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思一(1901—1957),原名雲亭,浙江省
諸暨牌頭區宜東鄉(今
城關鎮)上楊村人,出身農家。
19歲考入湖州省立第三師範,被選為湖州學生聯合會總幹事。1925年,到諸暨草塔智勝、鎮海崇正等國小任教。
1930年7月,加入
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湖州縣委宣傳部長,後因縣委被破壞,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旋到上海從事工人運動。
1932年7月,中共浦東區委恢復其黨籍,代表浦東出席反帝大同盟會議,被警察逮捕,在蘇州陸軍監獄關押達5年之久。1937年5月,經
保釋出獄,輾轉回家鄉抗日。1938年1月,再度恢復
黨籍。同年5月,任諸暨縣委書記。次年1月,任寧紹特委書記。被選為省委候補委員和中共“七大”代表。
1940年1月,任紹屬特委書記。1941年4月
紹興淪陷後,領導皋北抗日
自衛隊、浙東遊擊大隊,開展抗日
游擊戰爭。1942年7月,任中共
浙東區黨委組織部長兼會稽工委(後改地委)書記。次年3月,任金蕭地委書記、金蕭支隊政委,指揮墨城塢、大宣等百餘次戰鬥。
1945年9月,楊思一奉命北撤,先後任新四軍一縱三旅政治部主任、
華東野戰軍三師政委、選遣隊一支隊政委等職。奉命率部北撤江蘇東台,所部編入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任1縱3旅
政治部主任。次年任3師政委。1948年5月,
三野組建先遣縱隊渡江南下,任縱隊第一支隊政委,參加泰安、宿北、魯南、萊蕪、
沂蒙山等戰役。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後,出任杭州市委副書記,歷任
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長兼省委
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省編制委員會主任、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省委常委、副省長等職,曾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7年12月,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同月20日病逝。
1979年6月9日,經中共中央批准恢復
黨籍和政治名譽。
人物生平
原名楊雲亭,曾用名倮心、少青、念平,
諸暨城關上楊村人;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原浙江省杭州市委副書記,浙江省委組織部長兼省紀檢委書記;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省委常委,副省長。
19歲時,考入湖州省立第三師範,1924年,被選為湖州學生聯合會總理事,成為學生運動骨幹。1925年夏畢業,到諸暨草塔智勝、鎮海崇正等國小任教,開始接觸馬列主義書籍,嚮往革命。1930年5月,在湖州縣立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任中共湖州縣委宣傳部長。後因中共湖州縣委遭敵破壞,與組織失去聯繫,到上海從事工人運動。1932年7月,中共浦東區委恢復其黨籍。後在代表中共浦東區委出席反帝大同盟會議時被捕,在蘇州陸軍監獄關押5年。
1937年7月,楊思一經保釋出獄,即回鄉抗日。之後,他到上海尋找黨組織,並投入抗日鬥爭。上海淪陷後,他轉輾到家鄉諸暨,與當地黨組織接上關係,恢復了黨籍。1938年2月,任中共
諸暨縣工委書記。5月,任中共諸暨縣委書記。並任中共寧紹特委宣傳部長。1939年1月,任中共寧紹特委書記。同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省委候補委員、中共七大代表。
1940年1月,中共寧紹特委分設,任中共紹屬特委書記,期間,整理和發展黨的組織,堅持積極慎重的發展方針,使寧紹特區黨在迅速發展中保證了質量。至1939年10月,寧紹地區黨員發展到2000人,建立支部200餘個。他還把黨的發展建設同民眾運動緊密聯繫起來。針對浙東糧荒嚴重的情況,他親自部署領導了1940年6月的嵊縣“六·三”饑民鬥爭,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1941年1月,“
皖南事變”後,楊思一改任中共紹屬特派員。遵照黨的指示,及時撤退一批已經暴露 的幹部,調整了縣級領導成員,保證了紹屬地區黨組織的安全,保存了這一地區淪陷後開展
游擊戰爭的力量。寧紹地區和浙贛鐵路沿線各縣相繼淪陷後,他領導紹興、諸暨等縣組織抗日自衛武裝,在浙東敵後舉起了黨領導人民武裝抗日的旗幟。
1942年6月,浙東軍分會組建南進支隊,開闢
會稽山抗日游擊根據地。7月,中共
浙東區黨委成立,他任區黨委委員兼組織部長、中共會稽工委(後改為地委)書記,並與
蔡群帆一起,領導了會稽地區的抗日武裝鬥爭。冬,參加浙東第一次反頑自衛戰爭,留區黨委工作。1943年11月,浙東第二次反頑自衛戰爭爆發,浙東區黨委決定發展金蕭地區的游擊戰爭,牽制
頑軍,配合四明地區主力作戰,他與蔡群帆一起率一個中隊進入金蕭地區,集結諸暨、
義烏等縣的地方武裝,組建金蕭支隊,任中共金蕭地委書記、金蕭支隊政委。1945年2月,任會稽特派員。從組建金蕭支隊到
抗戰勝利期間,他按照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開展統戰工作,領導金蕭地區軍民同日偽頑展開了尖銳複雜的鬥爭,鞏固擴大了諸北、金義浦蘭、諸義東抗日根據地,創建了路西抗日根據地。
1945年9月奉命北撤,楊思一先後任
新四軍一縱三旅
政治部主任、
華東野戰軍三師
政委、選遣隊一支隊政委等職,在泰安、宿北、魯南、萊蕪、
沂蒙山等重大戰役中,親臨前線,勇敢沉著,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後,先後擔任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浙江省委組織部長兼省紀檢委書記,省編制委員會主任,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省委常委,副省長等職。
1957年12月,楊思一被錯劃為
右派——這位
十年內戰時期入黨的老同志,
抗日戰爭時期在寧紹後來是金蕭地區搞革命,是金蕭地委書記、金蕭支隊政委,工作踏實,得到了民眾擁護,北撤後在新四軍和華野部隊中任師政治部主任,解放後到浙江,當過省委組織部長、省委常委、副省長,他對地方幹部很關心,說過“省委有圈子”,他分管政法部門,但
肅反時不讓他參加“
五人小組”,說他歷史上有問題,他有意見。
他與
沙文漢“共同反黨聯盟”的事實就是“兩人抗拒中央的方針和省委的指示,千方百計包庇
宋雲彬、
李士豪”;特別是李士豪,“抗日戰爭時楊思一與李士豪統戰工作中有很多交往”,1956年黨代會對於省委候選人提名時,
陳修良和高光都提出過楊思一是“好乾部”,這些都構成了罪名,而且和沙文漢一起掛上鉤。
楊思一的
血壓很高,
眼底出血,經受大會批小會斗,在大會上被迫做長篇
檢討,到午夜才回家,宣布為“右派”後,家門口已布了
崗哨,11月17日半夜楊思一
腦溢血加重,
失明,而家中電話也打不出去了,車也找不到,延遲到天亮才送醫院,昏迷兩天后於20日去世,終年56歲。
1979年6月9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予以改正,恢復政治名譽;1983年11月,中共浙江省第七次黨代會預備會議上,為他徹底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