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麟(1886~1958) 名蘊青,字紹麟,號痴園,祖籍河南,幼時逃荒隨父來陝,落戶於臨潼縣新豐鄉馮李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紹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86
生平簡介,歷史貢獻,
生平簡介
12歲喪父,隨母生活,家極貧困,勉強讀了幾年私塾,終因生活困苦而輟學,常徘徊於屋檐之下,問字於來往過路人,曾在家用方磚做紙,紅土為墨苦練寫字。隨後年長,乃肩挑書籍文具走串於各學校之間,一面賣書和文具以餬口,一面自己學習,這樣使他學業日益長進,知識逐漸淵博。以後便在渭北任留及自己村中教書數年,以他本人親身經歷,深感窮人孩子上學之難,便下決心辦學。由於他學習面廣,因而思想比較進步,他沒有資金,便以自己微薄的積蓄辦學,同時設法向社會上籌措。沒有地方,便在自己的土地上,蓋起幾間草房為校址,就這樣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一個新型的臨潼早期的高等國小——三育學校辦起來了。這時,年方29歲的紹麟,延請具有新思想的教師,衝破當時濃厚的封建意識,男女學生兼收,提倡女子剪髮、放足,提倡德育、智育、體育(三育)全面發展。以後更傳播革命思想,使該校成為臨潼地下黨初期活動的基地。這個學校的創建,不僅使窮孩子有書可讀,而且為革命輸送了不少幹部。
歷史貢獻
1927年,紹麟到省民政廳任秘書。當時三育學校地下黨組織被敵人破壞,逮捕了進步師生10餘人押往省府。紹麟積極進行營救,未能獲效反而亦被逮捕,後經廳長鄧長耀出面,才使這些人獲釋。1931年,他隨馮玉祥到山西,仍不忘辦學,在汾陽穀道溝辦起了“求知學校”。1928年曾在白水、蒲城任縣長,民國十八年(1929)關中大旱時期,他對於鄉親生活困難者,多有所幫助。
紹麟關心國事,熱愛祖國,對日寇侵略甚為氣憤。1931年在馮玉祥、吉鴻昌組織的“抗日同盟軍”中任軍內秘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又在張耀明部下任軍法官,隨軍抗日,後因不服水土染病回家。1940年後,任臨潼縣民眾教育館館長,此時他對國民黨的反共政策甚為不滿。1949年全國解放,他對共產黨的政策非常擁護,被聘為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曾兩次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臨潼縣人民代表大會。
紹麟一生勤奮好學,善畫,尤長於書法。正、草、隸、篆皆精。晚年還寫成《臨潼名勝志》一書,惜未能出版,原稿已散失。1958年1月26日與世長辭,終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