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洸生平
由於她土生土長北京,說一口純北京國語,加上那雙撲閃撲閃能“說話”的大眼睛,唱歌舞蹈之餘,她還常常擔任報幕、詩朗誦的角色。在抗美援朝的初期,楊洸隨學院組織的“音樂列車”在東北的演出,讓才氣逼人的她在當地備受歡迎。1950年由組織推薦參加設在北京的中央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習電影表演專業,與她同期學習的還有從全國各地各文藝系統抽來的
李亞林、
張圓、
葉琳琅、
印質明、
趙聯、
于洋、
劉世龍等後來名誦一時的電影明星,楊洸與從部隊來的
龐學勤就是在學習班裡相識後相愛。 在學習期間,楊洸參加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大型話劇《屈原》的演出,與
趙丹、
白楊、
謝添等同台,她演嬋娟一角。三年學習即將畢業時,楊洸被東北電影製片廠(長影前身)借去拍故事片《無窮的潛力》,她扮演青年女工朱姑娘。演完這部銀幕處作,楊洸畢業分配進新成立的
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1955年,楊洸又一次聲情並茂地朗誦了《丹娘卓婭》,並征服了
孫維世、吳天等主考官,而考入了留蘇本科班。但前蘇聯專家魯拉廖夫認為女演員最寶貴的是青春,出國學習5年會嚴重耽誤她的才藝。出於特殊考慮,蘇聯專家建議她去報讀剛建立的北京電影學院首屆表演班,在國內直接接受前蘇聯電影專家們的教學。楊洸又一次坐進教室面對電影表演教育專家。
![楊洸 楊洸](/img/5/228/cGcq5SNlJGZ4MDN2AzYwITM4cDZzEDZ4ATNz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兩年畢業後,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工作。她剛到長影廠報到,就接到八一廠的邀請,在反映抗美援朝志願軍空軍英勇作戰的故事片《長空比翼》中分飾兩人:女主角
楊華與女護士小郭。由於她在銀幕內外的表現都十分突出,八一廠領導很賞識她,希望她能留下。但她二話不說,就奔回長影參加描寫農民武裝鬥爭的影片《心連心》的演出,與
龐學勤首次夫妻合作,她演秀清,老龐演地下黨員李文彩。兩年後,在《烽火列車》上,夫妻倆再度聯手,她演志願軍女戰士苗景春,老龐飾演王書記。
在拍《烽火列車》前這段短短几年時間,楊洸相繼拍了《海上神鷹》飾漁家女秀姑,在《鋼珠飛車》飾農家女二妞,在《冰上姐妹》飾滑冰運動員王冬燕,在《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飾
小翠。也正是由於她頻頻亮相銀幕,頻頻出現在水銀燈下,在她剛拍完《烽火列車》時眼睛就出現問題,經診斷為“尖端勞損性眼疾”並發展到“玻璃障體出血”。導致拍《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續集時,小翠一角換上宋雪娟頂替。
就這樣,一位本應大紅大紫、冉冉上升的電影明星,因患眼疾而於上世紀60年代談出影壇,日後又患上高血壓與心臟病。由於身體欠佳,後期她的工作主要放在劇團招考學員和教學,還參與多部譯製片的配音工作。
1986年,楊洸隨時任長影廠副廠長的丈夫調到珠海工作。
龐學勤任珠海市政協副主席,離休後仍關心珠海的影視文化事業。楊洸在市文化局退休後,過上安逸的晚年生活。可以說,楊洸雖然失去她一生摯愛的銀幕,但她收穫了家人對她一往情深的愛。在她備受病痛困擾的漫長歲月里,是丈夫龐學勤對她不離不棄,對她無微不致的關懷呵護,夫妻相濡以沫,牽手走過半個世紀的艱辛與歡樂。讓楊洸欣慰的,是兩個兒子都各自成材,大兒子龐好繼承父母的衣缽,已成為獨當一面的第六代導演,小兒子龐洋從事商貿,小兒媳劉鐵君業餘創作了好幾個影視劇本。
小翠走了,也帶走了她的美麗與哀愁;楊洸走了,我們懷念你的光影藝術與你善良的一生!
主演影片
1954年:《無窮的潛力》東北電影製片廠 飾演:青年女工朱姑娘
1958年:《長空比翼》八一電影製片廠 飾演兩人:
楊華與女護士小郭
1958年:《心連心》長春電影製片廠 飾演:秀清
1958年:《鋼珠飛車》長春電影製片廠 飾演:農家女二妞
1959年:《海上神鷹》長春電影製片廠 飾演:漁家女秀姑
1959年:《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集)長春電影製片廠 飾演:飾
小翠1959年:《冰上姐妹》長春電影製片廠 飾演:滑冰運動員王冬燕
1960年:《烽火列車》長春電影製片廠 飾演:志願軍女戰士苗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