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敷海

楊敷海

楊敷海,中國第一代微生物學家。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創造了先進的黑熱病病原體固體培養基,發現中國北方也有鉤端螺旋體病。在防治牛胸膜炎、人類流行性出血熱、森林腦炎、布氏桿菌病、梅花鹿和人的鉤端螺旋體病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樣敷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寶山
  • 出生日期:1896年6月15日
  • 逝世日期:1972年
  • 職業:微生物學家
  • 畢業院校: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 主要成就:發明了三N培養基
個人簡介,個人發現,個人經歷,個人履歷,科學成就,防治牛胸膜炎,對流行性出血熱的研究,證明中國北方存在鉤端螺旋體病,主要論著,評價,

個人簡介

楊敷海,微生物學家。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市)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專門學校。1922年入德國柏林大學學習。1924年回國。曾任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教授、上海衛生實驗所所長、北平大學醫學院教授。建國後,歷任第一軍醫大學、吉林醫科大學教授。是第三屆中國人大代表

個人發現

1935年研究成功利什曼小體固體培養法,發明了三N培養基,被稱為楊敷海氏培養基。1955年和1964年,先後證實吉林省內有布氏桿菌病和鉤端螺旋體病流行。

個人經歷

楊敷海,號粟滄。1896年6月15日出生於江蘇省寶山縣羅店鎮(今屬上海市)。在祖父、父親的薰陶下,他自幼愛好琴棋書畫,尤其國畫更是他的所長。
1916年,他從蘇州晏成中學畢業,在父親“不為良相,當為良醫”思想的影響
下,考入北京國立醫學專門學校。楊敷海畢業後進入北京法務部模範監獄任獄醫。 1922年隻身赴德國柏林大學專攻衛生學和細菌學。他在著名細菌學家指導下,研究了維生素C缺乏動物對結核菌的感受性。1924年,他在Zeitschrift für Hygiene und Infe-ktionskrankheiten (《衛生學及傳染病學雜誌》)上發表了“Beitrage zum Meerschweinchenskorbut”(豚鼠壞血病的進一步觀察)一文,描述了患維生素C缺乏症的豚鼠對結核菌的感受性。
1924年,楊敷海學成歸國,回母校擔任細菌學教授,曾編成《病原微生物學》4冊。1926年,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經濟拮据,處於停滯狀態;於是楊敷海離開北京到上海擔任凇滬衛生實驗所所長二年。1927年,奉北京醫學專門學校電召回去任教。不久,該校改為北京大學醫學院。1928-1938年間,他的工作較為穩定。1931年他曾赴日本考察細菌學半年。他完成了對中國白蛉以及中國有無白蛉熱問題的研究。1934年,他赴日參加了日本第九次全國醫學大會,同年又參加了在南京召開的遠東熱帶病學會會議,並分別在兩個會議上宣讀了論文“華北沙蚊之廣播情況及北平沙蚊之形態特點及其與白蛉熱病原的關係(第一報)”和“Zur Kenntnis der Phlepotomen-Arten in China und zur Aetiologie des Phlebotomenfiebers”(中國的白蛉種類及白蛉熱的病原),引起與會者的關注。
1938年,他在北平街頭被日軍軍車壓傷,折去左足。因失血過多,生命垂危,幸救治及時,幾經手術,方轉危為安,但已落下殘疾。此後十餘年,由於時局動盪,加之他殘肢經常發炎、疼痛,他常感精神憂鬱、煩躁,工作及生活極不穩定。
1942-1945年,他曾任上海佑寧製藥廠生物製品部主任。1945-1946年任北平交通部保健科科學研究所專員。1946-1949年任交通部鐵路醫院院長。
1949年7月,他應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醫科大學副校長陳淇園之邀,任該校校長。但因腿疾未愈,沒有到職。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醫科大學遷至天津,併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楊敷海也到天津擔任第一軍醫大學細菌科教授。不久,韓戰爆發,美軍使用了細菌武器。作為細菌學家,他擔負著從山海關到天津市區域的細菌戰防禦檢驗工作,進行了各種細菌檢驗工作500餘件。
1952年,楊敷海隨第一軍醫大學集體轉業到吉林省長春市,學校改名為吉林醫科大學,後又改名白求恩醫科大學,(今吉林大學醫學院)。他依然擔任微生物教研室主任兼教授。
楊敷海曾任中國微生物學會長春市分會理事長:楊敷海在國內外的刊物上發表論文甚多,從德文翻譯過來的肝炎資料、用組織培養法證明病毒的存在及生長情況的資料亦有數十篇。他指導的論文也涉及多個領域,如王振業關於鐮刀菌分離的研究,時常仁對抗酸桿菌的研究,張紹倫、方希哲關於克山病患者血清學檢查及病毒分離的研究等。
楊敷海1972年癌症肺炎於長春逝世。

個人履歷

1921-1922年 任北京法務部模範監獄獄醫。
1924-1926年 任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細菌學教授。
1926-1928年 任上海淞滬衛生試驗所所長。
1928-1942年 任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
1942-1945年 任上海佑寧製藥廠生物製品部主任。
1945-1946年 任北平交通部保健科科學研究所專員。
1946-1949年 任交通部鐵路醫院院長。
1949-1950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醫科大學教授(未到職)。
1950-1958年 任第一軍醫大學教授,兼微生物學科主任。
1958-1972年 任吉林醫科大學(後改名白求恩醫科大學)微生物教研室主任兼教授。
1972年 因癌症及肺炎病逝於長春市。

科學成就

防治牛胸膜炎

1952年,天津突然發生一種原因不明的牛疫病,此病蔓延迅速,病牛的死亡率高達90%左右,嚴重威脅著奶牛的生存,影響著奶製品的供應。楊敷海應天津市農林水利局的請求,親自到疫區調查疫情。通過觀察分析,最後他確定奶牛患的是胸膜炎,病原體是一種菌質體(支原體),並決定用疫苗接種進行防治。當時全國的獸醫防治部門均不能供應此種疫苗。為了解決燃眉之急,他建議採用病牛胸水加青黴素製成的製劑代替疫苗給健康的牛進行預防注射。經過試用,證明本法效果明顯。經推廣使用後,牛胸膜炎的流行和蔓延很快得到控制,避免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對流行性出血熱的研究

1955年,吉林省境內林區出現了疾病流行,八家子林業局是個重要的疫區。楊敷海應有關部門的要求,組織了傳染病、病理、生物化學生物學等有關教研室的教師迅速趕到現場調查疫情。根據流行情況,結合臨床表現和病理解剖所見,他們很快作出流行性出血熱的診斷,並提出了防治方案,很快就控制了疫情發展。
林區的防治工作結束不久,楊敷海又受軍委總後勤部和中國人民志願軍衛生部的委託,率領一個醫學考察團赴朝鮮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駐地,實地考察軍中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情況。考察期間,他白天到現場進行調查,晚上在艱難的條件下整理材料,還經常抽空為志願軍醫務人員作學術報告,提高部隊基層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有效地防止了流行性出血熱的蔓延。

證明中國北方存在鉤端螺旋體病

梅花鹿是吉林省的特產之一,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但自1953年以來,許多鹿場不斷出現一種病死率很高的鹿“血尿病”。僅1960年11月,一次就有60多頭梅花鹿病死,疾病並有逐步蔓延的趨勢。為了弄清病因,找出根治的方法,楊敷海組織校內的教學和科研人員與吉
林省特產研究所的人員合作,共同研究梅花鹿“血尿病”。經流行學調查、臨床觀察、實驗室檢驗,他們提出這種疾病可能是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但鉤端螺旋體以前在中國北方從未發現過。不少學者也認為,在吉林省的地理、氣候條件下,不可能發生鉤端螺旋體病。楊敷海不為舊框框所囿,而是扎紮實實地尋找依據。他首先從血清學入手,大膽提出採用大劑量青黴素進行試驗治療,結果95%的病鹿得到治癒。隨後,他們又進一步深入研究,終於在梅花鹿身體裡分離出鉤端螺旋體的純株。至此,梅花鹿“血尿病”的病因有了肯定的結論,首次科學地證明在吉林省有鉤端螺旋體病的存在。 從1963年起,楊敷海將研究的重點轉向人體鉤端螺旋體病。他用血清學方法證明,鹿場工作人員曾受該病原體的感染,接著又證明吉林省內不僅存在著鹿的鉤端螺旋體病,還存在著人的鉤端螺旋體病,從而證實中國北方也存在鉤端螺旋體病。
梅花鹿梅花鹿

主要論著

1、Yang FH. Beitrage zum Meerschweinchenskorbut. Zeitschrift für Hygiene und Infektionskrankheiten, 1924, 102 : 493.
2、楊敷海 《鴿腳氣病實驗上證明北平幾種食米中維生素B的缺乏及其與衛生上之關係》 《北京大學自然科學季刊》 1930,1(4):341~347.
3、楊敷海 《華北沙蚊之廣播情況及北平沙蚊形態特點及其與白蛉熱病原上之關係》(第一版) 《日本傳染病學》雜誌,1934,8(9):20~23.
4、Yang FH. Zur Kenntnis der Phlebotomen-Arten in China und zur Aetiologie des Phlebotomenfiebers. Trans Ninth Congress Far-East Assoc Trop Med, Nanking, 1934, Ⅰ, 495~502.
5、Yang FH. Züchtung des Leishmania donovani auf festen .北平研究院生理
學雜誌,1935.6、楊敷海 《出血熱調查過程中對本病流行病學、病原問題及預防措施的體會》 人民軍醫,1954.
7、楊敷海、張臨源、畢無邪等 《吉林林區森林腦炎病毒顯性感染及病毒血清學試驗、森林腦炎防治調查論文彙編》 北京:林業出版社,1956
8、楊敷海 《吉林省八家子林區流行性出血熱調查報告》(流行病學部分) 北京:林業出版社,1956
9、楊敷海 《流行性出血熱調查研究資料彙編》 北京:林業出版社,1956
10、楊敷海 《流行性出血熱的流行病學、病原問題及預防措施的綜述》 北京:林業出版社,1956.121
11、楊敷海等 《傳染性肝炎的補體結合試驗——以肝炎病員研究組為單位》 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59,(5)
12、楊敷海等 《極譜法套用於傳染性肝炎患者血清的研究》 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60,(10)3
13、楊敷海 《捷克Matol株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觀察》 傳染性肝炎論文季刊,1961
14、楊敷海等 《正常雞胚肝臟及接種傳染性肝炎患者血液之雞胚肝臟的電子顯微鏡現象》 第一軍醫大學:傳染性肝炎論文專刊,1961.11-14
15、楊敷海 《吉林省梅花鹿鉤端螺旋體病的調查研究》 中國鉤端螺旋體病專業會議論文彙編,1964

評價

楊敷海積極投身國防建設和為部隊培養人才的工作。他作為中國第一代的微生物學家和細菌學家,在國內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在教學中認真負責,誨人不倦。初期由於教材不足,他自己動手,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研究工作編寫了《病原微生物學》4冊。他除了完成教學工作外,還堅持在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科學研究。他在自然疫源地疾病研究方面有較大貢獻。在研究工作中,他一貫堅持面向套用,面向基層的方針,注意解決與廣大人民民眾健康密切相關和對農副業生產有影響的重大問題。不論是人體的微生物疾病還是動物的微生物疾病,只要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他都盡其所能,積極熱情地協助解決。特別是在防治牛胸膜炎,人類流行性出血熱、森林腦炎、布氏桿菌病,梅花鹿和人的鉤端螺旋體病中貢獻最為突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