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間隙鏡技術:是一種經後路椎板間隙入路的腰椎內窺鏡手術技術。特點是在內窺鏡輔助下,通過一個直徑為1.0cm的工作通道在椎管內完成全部手術操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椎板間隙鏡技術
- 外文名: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 概念:腰椎內窺鏡手術技術
- 技術優勢:手術時間短,創傷極小
椎板間隙鏡技術,技術簡介,技術優勢,適應症,
椎板間隙鏡技術
椎板間隙鏡技術:是一種經後路椎板間隙入路的腰椎內窺鏡手術技術。特點是在內窺鏡輔助下,通過一個直徑為1.0cm的工作通道在椎管內完成全部手術操作。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光學纖維將光束傳到內窺鏡物鏡前端,照亮被觀察物體,然後依靠透鏡的成像、放大以獲得圖像,從而清晰觀察腰椎管內硬膜囊、神經根、突出的腰椎間盤等結構,對病變部位進行處理。該術式利用腰椎生理骨性間隙入路,不破壞骨質,無需分離椎旁肌肉,最大程度的保持了腰椎的穩定性。具有微創,出血少,安全性高,術野清晰,靈活穩定,適應症廣泛等特點。便於脊柱外科醫生順利、高效地開展治療。
技術簡介
椎板間隙鏡技術可以說是在椎間盤鏡技術(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及椎間孔鏡技術的基礎上加以改良而誕生的,手術在局麻下進行,利用直徑1.0cm的工作套管,選擇腰椎生理間隙之一的椎板間隙做為手術入路,經後路逐層減壓,進入椎管顯露術野,放大的視野可以更加清楚的觀察椎管內的情況,解剖結構更加清晰,具有纖維手術的效果。利用射頻電極配合手術,更能達到修復破損纖維環的目的。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減壓充分,適應症廣泛,幾乎可以完全取代傳統的髓核摘除手術,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自2008年在國內開展以來,憑藉其極微小的手術創傷,極高的安全性,良好的手術效果,迅速的被廣大脊柱外科醫生所推崇。目前我國在該術式手術水平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技術優勢
椎板間隙鏡技術與傳統手術相比,手術時間短,創傷極小,切口僅0.6cm,出血少,視野更清晰,操作精確,安全性及療效更好。適用於各年齡段,以及各種全身條件較差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
椎板間隙鏡技術與椎間盤鏡技術(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及椎間孔鏡技術最大的區別在於,椎板間隙鏡技術選擇經後方入路,解剖結構更加清晰,幾乎無副損傷,減壓徹底,不破壞骨質、椎旁肌肉、棘突及棘突間結構,更好的保持腰椎的穩定性。同時,經後路手術符合脊柱外科醫生的手術習慣。術後患者恢復快,療效好。
該技術由於操作空間小,難度大,學習曲線長,需要術者具備豐富的開放手術經驗,對腰椎生理及病理解剖結構有充分的了解。
適應症
椎板間隙鏡技術的手術適應證與椎間盤鏡技術(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及椎間孔鏡技術相比,適應症更加廣泛。椎板間隙鏡技術的最佳適應症:
(1) 以中央型突出為主,雙下肢同時出現症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症;
(2) 外側型、極外側以根性痛為主要症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症;
(3) 突出間盤巨大,壓迫同側同時牽拉對側神經根,造成雙側根性症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症;
(4) 脫垂游離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5) 間盤鈣化,術後原節段對側復發者;
(6) 黃韌帶增生、腰椎退行性改變及多節段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椎管狹窄症;
(7) 腰椎退行性改變引起的頑固性腰骶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