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頂

打頂

打頂 : dǎ dǐnɡ 掐去某些作物的頂尖,使之增產。也稱打尖。是對預留的乾枝、基本枝或側枝進行處理的工作。打頂是根據栽培目的和方法,以及品種生長類型等方面來決定的。當預留的主幹、基本枝、側枝長到一定果穗數、葉片數(長度)時,將其頂端生長點摘除(自封頂主莖不必摘心)。可控制加高和抽長生長,有利於加粗生長和加速果實發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頂
  • 外文名:top pruning
  • 拼音:dǎ dǐnɡ
  • 解釋:掐去某些作物的頂尖,使之增產
  • 同義詞:打尖
  • 領域:農業科學術語
概述,原理,作用,注意事項,

概述

大多數植物都有頂端優勢現象,但表現的形式和程度因植物種類而異。頂端優勢強的植物,幾乎不生分枝,如向日葵的許多品種。番茄等植物頂端優勢弱,能長出許多分枝。灌木頂端優勢極弱,幾乎沒有主莖與分枝的區別。多數植物屬中間類型,如、麥等。
頂端對側芽的抑制程度,隨距離增加而減弱。因此對下部側芽的抑制比對上部側芽的輕。許多樹木因此形成寶塔形樹冠。頂端優勢強弱與表現方式的不同,造成植物生長姿態的差異。頂端優勢在匍匐莖塊莖球莖鱗莖和根的生長上也有明顯表現。頂端優勢的強弱隨植株年齡而變化,同時受營養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幼齡植物頂端優勢強,老齡時減弱;光強過低,土壤通氣不良或水分虧缺,頂端優勢增強;氮素供應充足,頂端優勢減弱。
植物側芽的數目通常大大超過水分和有機無機營養所能維持其生長的枝條數。頂端優勢的強弱隨環境而變化,可使植物按照水分與營養的供應情況來調節分枝數,是植物調節自身的生長量的主要環節。

原理

打頂的原理是去掉莖的生長點,抑制生長素分泌,去除頂芽的分生組織,可控制加高和抽長生長,有利於加粗生長和加速果實發育。目的是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使植物多開花結果,因為需要打頂的一般都是果樹與較常見藤類植物。也叫"去除頂端優勢"。

作用

打頂是指對當年萌發的新枝打去頂尖。打頂的作用有兩點:一是促進分枝,增加枝葉量,也能緩和幼樹的生長勢,避免“冒大條”:二是可促進盛果期樹腋花芽的形成。以上兩點作用不同,打頂時間也不同,第一種的打頂時間在新梢長到半木質化時,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進行,約摘掉打新梢的1/3,同時還要將打頂後的枝前端的1--3個葉片摘除,以利芽的萌發。打頂不能過早也不能太晚因為過早打頂,往往只在先端萌發一芽,仍然跑單條,達不到促進分枝的目的;太晚打頂,新梢已接近封頂階段,萌發力較弱,長出的枝也不理想。第二種的打頂時間,要掌握在新梢封頂前的7--10天進行,因為早了促進發枝,晚了形成腋花芽的作用又不大,這個作用主要套用於 盛果期樹,對幼樹基本沒有這個作用。

注意事項

對結果枝的打頂宜在拉秧前30~40天進行,即拉秧前40天左右的花蕾才有效。對留作輔養枝的側枝打頂,以不影響株間光照和達到計畫留葉數為標準。
打頂宜在上午進行。如果是果枝,則應在最前端的1個花序前留2~3片葉,既有利於果實生長,又可防止果實直接暴露在陽光下造成日灼。
打頂後會造成側枝旺盛生長,應加強打杈和側枝打頂處理,否則會影響正常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