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宣武

楊宣武

楊宣武(1914.05~2009.11),男,曾用名楊潤之,陝西省延川縣楊家圪台鄉楊家圪台村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按市長級待遇),山東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原中共山東省委常委、書記處候補書記,原中共濟南市委第一書記、濟南市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兼第一政委,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原院長、黨組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宣武
  • 別名:曾用名楊潤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省延川縣
  • 出生日期:1914年5月
  • 逝世日期:2009年11月25日
  • 職業:上海市第五屆政協副主席
  • 畢業院校:延長高小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社會評價,人物經歷,

個人簡介

楊宣武,陝西延川人,生於1914年。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合水縣委民運部部長,寧縣、永和縣委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主任,華東財經辦事處黨委書記。建國後,歷任山東省民政廳廳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紀委副書記、中共山東省委政法委員會副書記、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山東省副省長、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上海市第五屆政協副主席。

人物生平

2009年12月2日上午,上海市各界人士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前往龍華殯儀館,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第五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按市長級待遇)楊宣武同志送別。
楊宣武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11月25日14時4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6歲。
楊宣武同志病重住院期間和逝世後,江澤民賈慶林李源潮俞正聲朱鎔基萬鋼錢偉長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俞正聲韓正等,來到楊宣武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並三鞠躬,作最後送別。
楊宣武同志,曾用名楊潤之,1914年5月出生在陝西省延川縣楊家圪台鄉楊家圪台村一個貧農家庭。1928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投身革命工作。在西北軍委副秘書長楊灝的培養下193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家鄉建立蘇區後,1935年4月起任家鄉第一任鄉蘇維埃政府主席,延水縣工會秘書長兼文化教育部部長,子長縣委秘書長,陝北省委宣傳部幹事。參與創建陝北黨組織、陝北蘇區和陝北紅軍的鬥爭。在劉志丹的統一指揮下,組織紅軍和游擊隊,粉碎了敵人對陝北的多次軍事“圍剿”,為保衛陝北蘇區和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立下汗馬功勞。
1937年冬至1939年4月,任慶環分區黨委(原陝甘寧省委)秘書長、剿匪工作團主任,合水縣委民運部部長。
1939年5月起任寧縣縣委書記兼統戰委員會書記,閻錫山地下軍工作委員會(沿河工委)書記兼永和縣委書記、縣長,縣游擊大隊大隊長、政委。曾組織帶領幹部民眾積極參加抗日鬥爭,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46年10月起任山東省支援前線委員會秘書主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處主任,華東財辦黨委書記兼山東省政協籌備會議黨組成員。
1949年3月至1952年7月任山東省人民政府總黨組幹事會幹事兼機關黨委書記,民政廳副廳長、廳長、黨組書記。
1952年6月後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山東省人民政府人民監察委員會副主任、主任、黨組書記,省政法黨組副書記。
1954年8月後任中共山東省委委員、省監察委員會副書記,山東省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
1954年起任山東省委政法委員會副書記。
1955年3月至1956年9月,任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1956年8月起,任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山東省副省長,中共山東省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常委等職。
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任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兼濟南市委第一書記、濟南市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兼第一政委。
1961年6月至1963年12月,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
1965年1月調到中共中央華東局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
1979年5月至1983年4月擔任上海市第五屆政協副主席,1992年離休。
楊宣武同志是山東省第一次、第二次黨代會代表,山東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楊宣武同志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奮鬥了八十一個春秋。楊宣武同志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工作高度負責。在革命戰爭年代,他捨生忘死,赤膽忠心。“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他仍堅持真理,對共產主義事業矢志不移、充滿信心。他工作有魄力,勇於承擔責任,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注重聽取各方面意見,積極提出加強和改進工作的建議,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融會貫通在各項工作中,重視抓好落實。他長期頑強地同病魔作鬥爭,離休後,他始終關註上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如既往地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楊宣武晚年在龍華烈士陵園留影楊宣武晚年在龍華烈士陵園留影

社會評價

楊宣武同志刻苦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他學習閱讀常年不輟,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注重理論聯繫實際。他黨性強,講原則,守紀律,顧大局,經受了種種考驗。他平易近人,體恤百姓,對人民民眾充滿感情。他光明磊落,虛懷若谷,愛憎分明,為人正直,處事公道。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以身作則,始終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革命情操。
楊宣武同志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奮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人物經歷

楊宣武1914年出生在陝西延川楊家圪台村一個貧農家庭,自幼父母雙亡。1927年,正在延長縣延長高小讀書的楊宣武是一個堅強而富於正義感的13歲少年。這一年,這個小小少年準備乾一件自認為“為民除惡”的大事:好好教訓一下那個橫行鄉里,做盡壞事的惡霸“劉老虎”。楊宣武明白,以自己這個年幼而勢單力薄的小孩子要去和一個既有保鏢又有槍的彪形大漢鬥爭是很困難的,他決定找高年級的同學,也是平日的朋友張清明商量此事,一起實施自己的“計畫”。當時楊宣武並不知道,張清明其實已經是當地共青團組織的一名負責人了。張清明贊同楊宣武除惡的想法,可“計畫”的實施卻被他一拖再拖。對於楊宣武的疑惑,張清明對他講了一番道理:“除掉一個‘劉老虎’,這裡就太平了嗎?老百姓的日子就能好過了嗎?還會有其他壞人冒出來的呀!”
在張清明的啟發下,楊宣武漸漸明白了:除惡不是某一個人的問題,是一個社會的問題。之後,張清明常常和楊宣武談進步,談革命的道理。為了考驗楊宣武,張清明曾派他送一封黨的密信,機智的楊宣武迅速準確地完成了任務。就這樣,在那白色恐怖的歲月中,楊宣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擔當起共產黨的秘密交通員工作。後來他知道,正是在1927年,蔣介石的叛變結束了如火如荼的北伐戰爭,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遭受重創。
1928年,楊宣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這一年的5月,1925年便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畢業生劉志丹與謝子長一起領導渭華起義,成立了西北工農革命軍。楊宣武在劉志丹的領導下留在家鄉負責在當地建設共青團組織,發展青年團員,並擔任機要工作,參與發展紅色民眾運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劉志丹和謝子長等組織了西北同盟軍,1932年2月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年底改編為紅26軍。
1934年,劉志丹率部挺進陝北,配合謝子長領導的陝北游擊隊與敵作戰,粉碎了敵人的“圍剿”。這一年的10月,紅軍主力紅一方面軍從江西於都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跋涉。也就是在這一年,20歲的楊宣武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5年春,他擔任了家鄉第一任蘇維埃政權主席,兼任赤衛隊長。他參與了創建陝北黨團組織、陝北蘇區和陝北紅軍的鬥爭,在劉志丹的統一指揮下參與了多次粉碎敵人對陝北軍事“圍剿”的戰鬥。當時,全國只剩下一個革命根據地,那就是陝北。
抗戰後,因工作調動,楊宣武離開了家鄉,自幼就失去雙親的他便再未回過延川,他把對家鄉和家鄉人民的愛都體現到了工作之中。大躍進的時候,楊宣武對“放衛星”的浮誇做法很反感,作為一個農民的後代,他很清楚一畝地究竟能有多大的產量。他一次次對所轄地區的基層幹部說:“我們要到老百姓家裡去,實地了解他們的糧食夠不夠。”他曾經下令把徵收的糧食發還給農民,“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究竟為什麼走了革命的道路——是為了建立一個清明的政府,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上世紀40年代,楊宣武與夫人朱寶潔合影上世紀40年代,楊宣武與夫人朱寶潔合影
正是這樣的革命理想和信仰,使楊宣武一輩子不為個人的得失而計較,堅定地經受了一次次考驗。2005年,他當之無愧地榮獲了“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