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11月30日,楊至成生於
貴州省三穗縣
木界村一個富裕大戶人家。7歲開始讀私塾。
1921年(民國十年),楊至成畢業於省立農業中學。
大革命時期
1923年(民國十二年),楊至成在重慶入川滇黔聯軍,任軍需官。
1926年(民國十五年)春,楊至成隨聯軍到廣東,考入
黃埔軍校第5期。同年經周逸群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民國十六年)春,正當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時,楊至成在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轉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反擊叛軍
夏斗寅部的戰鬥。後被派到由
賀龍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3師任連政治指導員。
土地革命時期
1927年(民國十六年)8月,楊至成參加
南昌起義。起義部隊南下廣東作戰失利後任連長,隨部艱苦轉戰於閩粵贛湘邊。
1928年(民國十七年)春,楊至成參加
湘南起義,在與前來鎮壓起義的國民黨軍
許克祥部作戰中右腿受傷。同年4月隨朱德、陳毅到
井岡山,任工農革命軍(後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28團1營4連連長。在參加反國民黨軍“進剿”作戰中腹部受傷,隨即在反“會剿”作戰中兼任留守處主任,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負責傷病員的管理工作,解決給養和醫藥供應。
1929年(民國十八年)1月,楊至成隨紅4軍向贛南、閩西進軍,任軍部副官長。
1930年(民國十九年)起,楊至成任紅12軍副官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務部部長,中央軍命軍事委員會總經理部兼紅軍總兵站主任、總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先後組織建立了中央蘇區的“赤色郵政”,紅軍的有線電話網和無線電通訊聯絡,建立了槍械、彈藥、被服、紡織、鞋襪、衛生材料等20餘個工廠,建立和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保障紅軍的物資供應,並創辦了後勤學校。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中,雖遭受“左”傾領導人的錯誤打擊,被降為供給部科員,但仍勤勤懇懇做好組織分配的每一項工作。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0月,楊至成隨紅一方面軍
長征。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1月,遵義會議後,楊至成任中革軍委先譴工作團主任。到陝北後,楊至成任軍委採辦處主任和紅一方面軍後勤部部長,參加
東征、
西征戰役。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12月,楊至成任軍委後勤部部長兼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兵站部部長。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楊至成任中共中央軍委總供給部部長兼黃河兩延(延長、延川)衛戌司令員、
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冬,楊至成因積勞成疾赴
蘇聯就醫。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起,楊至成先後入蘇共遠東局黨校、
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41年(民國三十年),蘇德戰爭爆發後,楊至成與劉亞樓、盧冬生等準備經蒙古回國,但由於邊境地區遭日軍嚴密封鎖,被迫滯留
烏蘭巴托,靠賣苦力甚至討飯為生。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1月,楊至成回國後,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政治委員。一邊組織領導後勤工作支援東北解放戰爭,一邊組織建設後勤學校和開展軍工生產,初步奠定了東北部隊物資供應的基礎建設。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楊至成任
東北野戰軍軍需部部長,大力組織擴建軍需工廠、兵站、醫院和倉庫,為部隊進行
遼瀋戰役、
平津戰役提供了物資保障。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夏,楊至成隨
第四野戰軍南下,先後任華中軍區和中南軍區軍需部部長、中南軍政委員會輕工業部部長、中南軍區第一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部長。在中南地區組織領導創建各類軍需工廠、倉庫、醫院和學校,同時組織接收和發展了地方輕工業。
建國之後
1955年,楊至成調任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1958年,楊至成任
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院務部部長。
1962年,楊至成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67年2月3日,楊至成因突發
心臟病在北京逝世。
主要成就
製作首批軍裝
1929年4月,楊至成用5萬元籌款,建立了一個臨時被服廠,領導全廠職工不分晝夜加班,生產出4000多套帶
領章、紅五星
軍帽、
挎包、
綁腿、
皮鞋的灰色軍裝,讓紅四軍第一次穿上紅軍統一製作的
軍裝。
創辦赤色郵政
1930年4月至1933年7月,楊至成以瑞金、寧都興國為中心,開設了五條兵站線,即建寧——廣昌——寧都線;建寧——石城——寧都線;東陂——洛口——寧都線;招攜——黃陂——寧都線;瑞金——寧都線。把兵站線建設成為
瑞金首都連線前線、四通八達的“傳遞網路”,把中央出版的《
紅色中華報》、中央軍委的《
紅星報》和其他報刊、書籍、信函、郵包等發往各地、各部隊,而基層的信件、郵包也能通過“網路”及時送到目的地和收件人手裡。
東征戰役保障
1936年2月,楊至成領導後勤部籌集棉布2000匹、棉花8000斤、毛皮2000張、糧食330萬斤、食鹽5000斤,建立起被服廠、兵工廠和3個後方醫院,組織起1000人的運輸隊、3000人的擔架隊。後勤保障迅速準確,使紅軍在兩個多月的
東征戰役中殲國民黨7個團、繳槍4000多支、籌款30多萬銀元、擴大紅軍8000多人。
遼瀋戰役保障
1948年6月,楊至成以
佳木斯為中心,在佳木斯、哈爾濱、牡丹江、齊齊哈爾和雞西等地很快建立起具有相當生產能力的機炮廠、手榴彈廠、子彈廠、雷管廠、電器廠、被服廠、鞋帽廠、製藥廠等軍工廠36處,50多個兵站和醫院、倉庫,職工達2萬多人。僅手榴彈廠月生產能力就達到20多萬枚,被服廠日產量9000多套、布鞋廠日產量1萬雙。為
遼瀋戰役提供軍衣、帽、鞋300多萬件,其他物資20萬件,有力地保障了東北
解放戰爭的供給。
主要作品
《楊至成詩文集》,2013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再版。
所獲榮譽
親屬成員
父母 | 父親 | 楊宗越 | 1903年農曆八月在劍河做斗笠生意遇害身亡,三個月後楊至誠成為遺腹子。 |
母親 | 姓吳 | 1936年去世。為母親寫下輓聯:“八千里長征報國即為報母,四十年矢志教子亦是教人”。 |
妻子 | 第一任 | 陳春蘭 | 貴州三穗人。父母包辦婚姻,19歲時陳春蘭嫁給18歲的楊至成。1922年3月,婚姻破碎。 |
第二任 | 伍道清 | 湖南耒陽人。是朱德妻子伍若蘭的校友和同村同姓的好友。1928年9月,19歲時和楊至成在井岡山結婚,婚後生有一子冬伢,因戰亂丟失,伍道清也不知所蹤。離別25年後,1954年8月突然到武漢尋找楊志成。 |
第三任 | 彭慧媛 | 江西人。1931年11月,19歲時在瑞金和楊至成結婚,1934年10月因未能長征而分散。 |
第四任 | 錢家華 | 四川人。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的女戰士,1937年初春19歲時與楊至成在延安結婚。1938年2月生一女楊玉明,後因楊至成在蘇聯八年失去聯繫而改嫁。後小孩接到北京居在楊至成家讀書。 |
第五任 | 唐慧文 | 遼寧撫順人,四野護士,經賀誠、周越華夫婦介紹,1946年10月,19歲時與43歲的楊至成在佳木斯結婚。2007年10月去世。 |
子女 | 長子 | 楊子江 | 八一學校67屆國中畢業生,總後勤部第五干休所所長、總後勤部老乾局第五干休所原政委,大校。 |
次子 | 楊珠江 | 八一學校66屆國小畢業生,北京天創經濟文化發展總公司總經理、世界佛教文化和諧發展聯合會常務主席、中國國金地緣和諧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
三子 | 楊海濱 | 八一學校66年國小4年級,飛山堂主、中國炎黃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國收藏家博覽會榮譽理事,《名家北京》俱樂部會員。 |
女兒 | 楊玉明 | 八一學校64屆國中畢業生,湖北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紀委工作。 |
人物評價
新華社:楊至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的開拓者和重要領導人。
1988年
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解放軍將領傳》第六集評價:楊至成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在40多年的奮鬥中,他出生入死,歷盡艱險,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欣欣向榮,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為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立了眾多勳勞,受到黨、軍隊和人民的尊敬。他忠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信共產主義必定勝利。他有很高的覺悟和很強的組織紀律性,一貫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時時事事顧全大局,光明磊落,廉潔奉公,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私地走過了傑出共產主義戰士光輝的一生。
人物紀念
文章
《由蘇聯歸國後的楊至成將軍》
《楊至成為紅軍“管家”》
《卓著功勳銘青史崇高精神勵後人——紀念楊至成將軍誕辰110周年》
《紀念楊志成將軍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在三穗縣召開》
書籍
《楊至成將軍》(1996年05月,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楊至成將軍傳奇》(王國華編寫)
視頻
《開國上將之楊志成(中國將帥65)》
《中國將帥》楊至成
電影
故居
紀念館
2003年,三穗縣人民政府建立楊至成
紀念館。該館占地面積460m2,建築面積約200m2。展覽大廳收藏有從
南昌起義、
紅軍長征、抗戰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後各種資料、圖片、書畫和楊至成身前的許多珍貴遺物,共有照片86張、衣物10件(套)用品8件,書籍6本,檔案25份,書信4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