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可編著的《楊度》講述了:楊度(1875~1931),字皙子,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奇特的政治活動家,先後投身截然對立的政治派別。早年留學日本,被選為留日學生總會幹事長,並與楊篤生創辦《遊學譯編》。1906年為清政府出洋考察五大臣起草考察報告,翌年主編《中國新報》,主張君主立憲,後發起國會請願運動。辛亥革命爆發後,任袁世凱內閣學部副大臣,與汪精衛組織國事共濟會。1914年撰《君憲救國論》,發起組織籌安會,鼓吹復辟帝制。袁死後被通緝。此後嚮往革命,1927年李大釗被張作霖逮捕後曾多方營救。1929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白色恐怖下堅持革命工作。1931年病逝於上海。 從其不斷變換的人生角色中,可以看出,楊度是近代中國非常複雜的歷史人物。對於這樣一位複雜多變的歷史人物,只有將其置於清末民初的大變動時代中,才能給予客觀的評判。《楊度》將帶領讀者回到清末民初的歷史場景中,重新認識楊度這位大變革時代所造就的天之驕子。
基本介紹
- 書名:楊度/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
-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 頁數:234頁
- 開本:16
- 作者:方可 禮強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方可編著的《楊度》是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之一,本書遴選出在辛亥革命過程中具有重大影響的人物,力求客觀真實地記錄他們的生平事跡,他們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影響,以及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和人生命運,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和人物角度,闡述辛亥革命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功績,揭示其歷史必然性和時代局限性,總結辛亥革命的經驗和教訓。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早年歲月
1、家世及師承
2、耕讀鄉間
3、再度落第
第二章 接受新知
1、漸脫舊學藩籬
2、初渡日本
3、經濟特科風波
4、《湖南少年歌》
5、留日學界領袖
6、取締規則風潮
第三章 憲政領袖
1、代撰《憲政大綱》
2、組織憲政講習會
3、鼓吹金鐵主義
第四章 歸國參政
1、任職憲政編查館
2、首倡國會請願運動
3、捲入保路風潮
第五章 斡旋南北
1、組織國事共濟會
2、促成南北統一
3、轉向贊成共和
第六章 洪憲禍首
1、君憲救國論
2、發起籌安會
3、幾面不討好
4、遭通緝的帝制禍首
第七章 晚年活動
1、避居津門的虎頭陀
2、奔走大江南北
3、積極營救李大釗
4、秘密加入共產黨
楊度年譜簡編
主要參考資料
第一章 早年歲月
1、家世及師承
2、耕讀鄉間
3、再度落第
第二章 接受新知
1、漸脫舊學藩籬
2、初渡日本
3、經濟特科風波
4、《湖南少年歌》
5、留日學界領袖
6、取締規則風潮
第三章 憲政領袖
1、代撰《憲政大綱》
2、組織憲政講習會
3、鼓吹金鐵主義
第四章 歸國參政
1、任職憲政編查館
2、首倡國會請願運動
3、捲入保路風潮
第五章 斡旋南北
1、組織國事共濟會
2、促成南北統一
3、轉向贊成共和
第六章 洪憲禍首
1、君憲救國論
2、發起籌安會
3、幾面不討好
4、遭通緝的帝制禍首
第七章 晚年活動
1、避居津門的虎頭陀
2、奔走大江南北
3、積極營救李大釗
4、秘密加入共產黨
楊度年譜簡編
主要參考資料
文摘
1875年1月10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三日),楊度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姜畲鎮石塘鄉。
楊家原籍江蘇金陵(今南京),先祖楊懼高在明末時移居湖南,安家立業。後來楊家子孫逐漸興旺,繁衍不息,散居於湖南湘潭、衡山兩縣。到了第13代時,楊氏家族開始以一首詩為各代排輩取名的依據:“景代隆清敘,家承孝友傳。敦詩兼學禮,裕後益先前。”
楊度屬於該家族第19代孫,是“承”字輩,故取名承瓚。後來他自取名為度,號皙子,別號虎公、虎禪,又號虎禪師、虎頭陀、釋虎等等。
楊度這位少年時就有“才子”之譽的名士,並非出於世代書香門第。他在《湖南少年歌》中陳述自己的家世時說:“我家數世皆武夫,只知霸道不知儒。家人仗劍東西去,或死或生無一居。”
楊度這個概括,是比較準確的。楊度出生於湘軍武夫之家,而非湖湘書香之門。楊度的祖父楊禮堂,是一位跟隨湘軍名將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的低級軍官。楊禮堂在曾國藩創辦湘軍之初就應募入伍,隸屬於李續賓部,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地與太平軍作戰。楊禮堂因軍功而升任哨長,正四品都司銜。1858年(鹹豐八年),李續賓部在安徽三河鎮與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作戰中,被太平軍包圍全殲,楊禮堂陣亡。楊禮堂共有四個兒子,其中第二、第三子早年去世,長子名楊瑞生,第四子楊懿生,就是楊度的父親。
楊度的伯父楊瑞生在15歲時就隨父參加湘軍,父子同在李續賓營中。楊禮堂在三河鎮之戰中陣亡,楊瑞生則死裡逃生,僥倖逃出包圍,被收編到鮑超的霆字營。楊瑞生蔭襲了父親楊禮堂的官職,後改投曾國荃的吉字營,跟著曾國荃轉戰安徽各地,收復了安慶等地,升為守備銜哨長。到了攻占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之時,楊瑞生因軍功升至參將銜的哨官。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後,湘軍進行大裁軍,楊瑞生沒有被裁掉,而是編入了張詩曰部,北上與捻軍作戰。湘軍平定捻軍起義之後,楊瑞生因戰功實授參將,以後又升任副將,不久奉旨調升河南南陽鎮總兵,成為鎮守一方的高級武官。世代貧寒的楊氏家族,終於靠軍功湧現出一位光宗耀祖的政治人物。
楊瑞生蔭襲了父親楊禮堂的官職後,成為楊家的一家之主。楊度的父親楊懿生天分很高,文字功夫也很強,善寫議論文章,也能畫幾筆仕女圖,頗具才華。他在湘潭家鄉務農,兼作吹鼓手。楊度是其長子,另有子楊鈞(字重子)、女楊莊(字叔姬)。楊懿生雖然天資頗高,喜歡舞文弄墨,但身體非常贏弱,而且貪圖杯中之物,平時除了飲酒吟詩之外,再無養家餬口之能力。故楊懿生全家日常生活,主要靠在外當官的哥哥楊瑞生來接濟。為了解決弟弟的生活負擔,楊瑞生幫助楊懿生捐了個候補縣官。這是一個只拿薪俸不辦事的閒職,所以,楊懿生做起來比較省力。後來,楊瑞生把體弱多病的弟弟介紹到曾國荃的幕府中,司職文書,藉以增加收入,維持家庭生計。但楊懿生在曾國荃幕府中剛剛乾了不長時間,就因飲酒過量吐血,不得不抱病回到家鄉,從此臥床不起。1884年(光緒十年),楊懿生因病不治,在湘潭家鄉逝世。
P5-6
楊家原籍江蘇金陵(今南京),先祖楊懼高在明末時移居湖南,安家立業。後來楊家子孫逐漸興旺,繁衍不息,散居於湖南湘潭、衡山兩縣。到了第13代時,楊氏家族開始以一首詩為各代排輩取名的依據:“景代隆清敘,家承孝友傳。敦詩兼學禮,裕後益先前。”
楊度屬於該家族第19代孫,是“承”字輩,故取名承瓚。後來他自取名為度,號皙子,別號虎公、虎禪,又號虎禪師、虎頭陀、釋虎等等。
楊度這位少年時就有“才子”之譽的名士,並非出於世代書香門第。他在《湖南少年歌》中陳述自己的家世時說:“我家數世皆武夫,只知霸道不知儒。家人仗劍東西去,或死或生無一居。”
楊度這個概括,是比較準確的。楊度出生於湘軍武夫之家,而非湖湘書香之門。楊度的祖父楊禮堂,是一位跟隨湘軍名將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的低級軍官。楊禮堂在曾國藩創辦湘軍之初就應募入伍,隸屬於李續賓部,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地與太平軍作戰。楊禮堂因軍功而升任哨長,正四品都司銜。1858年(鹹豐八年),李續賓部在安徽三河鎮與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作戰中,被太平軍包圍全殲,楊禮堂陣亡。楊禮堂共有四個兒子,其中第二、第三子早年去世,長子名楊瑞生,第四子楊懿生,就是楊度的父親。
楊度的伯父楊瑞生在15歲時就隨父參加湘軍,父子同在李續賓營中。楊禮堂在三河鎮之戰中陣亡,楊瑞生則死裡逃生,僥倖逃出包圍,被收編到鮑超的霆字營。楊瑞生蔭襲了父親楊禮堂的官職,後改投曾國荃的吉字營,跟著曾國荃轉戰安徽各地,收復了安慶等地,升為守備銜哨長。到了攻占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之時,楊瑞生因軍功升至參將銜的哨官。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後,湘軍進行大裁軍,楊瑞生沒有被裁掉,而是編入了張詩曰部,北上與捻軍作戰。湘軍平定捻軍起義之後,楊瑞生因戰功實授參將,以後又升任副將,不久奉旨調升河南南陽鎮總兵,成為鎮守一方的高級武官。世代貧寒的楊氏家族,終於靠軍功湧現出一位光宗耀祖的政治人物。
楊瑞生蔭襲了父親楊禮堂的官職後,成為楊家的一家之主。楊度的父親楊懿生天分很高,文字功夫也很強,善寫議論文章,也能畫幾筆仕女圖,頗具才華。他在湘潭家鄉務農,兼作吹鼓手。楊度是其長子,另有子楊鈞(字重子)、女楊莊(字叔姬)。楊懿生雖然天資頗高,喜歡舞文弄墨,但身體非常贏弱,而且貪圖杯中之物,平時除了飲酒吟詩之外,再無養家餬口之能力。故楊懿生全家日常生活,主要靠在外當官的哥哥楊瑞生來接濟。為了解決弟弟的生活負擔,楊瑞生幫助楊懿生捐了個候補縣官。這是一個只拿薪俸不辦事的閒職,所以,楊懿生做起來比較省力。後來,楊瑞生把體弱多病的弟弟介紹到曾國荃的幕府中,司職文書,藉以增加收入,維持家庭生計。但楊懿生在曾國荃幕府中剛剛乾了不長時間,就因飲酒過量吐血,不得不抱病回到家鄉,從此臥床不起。1884年(光緒十年),楊懿生因病不治,在湘潭家鄉逝世。
P5-6
序言
整整一百年前,在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統治的時代,爆發了一場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巨大影響的革命,這就是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的辛亥革命。這場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比較完全意義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同時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侵略勢力。中華民國的建立,標誌著中國歷史進步的新紀元。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打開了新的視野,八年後,五四運動爆發;十年後,中國共產黨誕生。辛亥革命開啟的革新開放之門,對於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功績和偉大意義。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開啟思想閘門、傳播先進思想、點燃革命火種、推動歷史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站在時代前列,為追求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而向反動勢力宣戰;他們不惜流血犧牲,站在鬥爭一線浴血奮戰;他們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愈挫愈奮,在失敗中不斷汲取和凝聚新的力量;他們適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與時俱進,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和鬥爭的目標。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革命先驅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發,也才有了以此為開端的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發展和最終勝利。當然,我們在分析評價歷史人物時,既要看到他們有超越時代的進步性,又要看到他們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客觀條件影響而具有的局限性與片面性,這是我們在看待歷史人物時應當堅持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也就是既不文過飾非,也不苛求前人。
幾十年來,關於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研究工作不斷深入,也陸續出版了大量的圖書、畫冊等,但仍然不十分系統和完整,有些出版物受到時代因素和其它客觀條件的影響,難免有失偏頗和疏漏。在即將迎來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時刻,團結出版社編輯出版了本套《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並得到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對於辛亥革命歷史研究的重視。這套叢書的出版,無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既可以對辛亥革命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填補空白和補充資料的作用,同時也是對立下豐功偉績的仁人志士的紀念與緬懷。
為了保證本套叢書的編輯質量,編輯委員會在民革中央的領導下,做了大量認真細緻的組織工作,特別是邀請了著名專家金沖及先生、章開沅先生、李文海先生擔任顧問,他們在百忙之中分別對本套叢書的編輯思想、人物範圍、框架體例、寫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性意見,成為本套叢書能夠高質量出版的重要保證。此外,參與本套叢書寫作的。都是在近代歷史和人物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他們既有對辛亥革命歷史進行深入研究的學術功底,又有較豐富的寫作經驗和較高的文字水平,因此,我們可以寄希望於本套叢書的出版,會對推動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對弘揚愛國主義,提高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產生積極的影響。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開啟思想閘門、傳播先進思想、點燃革命火種、推動歷史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站在時代前列,為追求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而向反動勢力宣戰;他們不惜流血犧牲,站在鬥爭一線浴血奮戰;他們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愈挫愈奮,在失敗中不斷汲取和凝聚新的力量;他們適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與時俱進,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和鬥爭的目標。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革命先驅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發,也才有了以此為開端的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發展和最終勝利。當然,我們在分析評價歷史人物時,既要看到他們有超越時代的進步性,又要看到他們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客觀條件影響而具有的局限性與片面性,這是我們在看待歷史人物時應當堅持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也就是既不文過飾非,也不苛求前人。
幾十年來,關於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研究工作不斷深入,也陸續出版了大量的圖書、畫冊等,但仍然不十分系統和完整,有些出版物受到時代因素和其它客觀條件的影響,難免有失偏頗和疏漏。在即將迎來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時刻,團結出版社編輯出版了本套《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並得到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對於辛亥革命歷史研究的重視。這套叢書的出版,無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既可以對辛亥革命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填補空白和補充資料的作用,同時也是對立下豐功偉績的仁人志士的紀念與緬懷。
為了保證本套叢書的編輯質量,編輯委員會在民革中央的領導下,做了大量認真細緻的組織工作,特別是邀請了著名專家金沖及先生、章開沅先生、李文海先生擔任顧問,他們在百忙之中分別對本套叢書的編輯思想、人物範圍、框架體例、寫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性意見,成為本套叢書能夠高質量出版的重要保證。此外,參與本套叢書寫作的。都是在近代歷史和人物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他們既有對辛亥革命歷史進行深入研究的學術功底,又有較豐富的寫作經驗和較高的文字水平,因此,我們可以寄希望於本套叢書的出版,會對推動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對弘揚愛國主義,提高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