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遺體堆積方式指的是成煤植物的遺體堆積的形式,主要有原地生成和異地生成兩大類。自然界絕大多數煤層(泥炭)都是原地生成的,即植物遺體是在原來生長的沼澤中堆積並轉變成泥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物遺體堆積方式
- 外文名:Plant remains piled up
- 學科:煤田地質學
- 植物類型:成煤植物
- 分類:原地生成、異地生成
- 套用:煤田勘探與開發
堆積方式,鑑定標誌,
堆積方式
按成煤植物遺體是否經過搬運而後堆積的成煤過程,可把煤(泥炭)分為原地生成和異 地生成兩個大類。這樣的分類既包含了植物遺體的堆積方式,也闡明了煤(泥炭)的生成和 埋藏方式。
自然界絕大多數煤層(泥炭)都是原地生成的,即植物遺體是在原來生長的沼澤中堆積 並轉變成泥炭。沼澤範圍內流動的水將部分植物遺體和已形成的泥炭短距離搬運後再堆積, 稱為微異地生成,但總體上仍應屬於原地生成的範疇。
若植物遺體經過相當距離的搬運再堆積而形成泥炭,則稱為異地生成。已經形成的泥炭 經過搬運而後再沉積,屬於異地生成的另一種情況。Stach 等(1975)描述過,在佛羅里達的 西海岸,由瀉湖泥炭島上沖落的大塊泥炭順流搬運,在搬運過程中逐漸破碎、變細,而後堆積 在瀉湖被於淺的部分,或是在海岸附近。
穿越遼闊森林地帶的河流將大量植物遺體搬運到河口及湖、海沿岸帶的情況還是比較常 見的,如密西西比河、亞馬遜河、剛果河、勒拿河等都有這種情形出現。但由於富氧水流的分 解作用和其他原因,能夠保存成為泥炭的並不多。有幾個描述較好的異地生成泥炭的實例, 如在馬哈坎河三角洲沿岸帶,灘脊沿著岸線延伸7km,寬2km,有厚達2m 的植物細碎屑堆積。在密執安的薩克湖,河口地帶由礫—粉砂級植物碎屑堆積成厚達15m 的泥炭層,最低的 灰分也超過30%。我國河北贊皇和易縣發現古河床的河灣處理藏有大量躺倒的樹幹形成的 泥炭,在泥炭層中找到了卵石和卵石夾層,推斷是洪水期由山區衝下來的大量樹木搬運到河 灣處,由於流速減小而形成的堆積。
由漂浮的植物遺體、泥炭碎塊及由風搬運的孢子等與藻類遺體一道在湖底與有機質淤泥 混合形成腐植腐泥混合煤的情況較為多見,它們或是以單獨的煤層,或是作為腐植煤中的夾 層出現。可以肯定屬於異地生成腐植煤的實例甚少,這可能與異地生成泥炭多數未能保存下 來有關,也可能與鑑別的難度較大有關。有些學者認為,二疊紀岡瓦納大陸的煤中,有相當一 部分物質是經過搬運的。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導致岡瓦納大陸煤的岩石特徵明顯不同於北半 球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氣候和植物因素。
鑑定標誌
Прокопченко(1977)根據蘇聯頓涅茨煤田資料,對於原地和異地生成煤,提出了如下鑑定標誌,可供參考。
原地堆積煤的主要特點是:①在煤層底板中普遍見有發育很好的根土岩,常見到根土岩 逐漸過渡到煤層;②絲質體的結構和孢子的殼都保存完好;③形態分子 基本上是無規則地分布在凝膠化基質中;④均一的或寬條帶狀的結構;⑤礦物雜質較少且分 布均勻。
異地堆積煤的主要特點是:①煤層的厚度、結構和物質成分變化極大;②在底板中或是沒 有根土岩或雖有但已被局部沖刷;③礦物雜質含量很高;④煤的岩石夾層中不含根土岩;⑤在 靠近煤層頂、底板處可以見到煤朝炭質泥岩和泥岩的逐漸過渡;⑥煤中殼質組分的含量增高並 在一些分層中富集;⑦結構凝膠化物質的含量超過均一凝膠化物質。
原地和異地混合堆積煤的特點是:①在煤層底板中,有保存完好的或被沖刷的根土岩,這 些根土岩與煤具有成因聯繫,有時在它們之間還會出現炭質泥岩或泥岩;②礦物雜質含量高; ③殼質組分顯著地多於絲質組分,後者通常保存程度差;④角質層和孢子殼受到磨損;⑤穩定 組的含量增高並在某些分層中富集;⑥煤層(組)中各種煤岩類型的含量比較平均,以均一的 或木質鏡煤結構的凝膠化物質為主的岩石類型並不占優勢;⑦煤層中有含根座和不含根座的 岩石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