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惟中

楊惟中

楊惟中(1205年—1259年),字彥誠,漢族。西寧路弘州(今張家口陽原)人。大蒙古國時期政治家。

楊惟中幼時父母在蒙古與金國的戰爭中遇難,因機緣巧合,他被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台收養。楊惟中“知讀書,有膽略”,二十歲時就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個國家,“宣暢國威,敷布政條”,使這些國家歸順元朝。既是大汗養子,又有勇有謀有功績,楊惟中自然深受器重,後來更是接替耶律楚材,以中書令行使宰相職權,在任期間敢作敢為,治績顯著,“天下畏其勇而懷其仁”。

基本介紹

  • 本名:楊惟中
  • 字號:字彥誠
  • 所處時代大蒙古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西寧路弘州
  • 出生時間:1205年
  • 去世時間:1259年
  • 主要成就:治績顯著
  • 官職:江淮、荊湖南北路宣撫使
  • 諡號:忠肅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軼事典故,督察軍紀,創建書院,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楊惟中字彥誠,弘州(故治即今河北陽原縣)人。金末,蒙古軍大舉南侵,這時,尚在童年的楊惟中,喪失父母,孤苦伶丁,被蒙古軍擄去,元太宗窩闊台將他選作侍從。他勤讀書,有見識,為窩闊台所重愛。二十歲時曾奉命出使西域,遍歷三十多個國家。
楊惟中的這次出使十分成功,宣揚了蒙古帝國的國威,頒布了大汗朝廷的條令,登記了各地的戶籍人口,使這些國家歸順元朝。窩闊台時代的西域並不太平,楊惟中奉大汗之命西行,圓滿完成了任務,建立了赫赫功勞,深得窩闊台的欣賞,從此更加重用他了。
1232年,逃難到燕京的姚樞被宋九嘉推薦給了楊惟中。當時姚樞三十二歲,楊惟中只有二十七歲,兩個青年才俊相互欣賞,楊惟中很快推薦姚樞前往漠北,覲見窩闊台。
皇子闊出領兵南下進攻中原,楊惟中受命隨軍行中書省事。楊惟中認為:“傳繼道學之緒,必求人而為之,師聚書以求其學,如嶽麓白鹿,建為書院,以為天下標準,使學者歸往,相與講明,庶乎其可。”於是他和姚樞在棗陽、襄陽等地尋訪儒、道、釋、醫、卜士等方面的名士,搜尋各種文化典籍尤其是伊、洛等學派的理學著作,然後都小心翼翼地送往燕京(今北京市)。次年,在燕京創辦起元代第一家官辦書院——太極書院,把搜尋到的典籍置於其中,請宋儒趙復、王粹等為師儒,“選俊秀之有識度者為道學生”。從此,宋朝時興起的理學在蒙古帝國統治的北方逐漸傳播開來。
在姚樞的影響下。楊惟中還十分重視活字印刷術的推行。北宋中期,杭州人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推行。楊惟中依仗政權的力量,組織各地的能工巧匠,用活字印刷術印刷了許多書籍,燕京、平陽等地也發展成為北方的印刷業中心。楊惟中家就印過《四書》,時稱楊中書版《四書》。公元1485年朝鮮活字版《白氏文集》前有金宗直序,其中說:“活字法由沈括首創,至楊惟中始臻完善。”
耶律楚材辭職後,楊惟中繼任中書令,他繼承耶律楚材的治國方略,殫精竭慮為朝廷謀劃,太宗死後,他以丞相身份主管朝政。
憲宗蒙哥即位,命令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忽必烈承命後由漠北南下,駐帳於金蓮川,建立了蒙元史上有名的“金蓮川幕府”。楊惟中、許衡姚樞竇默楊果郝經都是其中重要的成員。
忽必烈在汴梁(今河南開封市)設立河南道經略司,奏請任命楊惟中任經略使。他在河南南部廣大地區,廣開墾田,充實軍糧,尤其是他在整肅吏治上敢作敢為,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
河南道總管劉福貪婪、卑鄙、殘暴,禍害百姓,楊惟中到河南,招劉福訓示,劉福害怕,裝病不到,楊惟中命人設大梃(一種棍棒)於座前,派人再去傳喚,並讓人告訴他:如不奉命,軍法從事。劉福不得已,在數千人的保護下來拜見,楊惟中毫不畏懼,手拿大梃把劉福打倒在地,劉福爬起來,楊惟中再次把他打倒,幾天后,劉福死去,河南大治。
1253年,忽必烈受封於京兆(今陝西西安市),同時設立京兆宣撫司,楊惟中擔任宣撫使。當時尚處戰亂之中,駐於關中的蒙、漢各軍的將帥橫行不羈,殘害百姓,其中以郭千戶最惡。他們搶掠民財,殺夫奪妻,無法無天,百姓深受其害。楊惟中嫉惡不息,嚴懲不貸,將罪大惡極的惡吏繩之以法,殺一儆百,使關中地社會秩序轉好。他曾對人說,並非我嗜殺,只因國家綱紀未立,致使這些驕兵悍將、豪紳惡吏苦害百姓,百姓有冤無處控告,對不法之徒不懲辦是不行的。
他一面打擊豪強,一面選用有知識的人才,建立法規制度,印行錢鈔,發展商業,鼓勵農民恢復農桑,使關中地區文化和經濟得到發展。他又向元朝廷奏報,言稱關中地久經戰亂,人煙疏少,田地荒蕪,8州12縣總人口還不到一萬戶,應該減征半數賦稅。但由於他所推行的壓抑豪強,懲辦惡吏的政策引起了蒙、漢貴族的不滿,所以,第二年即被罷職。
1258年,忽必烈奉命統兵南征,又奏請憲宗起用楊惟中任江淮、荊湖南北路宣撫使,建立官署,發布文告,管理地方行政,並節制蒙、漢諸路軍隊。
1259年,憲宗蒙哥戰死,忽必烈停戰北還。楊惟中北返途中,卒於蔡州(治今河南汝南縣)。時年55歲。中統二年(1261年),追謚“忠肅”。

人物評價

郝經《元中書令楊惟中神道碑》:相三君,歷事四朝,出入柄用者三十年,天下畏其勇而懷其仁。
宋濂《元史》:惟中以一相負任天下。
柯劭忞新元史》:鎮海、枯合重山、楊惟中,俱非宰相之才。

軼事典故

督察軍紀

鄂州之戰時,忽必烈任命楊惟中、郝經為“軍紀督軍”的長官,指揮督察戰地蒙軍(包括蒙方漢軍)的軍紀,法規很嚴。結果出現了“渡江不殺降,百姓皆安堵;羊羅到武昌,相望兩舍許……通衢萬家市,巴商雜越旅”(郝經《青山磯市詩》)的喜人景象。

創建書院

太極書院是元代官方建立的第一所書院,創建時間是240—1241年,由姚樞協助楊惟中創建。書院以伊洛道學為宗,“推本謹始”,故以“太極”為名。
據元代文人郝經《太極書院記》記載,“中令楊公(惟中)當國,議所以傳繼道學之緒,必求人而為之師,聚書以求其學,如嶽麓、白鹿建為書院以為天下標準。”這所書院完全由官方興辦,雖然它以南宋的嶽麓、白鹿洞為榜樣,但它的建立卻是為天下書院做模範。
據史書記載,1235年闊出南征伐宋,“楊惟中行中書省軍前,姚樞奉詔即軍中求儒、道、釋、醫、卜士,凡儒生掛俘籍著,輒脫之以歸。”後來元軍攻破湖北德安時,俘獲了隱居於此的“江漢先生”趙復。姚樞對趙復的為人與學術極為尊敬。五年後,姚樞協助楊惟中在北京創建太極書院,遂請趙復來主持講學。史稱自此以後,許衡、郝經、劉因等北方學者“皆得其書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學,自(趙)復始”。不僅如此,即使是楊惟中、姚樞本人也時常來此論學。從此,理學隨太極書院的建立紮根於北方。

史料記載

元史·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三》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三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