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質明

印質明

印質明(1928年-2008年10月8日),中國電影、話劇演員。河北香河人。1950年天津津沽大學工廠管理系肄業。1953年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結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1964年任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編導。2008年10月8日逝世。現安息於天津元寶山庄生命紀念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質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香河
  • 出生日期:1928年
  • 逝世日期:2008年10月8日
  • 職業:演員,編導
  • 代表作品:《神秘的旅伴》、《國慶十點鐘》、《戴手銬的旅客》等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主要作品,出演電影,參與製作,

人物簡介

參與與創作作品 曾在《虎穴追蹤》、《國慶十點鐘》、《鐵道衛士》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時演出話劇《同甘共苦》、《千萬不要忘記》等;導演話劇《楓葉紅了的時候》、《丹心譜》等。曾創作電視劇本《追》、《紅三角》、《難》等。
印質明印質明

人物生平

工人聯名送他北上
印質明出生在一個工商業資本家家庭,從小過著殷實的生活,不愁吃穿,並一直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在耀華高中的話劇社裡,印質明第一次接觸表演,這要歸功於當時的語文老師張潔忱。每天的語文課,張老師從不照本宣科,在三尺講台上“大肆”向他的學生們灌輸莫里哀的戲劇、莎士比亞的戲劇、斯坦尼的戲劇理論,在這樣的輪番“轟炸”中,印質明逐漸接觸戲劇、了解戲劇、直到酷愛戲劇。到大學二年級,印質明效仿前人———魯迅郭沫若棄醫從文,他也棄商從藝了。
1950年,剛剛成立的北京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今北京電影學院)招生,印質明向學校提出轉學申請,希望到北京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系統學習戲劇與電影知識。他幾乎每天都去找學校領導希望開到一封介紹信,可得到的答覆都是:“不行!”後來,就轉變成學校找印質明談話了,倔強的印質明一旦打定主意便沒人能夠改變了,他一想,東方不亮西方亮,此路不通另尋他途。當時,印質明正半工半讀,每天晚上都到夜校教書,與那些工人老大哥們混得熟了,在閒聊中,印質明向這些工人老大哥們傾吐了自己的願望和苦衷,當時可是工人階級當家作主,有的工人說:“老印啊,這有什麼難的,有咱廠工人們聯名開的介紹信能算數不?到時,再蓋上咱夜校的圖章,怎么說在這你是老師,去進修總是可以的!”這番話可說到了印質明的心坎里了,當晚,工人師傅們就把聯名信寫好了,找夜校蓋了圖章,第二天一早,印質明懷著激動的心情、緊緊地揣著介紹信,就“北上”了。
“高科長”形象歪打正著
印質明坦言,拍電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別是在當時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就更需要演員有一種奉獻,乃至獻身的精神!
1958年《工地青年》、《春雷》後期錄音結束以後,印質明參加了長影演員劇團排練和演出的大型話劇《紅旗譜》。這次,導演王逸滿足了印質明飾演反面人物的願望,他也一改過去只演正面人物的戲路,飾演了該劇中的匪班長,併兼李德才的“B”角。春節前後,話劇《紅旗譜》在北國冰城哈爾濱連演一個月,場場告滿。不想,最後一場告別演出,由於印質明已經完全投入到了演出中,在台上誤將自己的手用手槍打傷。手術後未精心護養,造成發炎、化膿、引流以致連日低燒,就這樣帶著傷痕,拖著病體的印質明又進入了《鐵道衛士》的籌備組。在拍戲的過程中,印質明的傷手一直未好,雖然不用挎“木板”了,可仍在“引流”。為了避免觀眾發現,印質明藉此機會便為人物設計了個習慣動作,經常把手插在褲子口袋中。去年,哈爾濱的一些老觀眾、影迷,自動組織起來,約印質明去哈爾濱與他們相見,其中有的人把這一個插手的動作說成是“創造”,因而構成了高科長這個人物的特色。實在是歪打正著———天大的誤會啊!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演員不太注重主角和次角之分,更不會因為不是主角,或是劇本不符合自己的意願就撂挑子。“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這句話銘記在每個演員心中。
在拍攝《國慶十點鐘》的時候,印質明飾演的顧群在前面打電話的時候,後面需要一個看電話的老大爺,沒有台詞,只要面無表情就可以了。當時拍攝已經開始,又是晚上,上哪找民眾演員去啊,這可讓導演為難了。就在這時,導演突然看到了坐在旁邊的陳強,立刻“計”上心來,“陳強啊,現在印質明在小賣部里打電話,後面需要一個看電話的大爺,我看你合適,就給來來吧!”陳強一聽,二話沒說,徑直走進“小賣部”,往那一坐,一句話沒說,這場戲就這樣順利地完成了。
還有一次,印質明在拍完《神秘的旅伴》剛走出攝影棚時,對面正遇上《平原游擊隊》的拍攝組,導演蘇里跑了過來,“老印啊,我們這現在需要一個拉吊橋的偽軍,還有兩句台詞,我怕一般的民眾演員緊張演不好,我看你就來一個吧!”印質明聽完,脫下了《神秘旅伴》的服裝,生平第一次穿上了偽軍的服裝,開拍後,印質明像模像樣地模仿著漢奸的味道盤問一位喬裝的八路,結果人家給了“我”一隻雞,“我”就給人家放下吊橋,把人放過關了。這也讓印質明過了把反面人物的癮。
為影迷錯過與主席見面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印質明可算得上是炙手可熱的“名角”,有很多追星族。
1956年,毛澤東主席提出要接見包括印質明在內的一批當時活躍在銀幕上的電影演員。接到這個通知後,印質明興奮不已,能有機會與毛主席見面,那是何等榮幸啊!第二天,正在開準備會的印質明被長影廠叫走,通知他明天參加在哈爾濱舉行的電影首映式。“當時,我也沒有辦法,哈爾濱那邊已經準備就緒,而且宣傳聲勢很大,在影迷中影響也很大,不能讓影迷們失望啊,晚上我就乘火車回哈爾濱了。”“首映式當天,人山人海,把電影院圍得水泄不通,致使周邊地區交通堵塞,我們是在警察的保護下,從電影院後門的一條小胡同走進場的。”首映式轉天,毛主席接見了那些電影演員,在那幅長長的照片中沒有印質明的身影,但在成千上萬的影迷心中卻始終珍藏著印質明,這個他們心中的“明星”。
雖然沒有見到毛主席,但印質明卻有幸與周總理、鄧穎超大姐“親密接觸”。一次,總理和鄧大姐來觀看舞台劇《霧重慶》,長影廠指定由印質明擔任總理身邊的記錄員和解說員。
周總理很關心演員們的生活,《鐵道衛士》拍攝完成之後,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審看。看後,周總理問,為什麼最近看一些影片,總覺得演員的形象有些不對勁兒,往往外景時演員顯得有些瘦,內景時顯得有些胖?很不舒服,為什麼?……實際情況是拍外景有時住市里招待所,供應較好,營養能基本保證。一回到廠里拍內景,不再是“客人”而是“家裡人”了。供應好的時候,可以吃上高粱米,供應不好時,只能吃增量法,瓜菜代,人造肉!演員大半都“浮腫”。總理當即表態:不行!我們的電影要拿到國際上去放映,這在國際上影響不好,再困難也要保證演員的健康。從此,長影演員一律改成白米、白面,全部供應細糧!
“藝海無涯”常自省
作為演員,印質明在銀幕上塑造的人物多為儒雅的“偵察員”,這種儒雅的氣質歸功於印質明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對自己作為演員的要求是“表現世界、演繹人生”。作為演員除去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廣闊的視野外,還要有豐富的知識,甚至博古通今,中外皆知。所謂“藝海無涯”、“學無止境”這幾個字用在一個創作者的演員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成功演員、導演,除了對電影的熱愛,更多付出的是艱辛與汗水。可在現代的社會中,在校園中從事表演學習的學生們卻讓印老師有些失望。一次表演課上,有一位同學大聲地問其他人:“哎,你說,這李世民後面的皇帝就是康熙了吧?”
“當時,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大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見他們的知識貧瘠,他們對歷史的無知。記得曾經有位偉人說過,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您說呢?”印老師懇切地看著記者。
後記:圈裡,印質明的低調、含蓄是有名的,很多人因為他的“頤指氣使”而對他“望而卻步”。或許我因為曾經與他工作過的關係,面對印老師竟有幾分輕鬆。印質明老師坦言,他很少接受採訪,很少做專訪,一是“我的年齡已經大了,不習慣跑東跑西的,有時間寧可在家裡看閒書、聊閒篇兒、寫閒文兒。”二是,“我不習慣現在媒體的炒作,總是問你,‘您是怎么塑造這個人物的?’這么籠統的問題,像問一個八級車工是怎么造出機器人的,問題太‘難’回答了!” 面對現在的媒體,印質明不想恭維,也絕不妄加評論,他希望“媒體和藝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媒體去世報導
我國著名電影、電視和話劇表演藝術家印質明8日去世,享年80歲。印質明生前曾任天津市電影藝術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編導。
印質明的代表作包括:《鐵道衛士》《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蹤》《國慶十點鐘》《戴手銬的旅客》等。他經常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拍攝《鐵道衛士》時,為了體現人物的真實感,他在鐵道部門做過司機、司爐和車長。他曾對親友和同事說:“我們那時體驗生活是真的去乾,在鐵道部門幹了好長時間。
我很熱愛自己選擇的這個職業。”

主要作品

出演電影

1. 大虎 (1981) .... 聞城
2. 戴手銬的旅客 (1980) .... 魏子恆
3. 山鄉風雲 (1979) .... 斬尾蛇
4. 自有後來人 (1963) .... 王巡長
5. 爐火正紅 (1962) .... 金工程師
6. 冬梅 (1961) .... 王大東
7. 鐵道衛士 (1960) .... 高健
8. 春雷 (1958) .... 朴容吉
9. 心連心 (1958) .... 亮子(敘述)
10. 工地青年 (1958) .... 尚越
11. 生活的浪花 (1958) .... 薄康
12. 虎穴追蹤 (1956) .... 陳惠遠
13. 國慶十點鐘 (1956) .... 顧群
14. 神秘的旅伴 (1955) .... 馮廷貴
15. 英雄司機 (1954) .... 金站長

參與製作

1. 大虎 (1981) .... 導演
2. 大虎 (1981) .... 編劇
3. 婚禮 (1979) .... 編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