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社,男,漢族,1954年11月出生,陝西洛川人。1978年8月參加工作,1988年12月加入民建,大學文化程度。現任印台區政協副主席,區工商聯(民間商會)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新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
- 出生日期:1954年11月
- 職業:公務員
- 文化程度:大學文化程度
公務員,河北省美協會員,西安工程大學教授,研究經歷,主要成果,
公務員
現任印台區政協副主席,區工商聯(民間商會)會長。
河北省美協會員
楊新社,筆名若星,肅寧人。現為省美協會員、市美協會員。受父親影響,自幼愛好書畫,在滄州上學時就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書畫班,後在中視《教你畫畫》節目中,學到了更多的畫畫理論和技巧。與此同時,得到了山水畫家尹一石的關懷和指點。尤其是後來參加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美術班學習,在何水發、李惠存等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使他的花鳥畫得到了突破性提升。
此後,他對美術的追求更執著,更痴迷。他白天做好本職工作,晚飯後就把自已關進畫室,或看專家光碟,或看理論書籍,或臨摹名家名畫,或精心構思創作。這些年,為畫畫他夜裡12點前沒有睡過,有時甚至徹夜不眠。他臨摹了大量名家的優秀畫作,但不死守門庭,而是采百家之長,做到融會貫通,兼收並蓄,力爭“師古不泥古”,使自已的畫作有別於老師,有自已的獨立風格。
他重視寫生,除了在大自然中觀察描摹,還起早貪黑,日夜兼程,長途跋涉,去過房山、野三坡等地。每到一處,他都以快速的筆法,把所看到的有感覺的景象描繪出來,然後回來仔細研究,進行創作。
他認為作品水平雖有高下之分,但都應真實表現生活,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在陶冶大眾情操、提升民族素質上起到作用。所以他的作品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花草鳥蟲等,都有著生命的靈氣,躍然紙上,生動鮮活。
他的“紅梅”昂首怒放,香飄雲天,表達了作者的激盪豪情和由衷喜悅;“石松”大氣磅礴,氣象萬千,把松的堅貞、孤傲和高潔表現出來,真有一種“蒼翠遠驚人”,“自與九霄鄰”的氣概。他的作品《池中趣 翰墨情》的蝦遠近濃淡,造型準確,肉質突出,靈動鮮活,栩栩如生,可謂形準而神足。他的許多花鳥畫作,也清新逼真,色彩豐富明快,一花一鳥一樹一草都形神兼備,體現出以形寫神的精神,顯示出他對各種物象的細膩觀察和對大自然生命的熱愛。
楊新社的畫作,受到越來越多業內人士重視,並榮獲“中國老年書畫藝術百傑”等稱號。
此後,他對美術的追求更執著,更痴迷。他白天做好本職工作,晚飯後就把自已關進畫室,或看專家光碟,或看理論書籍,或臨摹名家名畫,或精心構思創作。這些年,為畫畫他夜裡12點前沒有睡過,有時甚至徹夜不眠。他臨摹了大量名家的優秀畫作,但不死守門庭,而是采百家之長,做到融會貫通,兼收並蓄,力爭“師古不泥古”,使自已的畫作有別於老師,有自已的獨立風格。
他重視寫生,除了在大自然中觀察描摹,還起早貪黑,日夜兼程,長途跋涉,去過房山、野三坡等地。每到一處,他都以快速的筆法,把所看到的有感覺的景象描繪出來,然後回來仔細研究,進行創作。
他認為作品水平雖有高下之分,但都應真實表現生活,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在陶冶大眾情操、提升民族素質上起到作用。所以他的作品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花草鳥蟲等,都有著生命的靈氣,躍然紙上,生動鮮活。
他的“紅梅”昂首怒放,香飄雲天,表達了作者的激盪豪情和由衷喜悅;“石松”大氣磅礴,氣象萬千,把松的堅貞、孤傲和高潔表現出來,真有一種“蒼翠遠驚人”,“自與九霄鄰”的氣概。他的作品《池中趣 翰墨情》的蝦遠近濃淡,造型準確,肉質突出,靈動鮮活,栩栩如生,可謂形準而神足。他的許多花鳥畫作,也清新逼真,色彩豐富明快,一花一鳥一樹一草都形神兼備,體現出以形寫神的精神,顯示出他對各種物象的細膩觀察和對大自然生命的熱愛。
楊新社的畫作,受到越來越多業內人士重視,並榮獲“中國老年書畫藝術百傑”等稱號。
西安工程大學教授
研究經歷
楊新社教授長期在套用數學、數學建模、計算數學、工程最佳化以及科學、數值計算方法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博士論文研究內容是關於多孔介質中流體模擬及數學方法,研究成果獲得牛津大學1996年Garside獎。在國際上創新並率先套用偏微分方程多尺度漸進分析、高級啟發法、非線性網路、最最佳化算法在工程上的套用。在國際上首先發明了3種啟發式算法:螢火蟲算法(2008年),杜鵑搜尋(2009)和蝙蝠算法(2010),這些算法已被證明是非常有效並被廣泛引用,能夠成功地解決全局最佳化問題,並應邀在國際會議上SEA2011(希臘)、CSO2011(中國)、BIOMA2012(斯洛維尼亞)做大會主題報告,並特邀在IAMG2011(奧地利)、FedCSIS2011(波蘭)、BCAM(西班牙)、EOMC(冰島)做專題系列講座。
其研究成果在《Nature》 Update(2000年8月)、(New Scientist) 新科學家(2004年11月)、《Science》雜誌的 (online news,2010年8月)和(Science Daily,2010年5月)科學日報上報導。所獲榮譽包括:牛津大學Garside獎(1996)、Fellow of Royal Institution (2005)、世界科學及工程名人錄《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97)、劍橋國際傳記《Cambridge International Biography》(2006)。
在14個國家做過37特邀報告,參與或擁有研究項目金額近200萬美元,積極參與本科生教學及碩士和博士培養工作,與國際上19大學和研究所有科學合作關係。被邀請為國際最最佳化及自然算法科學委員會成員,同時是20多個國際會議的科學委員會,包括ICCS'10 荷蘭,MIC'09德國,EA'09法國,IWINAC'09西班牙,Meta'08,BIOMA'10,ICAART'10,IAENG 2010英國和WCE'10委員會,並擔任COMS’10、COMS’2011、ITBI’10、DMCBI'12的主席。
主要成果
1. Yang X.-S.,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An Introduction with Metaheuristic Applications,John Wiley and Sons, (2010).
2. Yang X.-S. and Koziel S., Comput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and Industry, Springer, (2011).
3. Yang X. S., Nature-Inspired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 Luniver Presss, 2nd Edition (2010),[First Edition, 2008].
4. Yang X.-S.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World Scientific, (2008) [Best-seller].
5. Yang X.-S.,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From Linear Programming to Metaheuristic, Cambridge Int. Science Publishing, 2008.
6. Yang X. S., Metaheuris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alysis and open problems,Experimental Algorithm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s, 6630, pp. 21-32 (2011).
7. Yang X. S., Firefly Algorithm, Stochastic Test Functions and Design Optimisation, Int. J.Bio-Inspired Computation, Vol. 2, No. 2, pp.78-84 (2010).
8. Yang X. S. and Koziel S., Computational optimizati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 a paradigm shift, Procedia in Computer Science, 1, 1291-1294 (2010).
9. Yang X. S. and Deb S.,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by cuckoo search, Int. J.Math. Mod. Num. Opt., Vol. 1, 330-34(2010).
10. Yang X. S. Modelling heat transfer of carbon nanotubes,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13, 893-903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