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棄

楊棄(1918~1975)別名泳周。漢陰縣人。其祖父為清末秀才,家中薄有田產。 楊棄15歲時考入省立七中(安康中學),在此期間接觸到了《大眾哲學》、《宇宙風》、《讀書生活》等進步書刊,思想逐漸傾向進步。高中時期,時值“七七事變”暴發,楊棄遂萌發投筆從戎,參軍抗戰的念頭,並將這種念頭付諸行動,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都未成功。一次是報考武漢航校,一次是去抗大學習。在去抗大學習的行動失敗後,楊棄只得回到安康中學,後經王任青(共產黨員)、肖依袋介紹加入抗日民族先鋒隊。1938年7月,經同學胡介民介紹,到了集賢莊八路軍辦事處,在辦事處安排下,於當月到達延安,進入抗大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3月,到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九團九連當文化教員。半年後任副指導員、指導員。1944年8月,調到二支隊六團任營教導員。

抗戰勝利後,楊棄升任六師十六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隨部隊到達東北。參加了四平和臨江保衛戰。東北解放後,參加了渡江戰役、衡保戰役。抗美援朝期間,先後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參加了一、二、三、四次戰役,兩次身負重傷,堅持帶傷戰鬥。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九軍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遼寧省軍區政委、中共遼寧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64年2月,授少將軍銜,1975年病逝於瀋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棄
  • 別名:原名泳周,字郁斌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
  • 出生日期:1918
  • 逝世日期:1975
革命歷程,解放前,解放後,所授軍銜,後世紀念,

革命歷程

解放前

楊棄6歲隨祖父入私塾讀書,課餘常偷讀一些俠義小說,仰慕俠風。15歲考入省立七中(安康中學),學習成績優異,得到縣府頒發的助學金。楊棄還經常閱讀《讀書生活》、《宇宙風》、《大眾哲學》等進步書刊,思想逐漸傾向進步。進入高中,時值“七七事變”暴發,楊棄遂萌發投筆從戎,參軍抗戰的念頭。當時國民政府以抗戰名義招募青年學生從軍,他與11名同學一道報考武漢中央航校。在西安體檢合格後,經鄭州去武漢,因學校轉移,下落不明,又返西安。逗留西安期間,他接觸到共產黨、八路軍的抗日宣傳,產生了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去的念頭。因在西安沒有找到得力介紹人而未能如願成行,只得重返安康中學。回校後,訂閱了《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共產黨發行的刊物,經王任青(共產黨員)、肖依袋介紹加入抗日民族先鋒隊,積極開展抗日宣傳活動,伺機投奔延安。
楊棄
民國27年(1938)七月,楊棄利用中學生赴西安軍訓之機,由先期到達延安的同學胡介民介紹,到了集賢莊八路軍辦事處,在辦事處安排下,於當月到達延安,進入抗大學習。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29年(1940)三月,分配到八路軍115師344旅689團9連任文化教員。因能和戰士們打成一片,且能吃苦耐勞,作戰勇敢,半年後升任副指導員、指導員。33年(1944)八月,調2支隊6團任營教導員。抗戰勝利後,升任2縱隊6師16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隨部隊長途行軍,經山東、河北,到達東北。先後轉戰西滿、北滿、南滿,參加了著名的四平保衛戰、臨江保衛戰。東北解放後,又隨部日夜兼程進關,參加了渡江戰役、衡保戰役。

解放後

全國解放後楊棄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先後擔任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參加了一、二、三、四戰役。戰鬥中,兩次身負重傷。一次子彈從脖子穿進,一次右腿粉碎性骨折,他帶傷參加戰鬥。回國後歷任39軍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遼寧省軍區政委兼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共遼寧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5年4月23日因患肝癌,病逝於瀋陽。

所授軍銜

1964年2月楊棄被授予少將軍銜。

後世紀念

2017年8月5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江擁輝、唐青山、李少元、管松濤、楊棄五位1955年授少將軍銜的開國將領忠骨安葬儀式在福壽園國際集團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將軍園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