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主要從事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等有關研究,參加了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泄洪消能、施工導截流及施工通航研究;長江荊江河段河床演變及其防洪減災—長江中下游防洪實體模型項目的可行性及初步設計研究;水布埡及皂市水利樞紐工程的樞紐布置水力學研究及其它技術諮詢項目;先後參加國家“七五”、“八五”科技攻關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負責“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一項,承擔(負責)或參加科研項目60餘項,其中負責或編寫報告的項目約三十五項;在施工導流、截流理論及內河航道通航水力學方面取得了創新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國家級工程設計金質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一項。合作編寫出版專著三部,參編技術規程1份,在核心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12篇論文被EI檢索。2006年榮獲首屆中國水利學會傑出青年獎。
主要技術貢獻如下:
1、截流理論的創新發展,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果鑑定認為在多方面獲得世界領先的截流技術創新成果,打破多項世界紀錄;
2、施工導流及通航問題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果鑑定認為“…,成功地在彎道上解決了明渠導流及施工通航的關鍵技術問題,總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科研領域
1、導、截流關鍵技術及系統風險研究。研究減輕截流難度的機理及措施,突破“截流險工不計效益”的模式,實現科學化截流;導截流系統風險的研究,以最經濟的投資和最小的風險獲得最大工程效益。
2、工程環境泥沙研究。①大型梯級水電站水沙調度研究 :梯級水庫泥沙沖淤更複雜,關係到工程綜合效益發揮和水庫使用壽命,研究梯級水電站的調度運用與泥沙淤積關係,對最佳化泥沙配置、延長水庫壽命、提高發電出力等具有重要意義;②河道采砂影響及采砂規劃初步研究:開發2-D及3-D數學模型,輔以采砂影響的大比尺寬槽水沙模型試驗,利用原型或水槽資料驗證;考慮河床沙級配調整因素研究不同邊界工況采砂影響,初步提出江砂開採的閾值參數,研究江砂開採對行洪、生態環境及通航等影響機制。
3、水電工程生態友好的措施研究。針對河流生態系統主要保護物種和敏感物種及其不利影響因素,開展敏感物種生物資源生境恢復、重建技術研究;基於生態水力學、水文學的徑流調節補償技術研究;水工建築物的過魚設施及技術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