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一門三烈士,
人物生平
楊杞松(1914-1947),別名楊光輝,化名楊易木,福建省莆田縣城郊延壽村人。出生於1914年6月,曾就學於莆田公學國中、哲理中學高中部,期間參加互濟會,任莆田中心縣總副主任。1934年初考入上海私立職業學校,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拘捕。此後轉回家鄉,1938年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初期,任中共閩中特委創辦的《時論》刊物編輯,積極宣傳抗日。“泉州事變”(即國民黨當局強行收繳集結在泉州,正在改編並準備北上抗日的閩中紅軍游擊隊武器,暗殺游擊隊領導人劉突軍的事件)後,《時論》被迫停刊。中共組織乃將該刊改名《抗敵知識》繼續發行。為使各期稿件順利付印,楊杞松每與國民黨頑固派當局交涉。同時,他還參加中共組織在沿海組織民眾開展抗日反頑活動。1941年1月,任中共莆田縣委委員,受命在莆田忠門的王厝組建抗日保家游擊隊,多次參加反擊頑軍圍攻的戰鬥。同年9月隨特委機關轉移到長樂,打入長樂縣政府擔任機要秘書,從事地下秘密活動。1942年4月隨抗日游擊隊轉移到莆田,奉命打入偽軍張天真部。其間與特委成員翁鴻鏜等組織隱蔽在偽軍里的抗日游擊隊員夜襲梁厝鹽兵,繳獲步槍20多支、機槍1挺,為海上抗日游擊隊補充裝備。張天真以為他們作戰有“功”,分別委任他倆為“大隊副官”和“參謀長”。同年8月兼任閩中海上游擊隊第二中隊指導員兼地下黨支部書記,與日、偽、頑巧妙周旋,多次指揮抗日作戰和反頑自衛戰鬥。1944年1月調回內陸,繼續參與策反偽軍工作。同年底率領抗日游擊隊組織了襲擊忠門區偽軍自衛隊等戰鬥。1945年6月,“東吳事變”(即國民黨特務勾結日、偽軍襲擊閩中海上抗日游擊隊的事件)發生後,楊杞松受命擔任莆田縣委負責人,很快地恢復和整頓黨組織和游擊隊。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加緊“清剿”我黨領導的閩中抗日力量,閩中特委轉入隱蔽鬥爭,楊杞松奉命回到沿海忠門一帶開闢游擊根據地。1946年11月配合閩中特委委員林汝楠在沿海鎮壓特務叛徒、培訓幹部、發展黨員、組織游擊隊、創建游擊據點,開展抗丁、抗糧、抗稅鬥爭,籌糧籌槍枝援閩中游擊隊(戴雲縱隊)。1947年2月底任閩中地委委員。同年8月,因叛徒出賣在西天尾溪安村被捕,歷經殘酷折磨,堅貞不屈,被國民黨保全團活埋於莆田城關東岩山。壯烈犧牲時年僅33歲。
人物事跡
1934年初,楊杞松考入上海一所職業學校,新的環境,給楊杞松提供了鍛鍊自己的良好契機,當時上海各院校的學生大鬧學潮,學生運動此起彼落、波瀾壯闊。在那大動盪的年代,楊杞松積極投身於學生運動,在如火如荼的革命鬥爭中經受了鍛鍊與考驗。1935年,楊杞松因參加學潮而被國民黨上海當局拘捕。出獄後,楊杞松返回莆田,參加了中共莆田地方組織領導的地下革命鬥爭。1936年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組織。
1937年七七事變後,閩中國共兩黨達成協定,合作抗日。為了宣傳鼓動抗日救亡,中共莆田縣委派楊杞松到莆田城區創辦《時論》刊物。該刊物以介紹全國各抗日戰場的情況為主,並發表時事評論。但因言辭激進,屢遭國民黨莆田當局查禁。1938年3月,國民黨第八十師破壞抗日統一戰線,派兵包圍了已改編的閩中游擊隊,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泉州事變,楊杞松主編的《時論》及時報導泉州事變的情況,結果被國民黨莆田當局查封並被迫停刊。於是,經黨組織同意,楊杞松又將《時論》改名為《抗敵知識》,但每期印發的內容都須經國民黨莆田縣黨部審核,方可付印發行。為了使《抗敵知識》刊物能夠順利付印,楊杞松經常與國民黨莆田縣黨部的有關人員唇槍舌劍、針鋒相對地辯論。然而,儘管楊杞松作了不懈的努力,《抗日知識》最終還是沒辦多久又被查封了。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頑固派不斷製造反共“磨擦”,中共莆田地方組織一方面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揭露國民黨當局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陰謀;另一方面放手發動民眾,組建民眾抗日武裝,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根據新的形勢需要,中共莆田縣委派楊杞松深入莆田沿海地區,開展抗日宣傳和組建民眾武裝等工作。由於在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影響下,國民黨當局被迫允許民眾組織自衛武裝,以保家安境。楊杞松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動員莆田沿海的靈川、忠門等地的農民骨幹,組織起來,捐錢捐物購置槍枝,籌建民眾武裝。同時楊杞松還積極培養和發展農民骨幹入黨,並組建了靈川、忠門等地的基層黨組織,以加強對民眾抗日武裝的領導。為了搞好沿海地區的抗日工作,楊杞松經常深入偏僻的農村,挨家挨戶進行動員鼓動,他把原來在縣城印發的各種抗日知識和宣傳傳單,分發給農民,使農民逐步了解日本侵華的罪惡行徑和滔天罪行。同時,楊杞松還不失時機地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揭露國民黨的反共陰謀。經過楊杞松等人的努力,莆田沿海地區的抗日救亡工作有了較大的起色,民眾的抗日熱潮日益高漲。楊杞松不失時機地率領民眾抗日自衛隊,開展減租減息和反頑鬥爭。由於楊杞松在抗日救亡活動中工作成績顯著,深受中共莆田縣委領導和民眾的好評。於是,在1941年2月,中共莆田縣委改選時,大家一致推選楊杞松為縣委委員。此後,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他母親思兒心切,憂慮成疾,希望他能回家住幾天,但是他總是來去匆匆,含著淚水請求母親寬恕他的不孝。
1941年,閩中沿海地區第一次淪陷。從同年4月起,日軍在川石島海面集結了航空母艦兩艘,艦船30餘艘,帆船100多隻,飛機40餘架,調動兵力1000餘人於4月19日,在飛機、軍艦的掩護下,從長樂縣漳港登入,並迅速占領了長樂縣城。隨後,連江、福清以至福州也相繼淪陷。在這新的形勢下,團結禦侮、共同抗日成為首要任務。同年5月,國民黨福建省保全處決定在淪陷區成立游擊總隊,領導當地的抗日鬥爭,總隊長均由當地的縣長兼任。當時長樂縣長張燦在淪陷時怕死逃走,省保全司令黃珍吾例外地委任國民兵團副團長劉闊世(秘密共產黨員)擔任長樂縣游擊總隊隊長。隨後,根據中共閩中特委指示,福清、長樂、平潭和莆田的游擊隊先後到達長樂,加入長樂抗日游擊總隊,從而組成了一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由各縣游擊隊為主力的沿海抗日武裝。同時,為了加強黨對游擊武裝以及沿海地區抗日救亡工作的領導,閩中黨組織又陸續派遣一些幹部擔任長樂縣政府和軍隊部門的要職。1941年8月,楊杞松奉命來到長樂,擔任國民黨長樂縣政府機要秘書,協助劉闊世開展工作。由於楊杞松既是國民政府承認的烈士後代,又是立場堅定的共產黨員,派他擔任劉闊世的助手,既不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懷疑,又能加強黨對抗日武裝力量的領導。
楊杞松來到長樂之後,立即投入嚴峻的抗日鬥爭中。當時正值日軍在全國正面戰場兵力緊張,準備將駐福建沿海一帶的侵略軍調往中原地區。1941年9月,日軍撤出長樂縣城,長樂抗日總隊乘勢出擊,兵分兩路直插縣城,抓獲了維持會的主要漢奸,迅速光復了長樂縣城。楊杞松跟隨抗日總隊進城後,投入緊張的政權交接工作。他一方面收集整理被日軍糟蹋的各種文書檔案資料;一方面擬發“快郵代電”向各地報告長樂光復的喜訊。當時形勢雖然喜人,但鬥爭極為複雜。國民黨當局對剛光復的長樂縣城並不放棄統治,先派保全四團團長鐘大均進城搞“接收”。隨後,國民黨第七十軍軍長李覺也到長樂,意欲收編游擊總隊。面對這錯綜複雜的階級鬥爭形勢,楊杞松及時將有關情報向中共閩中特委報告。閩中特委根據國民黨福建當局的動向,及時調整鬥爭策略,對各游擊隊的活動和布點採取了有效的防範措施。當國民黨收編長樂抗日總隊的企圖未能實現之後,立即增兵長樂,圖謀擠走以至伺機消滅游擊隊。楊杞松立即將這一新的情況及時通過地下交通員向特委作了報告。於是,中共閩中特委決定恢復執行“蔭蔽精幹”的方針,按原定計畫把游擊隊伍逐步撤出長樂:“分期分批返回原地方,以保存革命力量。”
在國難當頭之際,國民黨當局被迫合作禦侮,共同抗日,一旦日軍撤退,又故伎重演,企圖消滅中共地方組織領導的游擊武裝。所以,長樂光復之後,國共兩黨之間“摩擦”日劇,終於1942年4月爆發了江因事件,從而使閩中國共兩黨對長樂武裝的爭奪成為公開化。於是,長樂的形勢直轉而下,中共閩中地方組織馬上組織在長樂的游擊隊及其已經暴露的有關人員撤離。楊杞松也奉命離開長樂縣政府,返回莆田。
楊杞松隨游擊撤回莆田之後,根據閩中黨組織的指示,隨游擊隊打入海上偽軍。不久,楊杞松被提拔為第二大隊參謀長。同年8月,中共閩中特委為了加強對海上游擊隊的領導,對海上游擊隊的組織建制進行了調整,任命楊杞松為海上抗日游擊隊第二中隊指導員,兼任該中隊的黨支部書記。在極端艱苦複雜的情況下,楊杞松憑著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堅持同惡劣的生活環境作鬥爭,妥善處理各種錯綜複雜的敵偽關係,使閩中游擊武裝力量得到保存和發展。
1944年4月,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各地的抗日救亡運動日益高漲。在新的形勢下,中共閩中特委為了加強對莆田沿海地區抗日救亡活動的領導,抽調楊杞松到莆田沿海地區恢復黨的工作,領導民眾的抗日運動,以策應海上游擊隊的活動。當時莆田沿海地區處在國民黨當局的嚴密控制之中,各項工作處在停滯狀態。為了儘快恢復黨的工作,楊杞松一方面利用原有的關係戶,逐步溝通黨和民眾的聯繫,並通過基本民眾中的農民骨幹,逐漸擴大黨的影響;另一方面根據閩中特委指示,繼續參與偽軍中的策反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楊杞松在莆田沿海一帶的抗日工作有了較大的進展,一些原已停止活動的民眾組織得到恢復,部分民眾自衛武裝恢復後的領導權掌握在黨員幹部的手裡。根據新的形勢,楊杞松又不失時機地組織民眾武裝開展鬥爭。當時,莆田忠門區公所的保全隊,經常下鄉,欺負百姓,在民眾中造成很壞的影響。為了打擊保全隊的囂張氣焰,楊杞松組織民眾自衛隊一舉襲擊了忠門區公所,繳獲了保全隊的槍枝。首戰告捷,大大鼓舞了士氣,又促進了沿海民眾抗日武裝的發展。正當楊杞松在莆田沿海地區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之際,莆田的局勢發生急劇變化,1945年5月,日軍從福州、長樂、連江等地撤退之後,國民黨福建當局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進攻中共駐在長樂的福建省委、閩中特委及其領導的抗日武裝。5月底,海上游擊隊隨偽軍一道移駐莆田沿海的東吳村。6月2日,保全團兩個中隊進駐東吳村周圍的幾個村莊,形成對東吳村的包圍勢態。6月7日凌晨,偽第一路軍指揮部以開會為名,突然誘捕並槍殺了閩中海上游擊隊隊長和閩中特委的領導人。“東吳事件”發生之際,楊杞松恰好隱蔽在革命民眾家裡,才幸免於難。
“東吳事件”的發生使莆田的中共黨組織和游擊武裝隊伍遭受嚴重的破壞。鑒於當時莆田縣委領導班子瀕臨癱瘓,閩中特委指定由楊杞松代理莆田縣委書記,負責處理“東吳事件”的善後問題,並全盤考慮莆田縣委的各項工作。受命於危難之時,楊杞松不負眾望,冒著生命危險,組織力量打擊叛徒的囂張氣焰,並致力於莆田黨組織的恢復與抗日武裝隊伍的重建。
抗日戰爭勝利後,莆田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由於福建省委領導核心長期在閩中領導抗日反頑鬥爭,故抗日戰爭勝利後這個地區就成為國民黨當局“清剿”的重點,這給楊杞松領導的莆田黨組織的各項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鑒於當時莆田各級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的實際情況,光靠少數黨員去恢復黨的工作有一定的困難,只有放手發動民眾,才能使黨的各項工作迅速恢復起來。於是,在楊杞松的建議下,莆田縣委決定將黨的活動地點選擇在莆田沿海的北高、忠門和靈川一帶。同時,為了迅速打開局面,楊杞松決定舉辦黨員幹部培訓班。楊杞松親自製定培訓計畫,編寫培訓教材,並親自給學員授課。同時,他還利用培訓班傳達上級黨組織關於積蓄革命力量,開展武裝鬥爭,粉碎國民黨當局的內戰陰謀的有關指示。培訓班還互相交流各地區的工作經驗和教育,並指導黨員幹部正確執行上級黨組織的各項工作指示。通過培訓,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為莆田黨組織的恢復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楊杞松等人的積極努力下,中共莆田縣委及其基層黨組織的各項工作出現了良好的勢頭。縣委領導班子的力量得到加強,基層黨組織也逐步得到恢復,特別是莆田沿海一帶,先後建立了忠門、北高、連川等基層黨支部,黨員隊伍也有了較大的發展。正當楊杞松領導的莆田沿海地區革命形勢蓬勃發展之際,國民黨當局由於前方戰場節節敗退,兵源緊缺,便在其統治區大舉抽丁抓兵,甚至獨子也被抓去充當炮灰,對此,民憤極大。楊杞松抓住有利時機,發動民眾抗丁。由於抗丁鬥爭符合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得到廣大農民的積極擁護,鬥爭聲勢迅速增大,從而出現了新的革命形勢。於是,楊杞松在抗丁鬥爭的基礎上,以黨員幹部為骨幹,在莆田北高的鄒厝、埋中等鄉組建了莆田人民游擊隊,楊杞松兼任游擊隊指導員。游擊隊初建時僅20多人,隨後發展到50多人。游擊隊成立後,馬上在莆田的沿海地區開展反“三征”(征糧、征丁、徵稅)鬥爭。隨著游擊隊的聲勢和影響逐漸擴大,原因東吳事件而隱蔽下來的游擊隊員也紛紛歸隊,使游擊隊迅速擴展到150多人。
1947年2月,中共閩中特委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改為閩南地委。同時,地委為了貫徹執行閩浙贛區黨委關於“由長期分散隱蔽轉向公開發動游擊戰爭”的方針,決定成立閩中游擊縱隊。1947年4月,以楊杞松領導的游擊隊和福清游擊隊為主要力量的閩中游擊縱隊正式成立。由於黨的工作需要,楊杞松沒有參加游擊隊武裝鬥爭,留在莆田繼續領導莆田縣委工作。
1947年8月,隱蔽在西天尾溪安村的楊杞松因叛徒出賣而不幸被捕。國民黨當局費盡心機,始終難以從楊杞松的口裡搗出半點有用的東西,最終惱羞成怒,將楊杞松活埋於莆田城郊的東岩山。
一個寶貴的生命從人間消失了,但他的精神永遠留在人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