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避蔭反應分子機制的研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陶懿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物避蔭反應分子機制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陶懿
- 依託單位:廈門大學
《植物避蔭反應分子機制的研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陶懿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植物避蔭反應分子機制的研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陶懿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避蔭植物為了躲避其它植物對陽光的遮蔽會改變營養物質的分配,誘導一系列植物生理與形態變化,統稱為避蔭反應。其中,最顯著和重要的變化是植物...
避蔭反應中全新調控元件的鑑定及其分子機制的理解都將為今後在作物中改善和利用避蔭反應供研究基礎和理論依據。結題摘要 光不僅通過光合作用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能量,同時還可以作為一種信號分子調控植物的形態建成。在自然生態環境或農業生產中,高密度種植的植物之間相互遮擋,上層植物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反射遠紅光,...
研究表明,受體激酶ERECTA(ER)對植物避蔭反應調控至關重要,但相關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分子機理尚不清楚。本申請以玉米-大豆帶狀套作體系為主要研究對象,以ER在大豆中的同源蛋白GmER為切入點,綜合運用生理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方法,研究蔭蔽脅迫對大豆GmER的時空表達調控,以及GmER在避蔭反應中的功...
對從分子水平探討作物的耐蔭抗倒機理、通過基因操縱削弱作物的避蔭性反應、提高間作套種條件下作物產量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套用前景。結題摘要 根據項目計畫,從大量材料中,篩選獲得耐蔭抗倒存在典型差異的大豆品種南豆12(強耐蔭抗倒型)和南032-4(弱耐蔭不抗倒型)。以此為材料,對莖稈抗倒的形態...
說明在水稻中確實存在TAA1同源基因。在人工模擬遮蔭的條件下,水稻也會產生避蔭反應。通過使用TAA1特異性抑制劑犬尿氨酸,我們發現水稻的避蔭反應也依賴於TAA1活性,由此可以推測水稻的TAA1同源基因也是調控水稻避蔭反應的關鍵基因,由TAA1介導的避蔭調控途徑是一個在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中都保守、存在的途徑。
聚焦生命過程中物質轉化、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的現象與機制研究,報導和徵稿範圍涵蓋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神經與認知科學、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納米生物學,以及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系統生物學等學科及相關套用領域。刊物設有綜述與專論、研究快報、研究報告、技術與方法、新技術講座、科教...
穿心蓮(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Wall. ex Nees in Wallich),爵床科穿心蓮屬的一年生植物。穿心蓮莖枝呈四棱形,多分枝,質地較脆,易折斷;單葉成對生長,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展開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全緣或淺波狀;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光滑;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淡紫白色,唇形,上唇...
行為生態學的深入研究,必將推動其它學科的發展。首先,由於對動物個體的生存行為機制和繁殖行為機制的理解,將發展個體生態學。不同動物行為對策的進化適應意義帶動理論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的研究,行為生態學對經典行為學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必須了解不同種類動物對環境的感覺途徑和反應機理,才可能了解動物行為適應...
蝸牛體外有一層螺殼,一種較大型的蝸牛螺殼呈扁球形,另一種較小型的蝸牛螺殼呈扁圓型。常見損害觀賞鳳梨的是後者,主要用齒舌刮食小花。蝸牛喜蔭濕,如遇陰雨天,日夜活動損害。在較乾旱時,白天埋伏,夜間出來損害。蝸牛行動遲緩,爬過的地方會留下粘液。防治蝸牛可在地上撒生石灰粉,或用人工進行捕捉,或用...
繡球,又名八仙花、紫陽花、粉團花,屬於灌木類植物,高1-4米;莖常於基部發出多數放射枝而形成一圓形灌叢;枝圓柱形,粗壯,紫灰色至淡灰色,無毛,具少數長形皮孔。葉紙質或近革質,倒卵形或寬橢圓形。傘房狀聚傘花序近球形,花密集,多數不育;具4片不育花萼 片 。中國作為繡球屬主要分布地之一,共有該屬...
楊曉菲在北京大學獨立主講一門國家精品課程、本科生基礎課“核物理與粒子物理導論”,並與其他老師一起開設了一門給研究生提供專業基礎知識的課程“核反應與衰變”。教育思想 楊曉菲對於研究生的培養要求是,最重要的是潛心做事,不要算計太多才能收穫多多。而且要能吃苦耐勞。還有團隊合作也至關重要,要善於跟人交流,...
此外,避蔭綜合症還會導致植物抗病性的降低,引進進一步的減產。致力於植物對光和遮蔭信號的應答機制的研究。利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遺傳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方法研究植物調控光反應的分子機制,發掘新的調控基因。發表論文 1. Moreno JE, Tao Y, Chory J, Ballaré CL. Ecological modulation of plant defense ...
大豆受體激酶介導的避蔭反應調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2015-2017 西南大豆品種耐蔭基因資源挖掘及遺傳轉化體系構建,2017年度留學回國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 擬南芥類受體激酶BAK1和BKK1調控活性氧介導的細胞死亡分子機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2011-2013 核孔蛋白SBB1調控植物受體激酶介導的細胞死亡分子...
主要研究方向 1.分子微生物學 (1)PGPR植物促生分子機制與基因工程菌構建;(2)PGPR生防分子機制及基因工程菌構建;(3)PGPR功能基因組學。2. 環境微生物學 (1)植物根際促生細菌(PGPR)資源發掘及利用;(2)農作物秸桿等有機廢棄物微生物降解轉化及套用;(3)菸草微生物開發利用。科研項目 先後承擔國家...
擬南芥之所以作為模式植物,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可以在培養皿滅菌條件下進行突變體篩選。此外,在許多擬南芥研究方面也需要做無菌培養。無菌培養在擬南芥研究中的套用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有利於突變體篩選,突變體篩選是遺傳和分子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手段,用無菌培養來篩選突變體有許多有利之處。首先,對大量擬南芥誘變處理的...
在從植物提取過程中,往往通過水解和分子內酯基遷移而發生異構化。由於綠原酸的特殊結構,決定了其可以利用乙醇、丙酮、甲醇等極性溶劑從植物中提取出來,但是由於綠原酸本身的不穩定性,提取時不能高溫、強光及長時間加熱。綠原酸的供試液放置於棕色瓶、冰櫃(2℃)保存時最為穩定。綠原酸的藥動力學 吸收:人體研究表明...
低位熱能露點蒸發淡化技術研究 微環境中細胞生長與生產的特性與基本規律 複雜多相新化工過程的化學工程特性研究 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與生態毒性微觀機理研究 三、生命科學 氯代硝基苯類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途徑和機理的研究 中國西北地區微生物資源、分類與分子系統學研究 紅樹植物適應性進化的模式與機制 藍藻異型胞分化和...
芳樟醇,分子式為C10H18O,屬於鏈狀萜烯醇類,有α-和β-兩種異構體。無色液體,具有鈴蘭香氣,但隨來源而有不同香氣。在全世界每年排出的最常用和用量最大的香料中,芳樟醇幾乎年年排在首位。但科學家認為香水和其他芳香劑中富含的芳樟醇成分可誘發情緒低沉、沮喪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統疾病等。名稱介紹 中文名稱...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建設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江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優質課程、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等省級課程5門;共設有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工程與工藝學、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植物生理學...
謝平(2013)認為,在很多動植物中,“性”往往與休眠現象聯繫在一起,產生後壁孢子、種子或休眠卵,因此提出了有性生殖的休眠起源說(accident dormancy hypothesis),但分子機制有待進一步揭示。從分子遺傳學的角度來說, “性”一點都不神秘, 就是將兩個個體的基因組拼在一起而已, 藉此種族多樣的遺傳信息分散到了...
聚合反應 由於甲醛分子中羰基的碳原子上具有2個氫原子,這種特殊的分子結構使得甲醛非常容易聚合,但乾燥的甲醛氣體是相當穩定的,僅在溫度低於100 ℃時才會緩慢聚合。剛生產出來的甲醛水溶液靜置時會自動生成低分子聚合物,形成聚氧亞甲基二醇的混合物,同時部分出現沉澱。甲醛水溶液在密閉的容器里置於室溫下會迅速聚合...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開設有多個碩士和博士專業,如牙醫學、牙醫博士與工商管理碩士雙學位專業、國際牙醫學、醫學、衛生學歷史、護理學、藥劑學、公共衛生、臨床研究、生物化學、藥學經濟學、社會學、物理治療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神經學、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學等專業。熱門專業有醫學、牙醫學、護理學和生物...
塗宗財主要研究領域為水產品精深加工和高值化綜合利用、極端條件下食品組分相互作用研究、食物資源營養功效研究與機制分析、生物工程在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方面的套用。學術論著 據2024年2月南昌大學官網數據,塗宗財出版專著9部,公開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SCI/El收錄300多篇。承擔項目 據2024年2月南昌大學官網數據,...
3、細胞、分子水平 老年動物和人的T細胞功能下降,數量也減少。隨年齡的增長,機體對有絲分裂原刀豆蛋白A(con A)、植物血凝素(PHA)及抗CD3抗體的增殖反應能力下降。這是衰老的免疫學特徵之一。伴隨老化,細胞因子的分泌有明顯的改變。在T細胞的增殖中IL-2的產生和IL-2受體的出現是很重要的,老年人IL-2產生...
同時它所含有的發酵素和植物鹼可促進消化道和泌尿道腺體分泌,並協同分泌物催化結石,對膽結石、腎結石等有明顯的化解作用。關於黑木耳的現代藥用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最先發現它有顯著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從而引起世人關注。吳梧桐等從黑木耳中提取分離出重要的活性成分黑木耳多糖。隨後的20餘年至今對黑木耳...
在人類實行CR,應該採取謹慎的態度和合適的策略,避免CR可能引起的對機體的不良反應。今後,CR研究在幾個方面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是繼續積累在人類的資料,尤其CR對老年相關疾病如糖尿病、腫瘤等的預防及治療作用;二是CR的分子機制研究及擬效劑的尋找,由於CR在人類存在很多困難,因此人們希望通過分子機制的研究,在...
高紹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早期胚胎髮育尤其是細胞全能性建立與第一次細胞命運決定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2.利用體細胞核移植與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研究體細胞重編程的分子機制;3. 利用病人誘導多能幹細胞進行疾病發生機制及幹細胞轉化醫學研究。高紹榮帶領團隊利用早期胚胎髮育和細胞重編程體系,系統解析了表觀遺傳修飾...
張克勤發掘了一系列重要的線蟲生防微生物資源和先導化合物,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線蟲生防微生物資源庫,揭示了微生物與線蟲互作的分子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建了根結線蟲高效生物防治技術體系,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效線蟲生防產品並被廣泛推廣套用。承擔項目 截至2023年2月,張克勤主持完成了中國首個線蟲生防“973...
李勁松,1971年10月出生於江西南昌,幹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 部委員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 中 心研究組長、研究員。李勁松1993年7月畢業於江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系;1996年7月獲得揚州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96年7月—1999年8月曆任揚州大學助教、...
2、植物激素調控種子發育、萌發及壽命的分子機理 植物種子何時打破休眠?何時萌發?種子發育過程中都經歷了什麼生理學過程?蔭蔽脅迫下,種子如何發育?這種發育模式對隨後的種子萌發有什麼影響?隱蔽條件下所生產的種子壽命如何?這是一系列我們特別關注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學問題。我們主要採用正向/反向遺傳學、分子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