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尼夜蛾

楊夢尼夜蛾

楊夢尼夜蛾,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在中國內分布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吉林、新疆、寧夏、黑龍江、陝西及浙江等;還分布在歐洲、土耳其、日本及印度。以闊葉樹為主,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主要有白樺(Betula sp.)、山楊()、櫟(Quercus sp.)、榆(Ulmus pumila)、柳(Salix spp)、黑樺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楊夢尼夜蛾
  • 拉丁學名:Orthosia incerta Hvfnagel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鱗翅目
  • :夜蛾科
  • 分布區域:內蒙古大興安嶺、吉林、新疆、寧夏、黑龍江、陝西及浙江等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4mm左右,翅展39mm左右.頭及胸部淡褐黃色雜灰色,下唇須外側雜黑色;腹部褐黃色,背面帶褐色;前翅灰褐色,散布細黑點,前後緣區黑點稍密,基線和內線不明顯,前端為黑點,環紋及腎紋不明顯,腎紋後半部微帶黑色,外線鋸齒形,在各翅脈上為黑點,亞端線淡黃色,內襯黑棕色邊;後翅污白色。
幼蟲
共5齡,老熟幼蟲體長40mm左右,綠色,氣門上線和亞背線為黃白色,背線為白色,體表光滑。
體長16mm左右,暗棕色,與白樺尺蠖和中帶齒舟蛾的蛹幾等大,臀刺兩根,呈八字形,端部呈稍彎曲狀。
呈卵塊狀,集中產於寄主的凹陷處、樹皮縫等處,扁圓形,長1.1mm,寬0.9mm。初產卵為白色,後顏色加深,變以深褐色,深灰色,卵外可見到幼蟲黑色的頭殼。

生活習性

夢尼夜蛾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一年發生一代,7月中下旬幼蟲開始下樹,較白樺尺蠖和中帶齒舟蛾晚10天左右,並在枯枝落葉層下化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開始羽化,4月下旬為羽化盛期,同時交尾產卵於樺樹皮剝落處或死亡的結節處,或產在其他闊葉樹死節處或雜草葉基;卵於5月中旬開始孵化,5月下旬為孵化盛期,幼蟲共5齡,危害盛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中旬。

防治方法

測報方法
期距法—— 根據夢尼夜蛾生活史可以進行期距法預測。
燈誘測報—— 可以掌握成蟲量,雌雄性比,懷卵量及下一代幼蟲的數量。
振落法—— 在幼蟲期即6月上旬選擇標準地進行樣樹振落,查數幼蟲蟲口密度。
伐樹法—— 在卵期和幼蟲期調查時可以通過伐樹法進行調查,在樹冠倒下的部位鋪上比樹冠大的塑膠布,然後查數樣樹上的卵量或幼蟲量。
有效蟲口基數法—— 為了準確掌握髮生量,進行下一蟲態發生情況的預測,可以利用這種方法。

夢尼夜蛾和白樺尺蠖、中帶齒舟蛾是闊葉樹白樺的主要食葉大害蟲,由於其各自占據一定的生態位空間,互相干擾較少,且生活史和生活周期基本相似,所以容易在大發生時共同危害。又因為它們發生在白樺天然林內,具有突發性的特點,一旦發生則面積非常大,用人工方法進行防治是根本不可能控制災情的。因此,採取以飛機化防先壓低蟲口密度,然後再結合實際情況採取綜合治理措施控制種群數量,實現森林蟲害可持續控制的目的。
一、化學防治
根據該種害蟲的生物學特性及生活史,可以一次性採取飛機防治及時控制種群數量,降低蟲口密度,使蟲災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也可以在幼蟲期即6月上中旬進行噴煙噴霧防治。
二、燈光誘殺成蟲
根據夢尼夜蛾的成蟲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可以在成蟲發生期(4月中旬—5月初)進行黑光燈配高壓電網誘殺,這樣既能控制局部林地害蟲的大發生,降低產卵數量,又能降低防治成本,同時還可以節省人力。
三、生物防治
在夢尼夜蛾幼蟲期可以利用無公害的生物殺蟲劑進行防治,如蘇雲金桿菌、滅幼脲、天敵等進行控制。
歷次發生
1967~1968年,阿爾山林業局闊葉樹大面積發生夢尼夜蛾的危害,每米枝條有蟲50條,成災面積20萬畝,成片白樺和楊樹葉子被吃光。
此後曾於1982年在圖里河林業局小面積發生危害,主要危害白樺,發生面積僅為100hm2;然而在1998年後蟲口密度呈上升趨勢, 1999年至2000年在綽源林業局相伴白樺尺蠖和中帶齒舟蛾大發生,其發生量約占到總蟲量的15%;2000年在圖里河林業局蟲口密度也達到30頭/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