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村村,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埌南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埌南鎮
楊村村,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埌南鎮。
楊村村是江西省龍南市楊村鎮下轄的第一大村,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太平古鎮,擁有燕翼圍、新圍仔、永臧圍等27座大小不一的圍屋。2012年,楊村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龍南市楊村鎮楊村村有濃濃客家風情。簡介楊村村是楊村鎮下...
楊村村隸屬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楊村鎮,是鎮政府所在地,共有630戶,2300口人,11個村民小組。楊村黨支部共有5個黨小組,5名支部委員,73名黨員,團支部共有青年團員69名。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全縣有名的窮村、亂村變成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黨支部從...
楊村村地處黃山腳下,位於黃山市徽州區的北部,為楊村鄉政府所在地,與湯口鎮毗鄰,距徽州區岩寺鎮城區42公里,距黃山風景區15公里。楊村村以山地為主,土壤呈微酸性,海拔在200—862米之間,森林覆蓋率為90%,一年四季溫和,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型,全年降水量1552mm,主要降水集中於4—7月份,年平均氣溫15.2...
楊村村 楊村村位於江西省興國縣鼎龍鄉楊村村。楊村村簡介 楊村村共有24個村小組,863戶農戶,農業人口3560人,耕地2583畝,林地10146.8畝,主導產業有:臍橙、制種、草梅、肉兔、灰鵝等;名勝古蹟有文學大師歐陽修提字的“天下歐陽無二姓,翰林文學第一家”歐陽氏宗祠。主要礦產品有稀土等。
楊村村地處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治自治縣縣城東北4公里處,全村共有3167戶,11428人,耕地面積5412畝,2006年全村經營總收入1365萬元,純收入4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12元。鄉村位置 共有企業37家,總產值685.3萬元,上繳稅收153.6萬元。縣城新區在村委會所在地,務川至重慶公路穿村而過,交通較為便利。 一、加強...
楊村村,位於顧縣鎮東北,坐落在伊洛河畔,南臨310國道,北和偃師市城區隔河相望。楊村渡口,在歷史上有著特殊的重要位置,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楊村晚渡”被稱為偃師八大景之一。該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信息靈通,經濟發達,工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被譽為顧縣鎮的“小香港”。該村轄2個自然村,10個...
沙井街道楊村前身為楊村大隊。楊村大隊原與金雞大隊、樂賢大隊聯合統稱為楊信,1967年又與金雞大隊、樂賢大隊分開,稱為楊村大隊,隸屬南寧市郊區沙井公社管轄。1984年8月,因機構改革需要,郊區撤銷沙井人民公社,建立沙井鄉人民政府,楊村大隊同時撤銷,改為楊村村公所,屬沙井鄉管轄。1995年4月,撤銷楊村村公所,改...
楊村村共有630戶,2300口人,11個村民小組,隸屬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楊村鎮,是鎮政府所在地。楊村黨支部共有5個黨小組,5名支部委員,73名黨員,團支部共有青年團員69名。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全縣有名的窮村、亂村變成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黨支部從...
楊村是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的蔡村鄉。現有9個居民組,840餘戶,55名黨員,3250餘口人。擁有耕地3400畝,27眼深井,養殖業、種植業、建築裝潢業遍及農戶及全村。鄉村概況 楊村現有9個居民組,840餘戶,55名黨員,3250餘口人。擁有耕地3400畝,27眼深井,養殖業、種植業、建築裝潢業遍及農戶及全村。歷史背景 楊...
楊村位於濮陽縣城東35華里,柳屯鎮鎮政府西10華里,東鄰劉莊,北鄰焦村,南依金堤,西與清河頭鄉楊婁昌湖村接壤。村名來歷 明洪武年間,村西頭楊氏祖先楊永昌身為進士,官居按察司副使,奉旨從山西省洪洞縣烽火台半坡店遷至此地,與村東頭楊氏合居一村,因皆為楊姓,故村名為楊村。民族人口 楊村具有楊,丁...
楊村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微山島鎮,為微山島鎮人民政府駐地。在微山縣城東南二十一公里,微山島東端。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建制沿革 據《殷氏族譜》載,明朝中期建村上莊。清鹹豐年間,湖水上漲,東部楊村逐年上漲,於上莊連在一起。一九五九年,同屬楊村大隊,一九八五年,分建兩個...
楊村,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楊村鎮下轄村,村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燕翼圍。燕翼圍建於清順治年間,由賴福之所建,距今已三百二十多年,圍名取自《山海經》中“妥先榮昌,燕翼貽謀”,寓意深謀遠慮、榮昌子孫。風景名勝 燕翼 燕翼圍高14.3米,牆厚1.45米,長41.5米,寬31.8米,外牆厚實堅固、筆直矗立,...
現有三個居民小組,196戶,人口670人,耕地面積2000畝,傳統作物主要以小麥、棉花為主,來發展以棗樹、柿樹為主的經濟林產業,楊村共有黨員38名,村青壯年勞動力約有三分之一外出打工和經商,村民的主要來源為糧、棉、棗的農業收入和打工收入,年人均純收入為4000元。楊村屬於新農村建設幫扶村,率先完成街巷硬化全...
。建制沿革 據傳,明初建村起名楊村。1938年至1952年屬廣平縣2、4、5、3區轄;1953年屬東孟固鄉;1958年先後屬宋固鄉、東孟固管理區;1961年歸東孟固人民公社;1984年屬東孟固鄉;1996年歸廣平鎮政府轄至今。村名由來 因姓氏(楊)得名。據傳,明代初期楊氏最先居住在這裡,故名楊村。
村莊海拔較高(約605米)。村域面積1.2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533.4畝,林地面積3571畝,山場5200畝,大部分覆蓋著生態灌木林。村中現有人口197人,其中農戶70戶138人。地理位置 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政府東北部22公里處,距區政府所在地55公里,距109國道約18公里,北與河北懷來交界、東與昌平臨近。主導...
明朝萬曆年間,楊氏由山西遷此廟旁占產立莊,取名楊良廟。1960年與良廟分村,此村得名楊村。2019年楊村占地面積為0.6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35人,其中黨員27人,兩委班子6人。建制沿革 明朝萬曆年間,楊氏由山西遷此廟旁占產立莊,取名楊良廟。1960年與良廟分村,此村得名楊村。行政區劃 2019年楊村占地面積為...
楊村轄8個村民小組,390戶、2019人,耕地面積3129畝,人均收入3129元,主導產業以果業生產和生豬養殖為主。地理位置 南市鎮楊村位於鎮東北,北與店張鎮接壤,東與南位鎮接壤。村情村貌 果業生產以富士系列蘋果、酥梨、桃為主,近幾年早中熟品種富紅早噶、早酥梨、桃等也有發展,總面積1800餘畝。生豬養殖戶60餘...
楊村是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賈得鄉下轄村,楊村位於賈得鄉北部,全村698人,耕地面積1500畝。全村以農業為主,主要是小麥和玉米。楊村民風樸實,熱情好客。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指導下,楊村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多次被鄉黨委,政府的好評。新農村建設的號角早已吹響,激人奮進的戰鼓早已敲響,楊村圍繞“...
楊村位於榆次區張慶鄉正東方向3公里處,東靠郭家堡鄉,南依榆清路,西傍108國道。西北與南谷村接壤,東北與張超村為鄰,距市中心4公里。地理位置優越,發展經濟極為有利。村內耕地開闊,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平均日照時數2662.3小時,歷年無霜期181.6天,年平均氣溫11.6攝氏度,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四季分明...
村兩委幹部4人,招聘幹部2人,一個黨支部,三個黨小組,32名黨員。轄區內有1所國小,1所衛生室。楊村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兼種棉花、茭白、西瓜等經濟作物。楊村水面多,農戶水產養殖也是一大收入。同時村民在農閒時多數到周邊城市經銷茶葉,因楊村距峨橋“江南第一茶市”較近。多年的經銷已有10餘名茶葉經銷大戶...
楊村,山西省浮山縣張莊鄉下轄村。張莊鄉楊村位於神龍溝之上,臨浮公路南側,山坡溝窪,十年九旱,一條幹梁,困擾著祖輩農家的衣食溫飽,年復一年埋頭頭苦幹,到頭來收入甚微,結論告訴人們,單憑傳統耕作是沒有出路的,必須改變方式,多種經營發展經濟才是唯一的出路。以本村水庫為依託,從省農科院,引進新品種“...
清乾隆間《唐山縣誌》記載,明、清時均在此設過驛站,為舊堯山縣五鋪之一,即“楊村鋪”,負責急遞總鋪(縣城)與柏鄉縣之間的公文傳遞等事宜。楊村村與霍莊村、前楊村、染紅村、西楊村、後良村、後楊村、前良村、南西董村、西良村、東良村、東候村、北小霍村、大霍村、彭村村相鄰。簡介 楊村位於河北省...
古城鎮楊村,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古城鎮下轄村,位於古城鎮東北部,建於1958年。土地面積6304畝,耕地2338畝。2010年底全村有150戶382人。2010年糧食總產量為643噸,奶牛存欄數為365頭,產奶1095噸,全村經濟總收入為741萬元,人均年純收入8873元。古城鎮楊村位於古城鎮東北部,建於1958年。土地面積6304畝,耕地2338...
楊村 楊村,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七汲鎮下轄村。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七汲鎮下轄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等。
楊村 楊村,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呂公堡鎮下轄村。楊村,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呂公堡鎮,柏油路直接通村。據傳:清朝時期,楊姓遷此建村,故稱楊村。後他姓相繼遷入。農業生產以小麥和玉米為主。
楊村行政村隸屬安徽蕪湖縣灣沚鎮,位於灣沚鎮蕪屯路西側,南於宣城市交界,屬丘崗區,區域面積9.6平方公里,三荻公路由東向西貫穿我村。本村下轄14個自然村,共920戶,總人口:2630人,其中:勞動力1866人。耕地面積3500餘畝,其中水田2642畝。林地面積4000多畝,主要類型有退耕還林600餘畝:公益林900餘畝,大戶承包...
楊村 楊村,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市北興鎮下轄村。楊村(Yángcūn)原名洋村。在廣東省花縣縣城東27公里。屬北興鎮。含旱 田、寧崗湖 兩個居民點。因民俗忌蓮藕種在洋中,無泥難生根繁衍。後把“洋”字改為諧音“楊”字, 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