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悳(1280 — ?),字仲禮,號好修,台州臨海人。詩人、書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敬悳
- 國籍:中國 元代
- 民族:漢
- 出生地:台州臨海
- 出生日期:1280
- 逝世日期:至正間
- 代表作品:《赤城元統志》、《仲禮集》
- 字:仲禮
人物簡介,代表作品,
人物簡介
生於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庚辰(1280)。元仁宗延祐間(1314-1320),以薦辟官應奉翰林文字、編修兼國史院。以高才博學,久居史館。於國家政教典禮,多所建明。(《台臨百岩楊氏宗譜》卷一)
善屬文,尤長於詩,品格直逼唐高、岑,士林宗仰。(《百岩楊氏宗譜》)太平戚學標(鶴泉)嘗評其詩云:“元人五律多錚錚細響,粘著紙上,即高手不免。魄力沉厚,通體清曠,獨見仲禮數作。其位置當在唐高、岑之間,而在鄉邦不著詩名,何也?!”(《三台詩錄》卷七)
擅書,用筆灑脫,韻致遒美,書風清雅絕俗。今人或評其書雲,楊氏之書,字裡行間充溢儒雅之風,無一點塵俗氣。雖書名不顯,卻是真正擅書者。(參見《書法創作大典 · 行草卷》)今所存書跡尚有《范仲淹小楷書<伯夷頌>跋》、《韓琦<信宿帖>跋》等。
其詩文著作大多散佚。明萬曆間,李時漸主持編《三台文獻錄》,收其詩19首,文2篇。清康熙間顧嗣立纂《元詩選》,收其詩24首。清末民初,路橋楊晨(定孚)嘗搜輯其散逸詩文成《仲禮集》一卷,收入《台州叢書後集》中。今其廿三世裔孫世學,共輯得其逸詩四十五首、文七篇,並附輯各相關詩章六十六首、文二篇,俱收入百岩楊氏《親賢堂集》中(辛卯季夏,景雅堂刊)。
代表作品
二、《親賢堂集·楊敬悳》詩文輯逸
(一)詩
1、五古
和虞伯生待制榆林待月
——《三台文獻錄》卷之十八、《三台詩錄》
送陳鍊師
——三台文獻錄》卷之十八 、《康熙臨海縣誌》
題漢中何氏悠然堂
結構南山下,洗心紫崔嵬。松聲冷衣(一作夜)袂,竹色青樽罍。鳴琴礀泉落,得句岩花開。虛窗延好月,白雲亦時來。蘧蘧塵外人,身世良悠哉。
——《三台文獻錄》卷之十八、《三台詩錄》
擬古翠堤曲
花開翠堤上,影照翠堤下。盈盈堤上人,折花意如寫。旁有賣珠人,飲馬堤邊水。
——《三台文獻錄》卷之十七
題青山白雲
青峰入霄漢,白雲滿川谷。如聞歌紫芝,相邀斸黃獨。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三
題郭主簿模摩詰本輞川圖卷並序
春風孟城坳,年年自花柳。當日倦逰人,何處談空有?
蜿蜒浮遠空,慘澹凝古色。出雲亦何心,既雨返無極。
種杏白雲間,因之葺茅宇。鶯聲煙中曙,虎跡夜來雨。
斤竹嶺
苞竹秀孤嶺,虛籟涵清漪。秋風何時實,鳳飢竹不知。
鹿 柴
崖蹙石林稠,谷盡山泉響。麕麚囿其間,攸伏息下上。
手摺木蘭花,心憶懷沙侶。墜露玉可和,金盤羞帝所。
茱萸綻紫粟,白雲封不開。似待陶元亮,共把菊花杯。
宮槐陌
屯雲蔭廣陌,零露濕古苔。中街日亭午,四面風徐來。
積水涵倒影,萬象凌虛來。魚在山中泳,花從天上開。
南 垞
亭亭一風榭,脫屨席可即。階前雙白鶴,相迎似相識。
欹 湖
岸巾臨水澨,酒醒呼隱君。收緡玉梭起,搖盪空中雲。
柳 浪
年年黃金縷,照影麴塵漪。誰為南浦贈,紉佩扈江離。
鑿鑿沸白喧,浩浩空青瀉。漁翁互相呼,放船莫輕下。
金屑泉
洗耳山下泉,永念童蒙歲。敢希作聖功,事心如事帝。
湍駛風逾清,水明石可把。倚杖獨移時,白鷗翩然下。
北 垞
波影媚松樾,山色麗石闌。留連南川月,不肯下雲端。
竹裏館
此君儼相峙,清坐一晤嘯。天風振空聲,萬境通寂照。
漆 園
黽勉殉世名,鞅掌嬰俗務。漆以津自枯,不如樗櫟樹。
椒 園
申椒芳馨遠,秉德類幽人。時來薦瑤席,慎勿佞夫君。
——汪珂玉《珊瑚網書畫錄》卷一 、《元詩選》三集
2、五律
過魯橋
風色今朝好,揚帆上魯橋。林昏煙正積,崖濕雨初消。新岸緣青蔓,平田長綠苗。物華紛滿眼,詩思坐來超。
——《北河紀餘》卷一
登任城太白樓
系纜任城下,登樓古堞邊。遠山低碧(一作綠)樹,平野入(一作接)青天。身世何忘(一作無)酒,神逰不記年。憐才今昔意,孤(一作汶)月向人圓。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 、《康熙臨海縣誌》、《元詩選》三集、《 三台詩錄》
和周本心韻
扁舟江海上,萬里泝流光。對客談燕說,從人笑楚狂。壯心憑朔漠,爽(一作素)氣接清涼。誰會凌雲意,山川屬子長。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三台詩錄》
和邱(一作丘)以道秋夜韻
海角孤城夜,天高象緯沉。秋山初落木,霜月又鳴砧。壯士樓中興(一作清秋興),畸人江畔吟(或作壯士清秋思,畸人白雪吟)。細談京國夢,相對各關心。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康熙臨海縣誌》、《元詩選》三集、《三台詩錄》
和王繼學待制送嶺北省郎中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三台詩錄》
吊二徐先生墓
壞草草淒淒,荒涼古寺西。兩賢維道統,千載仰提撕。舊事山僧話,遺碑朱子題。卜鄰吾有願,何日慰思齊!
——《台臨百岩楊氏宗譜》卷一
3、五絕
小 雨
小雨先秋思,虛窗落曉聲。山童開竹戶,一徑綠苔生。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三
4、七古
題栗侯翫芳亭
城南小亭花冥冥,啼鶯舞燕圍玉笙。西山空翠墮酒盞,落日未落華月生。歲歲芳菲逐流水,綠髪飛霜清鏡裏。祗應天上蟠桃枝,人世東風不解吹。
——《三台文獻錄》卷之十九 、《三台詩錄》
南台管勾張彥謹席上
——《三台文獻錄》卷之十九
題秋景圖
金門羽客茅山來,袖攜千仞青崔嵬。開緘滿堂秋色起,耳根仿佛清猿哀。白雲溶溶漲川谷,谷口滄波瀉寒玉。輕舠一葉何處歸?錦樹煙霏(一作扉)半紅綠。汀沙空闊天渺彌,山有猰狳水鱷螭。篙師未必好看客,行人踽踽將安之。
——《 三台文獻錄》卷之十九、《康熙台州府志》、《元詩選》三集、《三台詩錄》
5、七律
送宋顯夫迎家
長公談笑占龍頭,愛弟迎家上鷁舟。季子已多新事業,參軍不減舊風流。洞庭水落魚龍夜,河朔雲寒鴻雁秋。別後思君定何處,月明應在武昌樓。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一
送周尊師歸江南
朝元仙路碧迢迢,鸞鳳雙飛載玉簫。桂館似(一作仰)聞蒼水佩,楓宸猶記白雲謠。人間日月添丹火,世外煙霞長藥苗。楚水吳山千萬曲,不知何處覓王喬。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一
送章春谷編修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一
6、七絕
即事有成
載筆年年扈翠華,夢回書幌落燈花。東風點點來南雁,為報春洲長荻芽。
——《三台詩錄》
題石門洞
一入岩扉路杳然,分明身在蔚(一作郁)藍天。遙憐月冷風清夜,玄鶴歸來星滿川。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三
和吳閒閒宗師宿西山
芝草琅玕覆石壇,玉簫吹月翠微間。倚松靜聽泉鳴礀,隱几閒看雲出山。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三
送白誠之治中
帢幘峰前湖水東,樓台無數倚春風。我曾把釣臨天鏡,鷗鷺相忘落照中。
——《三台文獻錄》卷之二十三
歌風台
布衣千古一英雄,五載乾坤入手中。遙想帝魂垂浩劫,舜弦天上和南風。
——《元詩選》三集
跋御筆賜忠宣公早朝詩後
辨色鳴珂步玉墀,君恩猶賜早朝詩。明良相戒如無逸,想見當年全盛時。
有元至順壬申人日,天台楊敬悳拜手書於歲寒堂。
——《范忠宣集》補編
遷居百岩
——《百岩楊氏宗譜》卷一
(二)文
1、序
赤城元統志自序
赤城元統志者何?作於有元元統之二年,上以昭前修之筆削,下以迪後人紹述於將來也。
維赤城由漢置南部都尉,更為鎮、為縣、為州、郡逾千年。守此者自屈侯始,無慮數十百人。尤侯袤、唐侯仲友、李侯兼、黃侯 皆有志於郡乘矣,積十年弗就。暨青社齊侯碩屬筆於太史陳公耆卿,始成之。又四年,運使吳公子良偕林君表民續之;再三年,表民再續,為成書矣。趙侯鳳儀之來,復聘永嘉章君嚞取成書而改作焉。盡去其舊而命曰《天台郡志》。夫千年之事,數賢侯之力,陳、吳諸君子搜抉討論之精,一朝而泯焉。此邦人所以不寕,而今總管王公以屬於敬悳也。敬悳以固陋辭。公復曰:“子居禁林十年,鹹職太史氏。今郡乘蕪穢而不治,非缺歟!”於是辭不獲,作而曰:郡乘,古侯國之史也。其著星土、辨躔次,而休咎可征矣;奠山川、察形勢,而阨塞可知矣;明版籍、任土貢,而取民有制矣;詮人物、崇節義,以彰勸懲,而教化可明矣。此其大凡也。城池、司存之沿革、廢置,典祀、異端之祠宇、土田,與津梁、畎澮無不備者,紛爭辯訟者有時而可稽矣。舉其大,撮其要,合天下郡國而上之,則丞相府之圖書也。是必傳信而後可據。若掩前人之直筆,而妄以己意損益其間,將何以傳信也?
於是與郡博士貢君師中、吳越世家錢君世珪會粹而參訂之;學正陳君大有、教導孟君夢恂校讎之。自《三志》之後,始於亡宋之紹定辛卯,以迄於茲,凡百有四年之事,備而錄之,名曰《赤城元統志》以續焉。噫!宇宙之事無窮,後之執筆者,尚鑒茲哉!
——《赤城後集》卷二十九、《三台文獻錄》卷之七、《民國臨海縣誌》卷三十七、《浙江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2、記
譙樓記
嵊,會稽山水縣也。治據星子峰之陽,清溪千仞,白雲萬層,浮暉空翠,流景長新,足以浚清明而神志氣。宰斯邑者,豈弟廉慎之士,莫不喜其地偏境勝、俗美民淳而盡心焉。至正甲申,膠東冷侯瓚來蒞茲邑,侯由儒科興,廉勤宅心,人民化服,訟庭晝寂,鳴琴裕如也。度可使民矣,乃與僚佐議葺新廳,大修學校。顧譙樓之址鞠為茂草,鼓角寓他所垂四十年。比邑父老而計之,鹹願以浮屠氏助役之資給其用,侯從之。市材深谷,為天旱溪涸,慮致力為難。俄而大雨水溢,浮木而來,如赴期約。售工傭徒,厚於私家之直。民歡趨敏給,不久就緒。經始於至正四年十有二月,落成於明 年八月。為樓橫八楹,縱十二楹,旁舍翼然。崇以層台,繚以欄楯,橫壯加昔。其木石磚甓之材,與夫工匠之需,官無費而民不擾。徙鼓角其上,以時興息,深得古人申教防微之意雲。
嘻!上古聖神治歷明時,以熙庶績,秩東作西成之務為先。而挈壺有職,雞人謼嘂。上焉致辨色示朝之戒,下焉謹出作入息之度。政教之巨細不同,所以儆怠荒一也。夫中人之情,不禁必放逸,不儆必玩愒,尚何望歲功之成耶?唐太宗用馬周言,以鼓代傳呼之制,譙樓始遍郡縣,亦古法之通變者矣。孟氏談王道,首言耕桑,使林林之眾興息有節,惰游知懼,耕桑茂矣,寇攘屏跡,風俗淳矣,晨昏號令,豈非治情田、厚民生之一事耶!如侯可謂盡心焉耳矣。然而左右鼓舞,仁漸義摩,以作新斯民,尚有其道。侯異日膺岳牧之任,盡攄其所學,以白儒者之效於當世,士林之望也。
——《嵊縣誌》卷二十六(民國二十三年刊本)
3、跋
范文正公小楷書伯夷頌跋
先正范公,文武忠孝,親親仁民之德,充周穹壤。是以尺素寸楮,觀者斂衽墨妙。曹操、王敦、桓溫未嘗書不佳也,至今見者唾之。公所書《伯夷頌》,流入秦檜、賈似道家,由賈遂沒入官。宋亡,出於燕趙間,復歸吳范氏。世所共貴重者,有在也!熙寧以來,見者必著姓名,豈欲托以不朽耶?苟不知觀感興起之微,求公之心,希公之德,徒珍玩是夸,亦秦、賈耳!不幾於狎大人乎!凡我同志,相與勉焉!
泰定丙寅七月十九日,天台後學楊敬悳書。
——《高義園世寶》長卷、《鐵網珊瑚》、《台州札記》、《范文正公全集》附錄
范文正公與蔡欽聖手啟墨跡跋(又名《許下帖》)
右文正聞子弟過省,答友人書,若固有之,視利達為何如哉!與常人外飾遜避之辭,中懷僥倖之義,不可同日語。覽者默識於詞意之表,亦足以感發矣。天台楊敬悳拜觀謹識,時至順壬申人日。
——《鐵網珊瑚》、《台州札記》、《范文正公全集》附錄
韓魏公手書信宿帖跋 二則
一
右魏公真跡也。蕭元帥北野相君藏久矣,未嘗出以示人。以誠之敦厚長者,特還以合浦之珠。克獲舊物,豈不為韓氏慶乎!噫!自古及今,初不借才於異代。人苟自勖,求所以稱元帥遺故家手書之意而勉於功名,則我元豈無名臣哉!古語有之,“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斯為元帥期待之盛心。至順癸酉六月四日,石塘山人楊敬悳謹書。
二
誠之作餉,為禮甚盛。話及魏公真跡,乃繼祖四 年前所遺誠之之物。談經道舊之餘,敬悳適在坐,援筆識之,舉不忘其所親明道先生之不欺也。元帥公命書之,不敢辭。敬悳再拜謝不敏。
——《鐵網珊瑚》
4、祭
祭翁先生文
自古賢哲之生,關斯道晦明絕續者,夫豈偶然。唯元革宋命,文運之興始達之泉。先生於斯膺師道之寄,羸糧鼓篋者不遠千里,交屨而摩肩。討論紬繹,濂洛淵源。特立於世運更新之際,以發揮夫道統湮微之傳。謂非天之所命,孰使然耶!吁嗟常人見先生之操行也,義以方;應物也,智以圓。橫經豎拂,雲披霧騫。學焉者猶偃鼠飲河,充量果腹,抑孰測其浩愽而淵淵。乃若修辭立誠之業,牖民礪俗之志,為國儲材之功,則有舉世而莫知者焉!噫!其何能與化而遷耶!雄文鉅帙,神氣凜然,將葉元精而流布,耿日星而廽旋。青峰長林,雲月無邊。蓉冠荷衣,紉之秋蘭。燁乎容輝,其千秋於方岩之頂、東觀之巔。令聞令望,州里實難。嗚呼先生,罔有間言。某摳趨帳下逾三十年,雖久糜京師,而儀形風采未嘗一息不臨於前。還歸升堂,而音容不可復得,徒彷徨躑躅而涕漣。拊棺一奠,痛均終天!
——《三台文獻錄》卷之十六
三、《親賢堂集·楊敬悳》附輯選錄
1、元 王士熙
送楊仲禮浙西提舉序
杭為郡,甲於江左。宋之南,為行都。地多山谷淵藪,峙而為巨鎮,匯而為廣涉。瑰奇勝絕之觀,博大宏豫之俗,在方輿盛而劇。我元底奠,行省蒞之。以事之殷,地之重,於今視他行省獨丞相置。丞相之屬,非清強膺時望者不得預。其司文教者,曰“儒學提舉”。泰定三年夏,應奉翰林文字,天台楊仲禮以選被命往。夫杭之士風重文,士子兟兟,佩服整潔。出辭粲然,落筆縝然。處其土者,必鑑別衡析,陶良汰浮燭其衷,斯有以服之也。行省之屬,事上皆有等威。雖大府連率,俯首趨對惟謹。提舉官五品,登階而揖,省僚必改容禮焉。夫禮之嚴,必有以尊其學;眾之服,必有以重其德。不尊不嚴,不重不服。若曩之為是官者,吳興趙先生、巴西鄧先生皆由侍從出,美望孚於人人。楊君居史館久,文精思縟,言議濟濟,志於事功,卓然勇往之資也。士熙嘗與同僚,私灼其詳。於其行也,不以易為喻而進其難,不以近為勸而圖其遠者焉,交友之誼也。
——《全元文》、光緒《浙江通志》卷二六三
2、元 馬祖常
送楊仲禮江淛提舉儒學
江海雄南服,衣冠重北門。仗雲移振鷺,船霧送翔鵷。酒屢招人飲,文多與客論。名高依日月,道大信乾坤。官拜儒台貴,班聯會府尊。齋廚還筍蕨,賓所盡蘭蓀。佐吏言猶雅,公庭禮不煩。過家懽上冢,去國戀承恩。田埭觀魚子,鄰牆撫竹孫。光榮休負弩,歌鼓樂鄉村。 ——《石田文集》卷二
3、元 袁桷
回楊編修
綴班玉署,悵諸老之川流;晉秩金華,撫微躬而涯返。選繇鼎鼐,事駭搢紳。方虞按劍之疑,忽荷遺珠之贈。伏惟編修學士,文裁錦緞,思涌繭絲。目無全牛,論固輕於餘子;智專老馬,語或齒於陳人。每憐炳燭之勤,能破炙轂之辯。嗜同昌歜,玩比懸黎。既接壤於片雲,復盍簪於中禁。事雲有幸,時不偶然。桷久困京塵,宜收朝跡。望蓬萊,隔弱水,肉羽難勝;歸鄉里,授諸生,丹心尚炯。敢因褒拂,庸寫摧藏。
——《全元文》卷七一四、《清容居士集》
十一月十四日駕至京城楊仲禮有詩次韻
——《清容居士集》、《元詩選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