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積煦

基本介紹

  • 本名:楊積煦
  • 所處時代:清 道光三十年
  • 出生時間:1807
  • 性別:男
楊積煦(1807-1863),字育庵,號和甫,黔陽(今湖南黔陽)人,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前任常州知府。
楊積煦的父親是汝寧知府楊兆李,也是一位賢吏。楊積煦生長官署,卻沒有一點公子哥兒的氣息,樸素如寒儒。他由貢生援例分發河南,分防新息縣。其地多盜賊,前官都駐在新蔡,不敢前去任職。楊積煦說:“如果這樣,還設這個官乾什麼?”於是只帶一友二仆上任。他在那兒威德並施,結果盜賊遠徙。
道光十九年(1839),楊積煦升為候補知州。曾國藩北上入都為官時,經過鄭州。當時曾國藩已很有名氣,到鄭州後各處“拜客”。據曾國藩十二月十五日日記記載,那天他拜客收得銀兩一百五十六兩。其他人送的都是銀兩,只有楊積煦手中無錢,送了他面一匣,鴨四個,地黃二匣,可見楊的清廉。道光二十一年,楊積煦任鄭州知州。前任知州也非常廉貧,父親死了都無錢歸葬。楊積煦盡以自己的俸祿送給前知州,使他能奉櫬歸葬,時人都非常讚賞他。
楊積煦還做過南陽知府,禹州知府等。在南陽時,浙川縣蝗蟲大起,老百姓以為是神靈降災,不敢捕捉。楊積煦各處遍諭,組織捕捉,夜半過山溪,連人帶馬掉進溪中,差點淹死,但他未嘗告勞。在鄭州任上,黃河缺口,省城危迫,他率眾在堤岸搶護,見難民落水蔽河而下,便立即撥調船隻,迎流拯救,將他們救上來安置在自己的蘆棚中,自己則整夜立在風雨中。這次救活八千多人。黃河水退以後,田地都被淤泥堆積,已辯不出原來的疆界。楊積煦親自為老百姓丈量勘界,肥瘠搭配,奸黨蠹吏百計弊混,他不為所擾。後來大水之後又大旱,他竭力賑災,勸捐粥廠,審驗戶口,竭瘁殫精。道光二十六年(1846),河南侵賑事發,禹州尤其嚴重,前知府父子都被充軍。朝廷任楊積煦為禹州知府,他腳踏車入境,疾力撫綏,民賴以安。
後來他任常州知府,當時長江下游大水為災,他又設局勸賑,竭力救災。此後,楊積煦署淮陰河道,遷署按察使。鹹豐元年(1851),隨賽尚阿赴廣西,督辦團練。升河南布政使、廣東布政使,入京任通政使。鹹豐七年告歸原籍。
楊積煦在河南任職時間最長,他都是實心做事,不求升官。對照上級的一些考核指標,他都是不及格。屬下勸他多報些成績數字,他說:“這是什麼話,陽條陰律在上,難道不要敬畏嗎?”楊積煦善畫,“涉筆成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