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明代抗倭名將)

楊元(明代抗倭名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元,萬曆時期將領,壬辰衛國戰爭時期抗倭名將,曾參加平壤之戰碧蹄館戰役,不世出之名將。

在平壤之戰中,帶領一萬人,攻擊西城小西門,促進了戰爭勝利

在碧蹄館戰役中,隻身帶領一千人,救援被日軍重重圍困的李如松,避免了主帥“戰死沙場”的不利局面,挽救李如松的性命,使李如松得以全身而退

南原之戰中,以三千人誓死抵抗近50000日軍,最終帶領部下突圍,回國之後,被麻貴以戰敗之罪,押解至遼陽,斬首

基本介紹

  • 本名:楊元
  • 別稱:楊總兵
  • 所處時代:明代萬曆年間
  • 民族族群:漢族
  • 去世時間:萬曆26年(1598年)
  • 主要成就碧蹄館之戰平壤大捷南原之戰 
  • 死因:南原之戰戰敗,被送至遼陽斬首
  • 官職:都督僉事,副總兵,總兵
楊元簡介,經典戰役,平壤大捷:轟轟烈烈,血戰碧蹄館:以少勝多,南原之圍:最後一戰,悲壯謝幕,

楊元簡介

楊元,萬曆時期將領,壬辰衛國戰爭時期抗倭名將,曾參加平壤之戰碧蹄館戰役,不世出之名將。
平壤之戰中,帶領一萬人,攻擊西城小西門,雖然在史料中被記載得不多,但是他帶領軍隊消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促進了戰爭勝利
在碧蹄館戰役中,隻身帶領一千人,救援被日軍重重圍困的李如松,避免了主帥“戰死沙場”的不利局面,挽救李如松的性命,使李如松帶領部下得以全身而退
第一次壬辰衛國戰爭沈惟敬的談判結束
因為封號問題,豐臣秀吉再次發動戰爭,史稱壬辰第二次衛國戰爭。
明朝給楊元3000兵力,讓其鎮守南原
南原之戰中,以三千人誓死抵抗近50000日軍,最終帶領剩餘部下突圍,回國之後,被麻貴以戰敗之罪,押解至遼陽,斬首

經典戰役

平壤大捷:轟轟烈烈

萬曆二十年元月五日[公元1593年1月7日]明軍進抵平壤城下,鎮守平壤是日將小西行長指揮的侵朝日軍第一軍團。當夜,日軍出動800人的夜襲部隊偷襲明軍大營,遭到明軍1000名火箭手的強大火力狙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寥寥幾十人僥倖逃生。平壤位於大同江畔。東南臨水,北面為牡丹峰,西面也為高山。平壤城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蘆門、含毯二門,西有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台門。
元月八日開始攻城。李如松命令游擊將軍吳繼忠攻擊牡丹峰。祖承訓率領明軍喬裝為朝鮮軍麻痹日軍,力攻城南。黎明時,李如松督陣重點攻擊東,南兩面。日軍憑藉城牆進行抵抗,第一輪炮火準備之後,明軍各攻城部隊吶喊著踏過結成堅凍的護城河撲向城下,喊殺聲猶如天塌地裂,槍林彈雨中數百架攻城梯架上城頭,一時間明軍士卒密如蟻聚,爭相攀登,平壤各門頓時陷入了激烈交戰。平壤日軍雖傷亡慘重,但在小西行長的親自督陣下仍然拚死抵抗,依託堅固高大的城池用弓箭火槍不斷射擊,同時把煤油澆下焚燒雲梯,明軍攻城部隊傷亡迅速擴大,,攻擊部隊出現混亂,李如松嚴厲軍令,處斬了先退者。又組織使用雲梯攻擊。進攻依然沒有打開突破點。隨命令城南明軍亮出明軍旗號,進攻以吸引日軍。日軍發現明軍旗幟出乎意料,發生混亂。到達中午,明軍攻下城北制高點牡丹峰,全殲日軍2000餘名,這使守城日軍大亂。李如松當機立斷,傳令全軍:午時之前攻不下平壤前鋒營將領一律斬首,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賞銀5000兩,臨陣怯戰者殺無赦! 軍令之下,明軍蜂擁向前火銃營和虎蹲炮也推進到城下實施抵近射擊。小西行長所部日軍在明軍的強攻下逐漸崩潰。各門逐漸被明軍占領。正午時分,明軍攻上城南的蘆門。李如松戰馬被炮火打傷後換馬再戰。隨後七星門也被明軍大炮轟塌,日軍退守城北風月樓。在半夜渡過大同江。明軍在大同江設伏兵待日軍到達時火炮突然開火,不但殺傷日軍還使冰凍的江水炸化,大量的日軍又被江水沖走,僥倖逃上南岸的日軍驚魂未定,埋伏在南岸的明軍騎兵又是一路衝殺,日軍傷亡慘重向龍山退卻!明軍占領平壤。此戰經過二十八小時戰鬥,為入朝第一戰。一月十九日,李如柏攻占開城。
據《日本戰史》記載,平壤之役後,小西行長部減員11300餘名,僅餘6600人,減員近三分之二,完全喪失了戰鬥力。據朝鮮史記載,此戰共殲滅日軍一萬餘人,燒殺溺斃無數,逃散者不及總數的十分之一。《萬曆三大征考》記載,平壤之戰“斬獲倭級一千五百有餘,燒死六千有餘,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餘”。 此戰十分激烈,明軍在付出一定傷亡的情況下,取得了城市攻堅戰的勝利!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無形的效應!占領朝鮮北方的日軍士氣嚴重受挫,紛紛放棄城池爭相南逃。朝鮮北方基本光復。至此明軍入朝二十四天,收復朝鮮北方。黃海,平安,京戢,江源四道

血戰碧蹄館:以少勝多

明軍的勝利使驕傲和輕敵情緒出現在明軍中,萬曆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四日,明軍三千精騎的先頭部隊向朝鮮國都王京前進,在漢城郊區迎曙驛與日軍北上搜尋部隊加藤光泰部遭遇並爆發激戰,明軍大勝斬首600餘級。王京——漢城的日軍在得知這一訊息後調集日軍第六軍團主力、第三、第九軍團各一部共兩萬人前往碧蹄館設伏。碧蹄館是位於漢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個驛館。日本第六軍團指揮官小早川隆景認為在明軍主力到達之前消滅這支明軍先頭部隊。憑藉自己的優勢兵力將是輕而易舉!小早川隆景沒有想到實際上這場伏擊變成了一場惡戰。
二十七日,明軍當到達王京以北七十里時,得到所謂朝鮮農民實際是日軍奸細的詐報,說日軍已經逃離王京南遁了。李如松信以為真親自帶領一千騎兵向王京前進,行至王京以北三十里的碧蹄館進入了日軍兩萬人的伏擊圈。李如松剛跨過大石橋,就連人帶馬掉入日軍的陷阱中。這時日軍四處殺出,包圍了明軍。明軍雖然陷入敵方優勢兵力的包圍中,但憑藉佛朗機炮等火炮的火力壓制日軍。副將李有升保護李如松被日軍所殺。其中一位金甲倭將(小野成幸)與李如松單挑時,被李如梅射殺。之後,楊元領一千騎兵連夜救援。日軍以為明軍主力到達,隨撤回王京。碧蹄館之戰歷時一天一夜。雙方均損失慘重。此戰明軍傷亡2500餘人,日軍傷亡超過8000人。據日本史料記載,日軍陣亡將領包括: 小野成幸 十時連久 池邊永晟 安東幸貞 小川成重 安東常久 久野重勝 橫山景義 桂五左衛門 內海鬼之丞 伽羅間彌兵衛 手島狼之助 湯淺新右衛門 吉田太左衛門 波羅間鄉左衛門 !
明軍此戰參戰的是精銳的騎兵部隊,同時發揮火藥武器的威力,使日軍損失慘重。

南原之圍:最後一戰

NO.1
萬曆二十五年(1597)七月二十五日,全面進攻開始。
日軍十二萬人,分為左右兩路,左路軍統帥小西行長,率四萬九千人,進攻全羅道重鎮南原。
右路軍統帥加藤清正,統軍六萬五千人,進攻全州。
從軍事計畫看,日軍的野心並不大,他們不再奢求占領全朝鮮,只求穩紮穩打,先占領全羅道,以此處為基地,逼近王京。
而要說明軍毫無準備,那也不對,因為在南原和全州,也有軍隊駐守。
比如南原,守將楊元,守軍三千人。
比如全州,守將陳愚衷,守軍兩千五百人。
經過計算結果如下,攻擊南原的日軍,約為守軍的16.3 倍。而攻擊全州的日軍,約為守軍的26 倍。
大致就是這么回事。算起來,估計只有神仙,才能守住。
楊元不是神仙,但也不是孬種,所以南原雖然失守,卻一點也不丟人。面對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楊元拚死抵抗,並親自上陣與敵軍廝殺,身負重傷,身中數槍率十餘人突圍而出,其餘部隊全部陣亡。
相對而言,全州的陳愚衷就靈活得多了,這位仁兄明顯名不副實,一點也不愚忠,倒是相當靈活,聽說日軍進攻,帶著兵就溜了,所部一點也未損失。
南原和全州失陷了,兩路日軍於全州會師,開始準備向漢城進軍,四年之後,他們再次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明朝那些事兒:帝國飄搖
NO.2
南原之戰是第二次萬曆朝鮮之役中於1597年8月12日至8月15日(即萬曆二十五年九月廿三至九月廿六)發生在南原城的戰鬥。 1597年,日本撕毀停戰協定,發動第二次侵朝戰爭。豐臣秀吉下達了攻略全羅道的命令。明軍則由麻貴守漢陽、陳愚衷守全州、吳惟忠守忠州、茅國器守星州,試圖用鉗形攻勢包圍日軍的物資中轉站釜山。在8月27日(七月十五)的漆川梁海戰中,朝鮮水軍遭到日軍伏擊而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日軍便開始分水陸兩棲進攻全羅道,宇喜多秀家五萬六千人的大軍直指南原城;毛利秀元率軍攻打黃石山城。
南原城內共有楊元率領的明軍騎兵三千人;朝鮮方面,則由全羅兵使李福男、南原府使任鉉、助防將金敬老、光陽縣監李春元、唐將接伴使鄭期遠等召集了一千名朝鮮兵一起守衛。楊元到達南原城後便加強了城池的防禦,挖掘一二丈深的護城河,並在城門安放了三門大炮。
日軍到達南原城下。南原城建於平原之上,日軍以宇喜多秀家、藤堂高虎、太田一吉攻南門,小西行長、宗義智、脅坂安治、竹中重利攻西門,加藤嘉明、島津義弘攻北門,蜂須賀家政、毛利吉成、生駒一正攻東門。日軍使用火繩槍攻擊城上的守軍,明、朝聯軍也用大炮和箭矢還擊。不過由於守軍裝備落後,處於劣勢。守城戰更使明軍騎兵無法發揮優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原城守軍不斷陣亡,士氣逐漸低落。楊元向全州守將陳愚衷求救,但陳愚衷卻按兵不動。到了攻防戰的第四天,日軍填埋了護城河,並使用攻城梯攻上了城牆。楊元決定逃出城去,派人招呼朝鮮將軍李福男等人,但李福男拒絕了這個建議。楊元便殺出南門,向漢陽方向逃去。明將毛承先、朝鮮將李福男等英勇戰死。隨後日軍進行屠城。
南原之戰後,日軍長驅直入,攻破全州、黃石山城、公州等地,威脅漢陽。麻貴被迫將各地守軍召集到漢陽。這種局勢直到後來稷山之戰爆發後才得到轉機。

悲壯謝幕

楊元逃回來了,麻貴親自接見了他,並對他說了一句話:
“南原之敗,非戰之罪”。
想想倒也是,幾千人打幾萬人,畢竟沒有投降,也算不錯了。對於領導的關心和理解,楊元感到異常地溫暖。
但是,他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事實上,就在他倍感安慰的時候,麻貴在給兵部的上書中寫下了這樣幾個字——“按軍法,敗軍則誅”。
所謂“非戰之罪”,並不代表“非你之罪”。雖然楊元很能打,也很能逃,但城池畢竟還是丟了,丟了就要負責任。數月之後,他被押到遼陽,於眾軍之前被斬首示眾。
麻貴很理解楊元,卻仍然殺掉了他,因為他要用這個人的腦袋,去告訴所有人:這場戰爭,不勝,即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