要一起走,他沒等我” 今年11月26日,趙孝芳在武警醫院住院,楊養正也病倒了,醫院特地把兩人安排到一個病房。 “雖然病著,但他很開心,因為可以時時刻刻和我在一起。”趙孝芳說,12月7日,因為肺部嚴重感染、心功能衰竭,他轉入新橋醫院重症監護室。他看不見她了。 趙孝芳去探視過他兩次。入院後第二天,見她來了,他緊緊地拉著她的手,埋怨為什麼不能天天見面。“我明白他的心思,他害怕了,怕我不願意陪他。”她說,她像哄孩子一般,反覆說:“聽醫生的話,等轉到普通病房了,我就天天陪在你身邊。”他艱難地笑了。 第二次探視,他已經不能說話。緊緊握住她的手,雙手已經浮腫。 現在,他先走了。“說好要一起走,他沒等我。他一天也離不開我,他一個人怎么辦?”趙孝芳流淚了。
趙孝芳深情地仰望老伴的照片趙孝芳深情地仰望老伴的照片
楊養正的離去讓妻子趙孝芳傷心不已楊養正的離去讓妻子趙孝芳傷心不已
壯士的遺物,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壯士的遺物,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年輕時一身軍裝的楊養正年輕時一身軍裝的楊養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