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頂端優勢指的是植物頂端具有比下部吸取更多養分的優勢。植物頂芽生長抑制側芽萌發、側枝生長和影響側枝生長角度的現象。各類植物激素都與頂端效應有關。生產上常用消除或維持頂端優勢的方法來調節植物生長。如棉花整枝、瓜類摘蔓、果樹修剪等調節營養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頂端優勢
- 外文名:Top advantage
- 領域:生態學、植物學
- 又稱:植物頂端優勢或頂端優勢
定義,簡介,成因,生長素,營養學說,營養調運,套用,農業領域,管理領域,
定義
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抑制的現象。(據《辭海》)植物的頂芽生長對側芽萌發和側枝生長的抑制作用(見圖頂端優勢示意圖頂端優勢示意圖),包括對側枝或葉子生長角度的影響。(據中國百科網)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頂芽和側芽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頂芽旺盛生長時,會抑制側芽生長。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頂芽停止生長,一些側芽就會迅速生長。這種頂芽優先生長,抑制側芽發育等現象叫做頂端優勢。
簡介
大多數植物都有頂端優勢現象,但表現的形式和程度因植物種類而異。頂端優勢強的植物,幾乎不生分枝,如向日葵的許多品種。番茄等植物頂端優勢弱,能長出許多分枝。灌木頂端優勢極弱,幾乎沒有主莖與分枝的區別。多數植物屬中間類型,如稻、麥等。
頂端對側芽的抑制程度,隨距離增加而減弱。因此對下部側芽的抑制比對上部側芽的輕。許多樹木因此形成寶塔形樹冠。頂端優勢強弱與表現方式的不同,造成植物生長姿態的差異。頂端優勢在匍匐莖、塊莖、球莖、鱗莖和根的生長上也有明顯表現。頂端優勢的強弱隨植株年齡而變化,同時受營養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幼齡植物頂端優勢強,老齡時減弱;光強過低,土壤通氣不良或水分虧缺,頂端優勢增強;氮素供應充足,頂端優勢減弱。
成因
頂端優勢現象產生的原因,還沒有肯定意見。解釋此現象的學說主要有3種。
生長素
營養學說
營養調運
F.W.溫特於1936年提出,他認為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生長活躍,代謝旺盛,合成大量, 頂芽的高濃度激素促使營養物質向頂芽調運,使側芽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而受到抑制。頂端優勢現象中激素的作用與物質調運的關係頗為複雜,可能有不止一種激素髮生包括刺激與抑制兩類作用。
套用
農業領域
農業生產上,常用消除或維持頂端優勢的方法控制作物、果樹和花木的生長,以達到增產和控制花木株型的目的。
去頂芽保側芽,例如:"摘心"、"打頂",可使植物多分枝、多開花。常用打頂的辦法去除頂端優勢,以促使側芽萌發、增加側枝數目,或促進側枝生長。例如對果樹可使樹形開展,多生果枝;對茶樹和桑樹,多生低部位側枝便於採摘;對行道樹,可擴大遮蔭面積。有些化學藥劑可以消除頂端優勢,增加側芽生長,提高農作物產量,其作用與剪去頂芽相似,如三碘苯甲酸(簡稱TIBA)已成功地套用於大豆生產中。這種方法稱為化學去頂。
管理領域
在企業管理中也同樣存在這種頂端優勢的現象,處在優勢的實權部門會抑制其它相關職能部門的發展;處於權力頂端的人往往抑制著處於下端的職權;處於優勢的核心產品也會抑制其它產品的發展壯大;處於優勢的核心專長同樣也想保持自身的核心地位,它會制約下端職權的發展。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利用農業生產中的"掐尖"原理,疏導頂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