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圓(電影演員、導演)

張圓(電影演員、導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圓(1926年12月22日-2000年8月10日),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張祖澤。河南衛輝人。1949年相繼在華北大學三部和中央戲劇學院學習。1950年入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演員班學習。1953年畢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曾在《祖國的花朵》、《地下尖兵》、《水庫上的歌聲》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58年起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參加拍攝《羌笛頌》、《兵臨城下》、《景頗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導演。1980年起任導演。作品有:《紅牡丹》《十六號病房》、《黃山來的姑娘》、《中國的“小皇帝”》等影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圓
  • 別名:張祖澤(原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衛輝
  • 出生日期:1926年12月22日
  • 逝世日期:2000年8月10日
  • 職業:電影演員,導演
  • 代表作品:《水庫上的歌聲》,《紅牡丹》,《十六號病房》
個人經歷,個人作品,獲獎記錄,成就榮譽,表演特色,社會評價,

個人經歷

1949年初,在苦難生活中掙扎的張圓迎來了解放。黨的陽光照亮了她的生活道路,展示著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美好前程,多年的夙願變成了現實。這年5月,她考入華北大學第三部學習,因病休學後於1949年10月又進入中央戲劇學院普通科,攻讀表演專業。1950年底,又入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演員系(後改為北京電影學校)。

個人作品

出演過的影片
祖國的花朵(1955)…… 馮老師
沙漠裡的戰鬥(1956)…… 張珍
地下尖兵(1957)…… 孫瑩
寶山之歌(1958)…… 楊敏
徐秋影案件(1958)…… 邱滌凡
探親記(1958)…… 趙玉書
水庫上的歌聲(1958)…… 張虹
東風(1958)…… 單妻
笑逐顏開(1959)…… 何慧英
船廠追蹤(1959)…… 安全組長
羌笛頌(1960)…… 董永貞
太陽剛出山(1960)......林支書
爐火正紅(1962)…… 年鳳儀
兵臨城下(1964)…… 楊玉芳
景頗姑娘(1965)…… 李醫生
特快列車(1965)
雁鴻嶺下(1966)…… 青琥媽媽
執導過的影片
熊跡(1977)…… 副導演
誰戴這朵花(1979)…… 副導演
紅牡丹(1980)…… 導演
十六號病房(1983)…… 導演
黃山來的姑娘(1984)…… 導演
鴿子迷的奇遇(1986)…… 導演
陸軍見習官(1987)…… 導演
中國的“小皇帝”(1987)…… 導演

獲獎記錄

中國電影金雞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85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黃山來的姑娘提名
1985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黃山來的姑娘提名
1985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十六號病房提名

成就榮譽

1953年畢業後,張圓被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當演員。1955年,她參加了故事片《祖國的花朵》的拍攝工作,第一次走上銀幕,創造了少先隊輔導員馮老師的形象。接著。在《沙漠裡的戰鬥》中飾張珍,《地下尖兵》中飾地下工作者孫瑩,《徐秋影案件》中飾國民黨特務邱滌凡,《水庫歌聲》中飾記者張虹、《船廠追蹤》中飾安全組長,《探親記》中飾趙玉書,1958年她被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曾在影片《笑逐顏開》中飾家庭主婦何慧英,《羌笛頌》中飾紅軍組長董永貞,《爐火正紅》中飾工程師年鳳儀,《兵臨城下》中飾地廠工作者楊玉芳,《景頗姑娘》中飾李醫生,《雁紅嶺下》中飾青琥媽。同時,她在話劇舞台上還塑造了《記憶猶新》中的女記者,《黨的女兒》里的玉梅,《孔雀膽》中的阿蓋公主,在《家》里也擔任了角色,都給人留下了較深印象。
張圓(左)與“黃金搭檔”丈夫於彥夫合影張圓(左)與“黃金搭檔”丈夫於彥夫合影
六十年代“二十二大影星
來源:《中國電影家列傳》(三)
張圓是我國影壇上較有名氣的演員,在五、六十年代被譽為電影界“二十二大明星”之一。她從影三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主演了《祖國的花朵》、《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笑逐顏開》等十三部故事片,她的表演給電影觀眾留下了良好印象。1975年改作副導演。
張圓1926年12月22日在河南省汲縣出生。父親在二十年代曾作過幾任縣長,後賦閒家中,經濟狀況日漸拈據,只得靠賣字畫維持生活。她八歲時父親病故,家庭的生活要靠親友周濟。她勉強念了四年書,終因家中經濟困難而輟學。從此,她在貧苦狹小的家庭圈子裡,心靈上籠罩著苦難的陰影。小時,她在姐姐家中經常讀到《戲考》等雜誌,使她對戲劇有了粗淺的了解,藝術的種子在她幼小的心靈中萌動。待年齡稍長,偶爾有機會看到京劇和電影,更喚起她對戲劇藝術的熱愛。

表演特色

張圓的表演以淳樸細膩、生活自然見長,且戲路較寬。表演中她注重刻畫人物性格,善於挖掘人物內心活動,追求藝術的真實。在《地下尖兵》這部描寫北京解放前夕,我地下工作者鬥爭生活的影片中,她把孫瑩的英勇機智、樸實無華的崇高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表現得準確、深刻;在《徐秋影案件》這部描寫解放初我公安戰士偵破國民黨特務活動的影片裡,她把女特務那種表面偽裝善良友愛,實則陰險狡猾的反動本質揭示得也很生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反面人物臉譜化、概念化的模式。在《笑逐顏開》這部描寫我國廣大家庭婦女,擺脫家庭生活羈絆、走向社會的影片中,她出色地塑造了一個溫柔賢惠、樸素善良,既能料理家務又能處理好家庭矛盾的新中國婦女的典型形象——何慧英。
張圓很重視深入生活,表演嚴肅認真。當她接受在《祖國的花朵》影片裡擔任輔導員馮老師這個角色時,曾利用三個多月時間生活在國小教師中,同少先隊輔導員一起學習、工作,努力體察老師和孩子們的思想感情。拍戲中還與小演員們建立了較深厚的師生情誼,至今有些當年的小演員仍同她保持著創作友誼。在《沙漠裡的戰鬥》這部影片中,她為演好女技術員的角色,曾到地質學院和大學生一起上課學習,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加勞動;為了學習騎馬,她不顧多次從馬上摔下的傷痛,頑強訓練,終於掌握了騎馬的本領。這都可看出她對待藝術創作的刻苦精神。

社會評價

在學習期間,她積極參加土地改革等社會活動,通過學習革命的理論,思想覺悟不斷提高,這對她樹立革命的人生觀、藝術觀產生了重要影響。她對黨、對社會主義事業充滿著深厚的愛,對電影藝術創作充滿著無比的激情。她克服當時文化水平較低的困難,白天聽課,晚上抄筆記,抓緊時間閱讀中外文學名著。在學校和老師的嚴格訓練要求下,她刻苦學習,鑽研表演技巧。無論是做小品,還是演一齣戲的片斷,或是在獨幕劇中扮演一個角色,她都嚴肅認真地作好準備,因此她能作到進戲快,把握人物較準確,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動逼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這一段學習,為她以後從事演員工作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礎。
十年動亂中斷了她的銀幕生活,但她對社會主義電影事業始終充滿著信心。由於形體變化,為了適應迅速發展的電影創作事業的需要,她利用多年拍片中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自1975年改作副導演工作。擔任拍攝故事片《熊跡》、《誰戴這朵花》的副導演。1979年導演了故事片《紅牡丹》(同薛雁東合作)。
她表示:為了繁榮我國社會主義電影事業,決心努力創作,為拍好影片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