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蟠

楊蟠

楊蟠(約1017~1106)北宋官員、詩人。字公濟,別號浩然居士,章安(今屬浙江臨海)人,一作錢塘(今浙江杭州)。慶曆六年進士,為密、和二州推官。元佑四年蘇軾知杭州時,蟠為通判,以知壽州卒,為官清廉,深得民心。平生為詩數千篇,有《章安集》,已佚。

基本介紹

  • 本名:楊蟠
  • 字號:字公濟,別號浩然居士
  • 所處時代:北宋
  • 主要成就:平生為詩數千篇,有《章安集》
人物生平,個人成就,文學,書法,代表詩作,

人物生平

楊蟠出生官宦之家,祖父楊徵,台州章安人氏,宋朝初年曾在麗水、錢塘等地擔任過地方官吏。父親楊翱,字翰之,宋初以文學得中進士甲科,曾擔任東陽知縣、太常博士等職務。楊蟠為其第三子。
楊蟠於慶曆六年(1046)得中進士,出任密州、和州觀察推官,掌兩州司法事務。仁宗至和二年(1055),楊蟠遷泗州推官。嘉祐二年(1057)冬,母親吳氏亡故,楊蟠回鄉丁憂三年,並請王安石為其母撰寫了《太常博士楊君夫人金華縣君吳氏墓志銘》。嘉祐六年(1061),楊蟠遷簽書江陰軍判官廳公事,職司案件審理。此時,楊蟠的詩名已雷貫天下。是年冬季,楊蟠約了惟晤上人到杭州靈隱寺拜訪著名高僧契嵩,盤桓數日,相與游吟,共得詩64篇,結為《山游唱和詩集》1卷。
英宗治平三年(1066),楊蟠奉召回京,任光祿寺丞。神宗熙寧五年(1072),楊蟠由光祿寺丞改任太子中允,後被發派擔任永興等路轉運判官;復任陝西提舉常平公事,倡導興修當地的重要水利設施鄭渠、白渠,以恢復關中水利。熙寧九年(1076),楊蟠權管勾荊湖西路提舉坑冶事。元豐八年(1085),楊蟠任宣德郎飛騎尉,提點荊廣冶鑄事。曾至廣東英德碧落洞,觀唐周夔《到難篇》、南漢王劉晟《盤龍御室記》等前人摩崖,並刻石以紀其游。
哲宗元佑元年(1086),已70高齡的楊蟠被召回京師,擔任奉議郎。元祐四年(1089),蘇軾龍圖閣學士出任兩浙西路鈐轄兼杭州知府,楊蟠亦應蘇軾力邀,以奉議郎通判杭州軍州事,與蘇軾同領州事,裁處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聽斷等事宜。兩人既是同僚,又是詩友,公餘唱和甚多。蘇軾的《東坡集》中僅和楊蟠梅花詩就有20首。他們用常平米招募饑民疏浚西湖,並利用挖出的湖泥葑草,築成今著名的蘇堤。晚年重返杭州,作有《錢塘西湖百詠》,從湖堂至西水亭,各為一絕,共百首。
元佑六年(1091)去職,楊蟠回京任承議郎。紹聖二年(1095),以承議郎知溫州,在任二年,頗得百姓好評。到任後,於衙署儀門立碑,刻前任太守劉述的《勸農五事》以為施政準則;劃分州城街巷,定為三十六坊;常輕裝簡從,巡視鄉里。在任兩年,頗得百姓好評。每逢天氣晴和,老少必問太守出遊否?紹聖四年(1097),楊蟠調任高郵州知軍,去任日,百姓攀轅臥轍,幾不得出境。蟠對溫州也有深厚感情,著有《永嘉百詠》,其中一首云:“為官十一政,宦遊五十秋。生平憶何處?最憶是溫州。”
高郵任上,楊蟠建時燕堂、眾樂園於官署之東,供百姓遊樂。高郵任滿後,楊蟠轉知壽州。不久,楊蟠辭去官職,寓居杭州。

個人成就

文學

楊蟠生平詩作甚多,《宋史》本傳說他“為詩數千篇”,有《章安集》二十卷,大部已佚。今有後人輯錄的《章安集》一卷,及《錢塘百詠》、《西湖百詠》,僅為原來的百分之一。他的人品和詩作為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文壇名宿所賞識,王安石曾致書說:“足下之文,但知畏之,願造請所聞。”歐陽修讀《章安集》後,作詩讚道:“蘇梅久作黃泉客,我亦今為白髮翁。臥讀楊蟠一千首,乞渠秋月與春風。”將其與著名詩人蘇舜欽、梅堯臣並列。

書法

楊蟠還擅長書法,其字古勁質樸,可惜存世甚少。除英德碧落洞摩崖外,於潛(今屬浙江臨安)之長樂寺碑記亦系楊蟠撰額;德清之新市舊有“愛敬堂”,亦系楊蟠所留墨寶,惜今已毀。

代表詩作

【陪潤州裴如晦學士游金山回作】
試上蓬萊第幾洲,長雲漠漠鳥飛愁。
海山亂點當軒出,江水中分繞檻流。
天遠樓台橫北固,夜深燈火見揚州。
回船卻望金陵月,獨倚牙旗坐浪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