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學、現代分子生物學、引種馴化學等理論、技術和方法,開展重要植物類群的系統演化及發育重建、生物多樣性的遺傳學基礎、物種形成的機制和分散式樣、珍稀瀕危植物的逆境抵禦機制及保護生物學、重要植物類群及功能基因的適應性進化等研究...
緊盯東亞植物區系中的重要關鍵類群,整合植物系統學、生物地理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等多學科,開展生物多樣性形成與演化、生物地理格局成因和適應性進化等研究,揭示東亞植物區系的起源和演化機制,為生物多樣性基礎研究和...
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洪德元院士;實驗室主任葛頌研究員。發展目標 實驗室的發展目標是以基礎理論研究為主,重點研究植物物種多樣性的形成和發展,重建植物的系統發育,探討生物進化的過程和機制,取得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
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系統與進化生物學研究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是國際上該領域有影響的實驗室之一。 實驗室的發展目標是以基礎理論研究為主,重點研究植物物種多樣性的形成和發展,重建植物的系統發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以整合植物科學為戰略定位,圍繞植物多樣性形成過程與維持機制等相關重大科學問題,突出學科發展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開展植物分類學、植物進化生物學、植物資源保育與利用等基礎性和前瞻性研究,為國家植物...
● 重要進化節點生物的多樣性與系統演化 研究海洋動植物的物種、基因多樣性,結合形態和分子特徵探討其起源與進化。主要方向包括:(1)聚焦中國沿海紐形動物、頭足動物、棘皮動物等無脊椎動物類群,開展形態與分子相結合的分類研究,構建...
研究方向 植物系統與分類學研究 開展專科專屬的植物分類修訂與系統演化研究;對野生植物資源進行全面調查與有效保護;揭示重要基因家族的起源與演化機制,闡明其適應性演化的分子機制與生物學內涵。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及活性成分研究 ...
(biodiversity science)則是以生態學為核心學科,並聯合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進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等分支學科而形成的新科學,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起源、維持與喪失過程及其機制、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功能,以及對其進行管理...
以綠色高效農業和生態環境的國家需求為重要研究領域,重點在植物系統發育重建和進化、陸地植被/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資源植物分子與發育生物學、植物信號轉導與代謝組學、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可持續利用等方面開展系統的研究。
3.4植物多樣性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開展生物群體遺傳多樣性研究,著重在分子水平探討基因突變、選擇、遺傳漂變及其內在規律,揭示生物種群的基因庫、遺傳結構的空間分布、基因流的空間格局,及生物的系統進化、演變規律、親緣關係等,探索動...
10.雲南核桃品種DNA鑑定技術研究與示範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Y62P8111Y12016.12-2017.1210項目負責人其他 11.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回響重大研究計畫專題/科技部2014CB9541002014.1-2018.0856.1專題負責人國家級 12....
郁文彬,男,現任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植物系統與分類學、分子進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經歷 2021.01—至今: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 2014.08-2020.12: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副...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男,1959年1月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主任、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委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從事被子植物系統演化與保護生物學研究,已發表論文...
為從戰略角度保存和發展我國的海洋生物分類學研究,海洋研究所於2007年9月新設立了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演化實驗室。實驗室匯聚了一支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瑞玉、鄭守儀為代表的老中青結合的海洋生物分類學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涉及了我國...
《古生物學報》、《地質論評》和《植物分類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 40 余篇。 主要研究領域: 陸生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泥盆紀古植物學、新生代豆科植物化石系統學、古生態學和生物地理學以及化石植物的命名、古生物多樣性和分支系統學。
從國際國內發展來看,新生代植物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對被子植物多樣性研究、類群演化、生物地理、植被演替、生態系統演變、以植物為代用指標重建古氣候變化等方面。 [1] 王宇飛科研項目 編輯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一):禾本科適應...
研究領域 植物病原真菌系統演化與生物學;特殊生態類群真菌的系統學與生物多樣性;真菌資源的收集保存與套用價值評估 科研項目情況 國家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淡水真菌志編研,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植物病原真菌Colletotrichum屬的系統學...
或者說,需要對物種所在的整個生態系統進行有效的保護。在這樣的背景下,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了。研究進展 基因演化 生物多樣性是如何從有限的基因庫演化而來的呢?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驚人複雜性的關鍵在於轉錄因子對基因表達...
生物多樣性公約》、《里約宣言》,在所發布的《地球憲章》中指出,“地球提供了生命演化所必需的條件,生命群落的恢復力和人類的福祉依賴於:保護一個擁有所有生態系統、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肥沃的土壤、純淨的水和清潔的空氣的健全的生物...
科研以華南珍稀瀕危植物的系統進化及保護生物學為主要研究方向,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項、主研完成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項,完成其他省、市級科研課題10多項;獲得省、市級科研及教學等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和三...
邱蓉,程中平*,王章利.桃亞屬植物系統發育及演化關係分析.華北農學報 吳 群,程中平*,黃俊斌,胡春根,王章利. 溫度, 光照及殺菌劑對板栗疫病菌生長.中國南方果樹 殷照東, 趙子恩, 程中平*, 劉小祥, 王章利. 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
中國西南至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是該屬植物的多樣性中心,其物種分化與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關。但目前該屬植物的世界範圍內的種類分類尚存在較多的混亂,亟待進行分類訂正研究,此外,目前該屬植物的系統分類學資料亦相當匱乏,亟待對其進行系統...
1、重要動物類群的分類研究、鑑定與編目 2、重要動物類群及物種的分子系統學與分子進化研究 3、系統發育生物地理學與極端環境下的物種進化理論研究 4、外來入侵種、檢疫物種以及農林有害物種的預報預警與檢測 研究包括動物物種多樣性的...
參與國際生態和環境方面大型研究計畫。綜合中心將在科技部和國家生態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專家組直接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主要功能 1. 生態系統的生產力與碳氮過程。以植被光合/呼吸作用為基礎的生態系統生產力的形成以及土壤/植物/大氣...
利用分子標記技術(allozyme, RAPDs, ISSRs, SSRs等)和DNA序列數據探討植物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及其影響因素,植物的傳粉、交配系統和生殖方式(克隆性)及其進化意義;採用群體遺傳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珍稀瀕危植物的遺傳學特點,揭示植物...
1.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2.植物物種多樣性研究的內容、原理和方法 3.植物物種多樣性的時空格局及其形成機制 4.植物物種多樣性的起源、演化及其形成機制 5.植物物種多樣性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和作用 6.植物物種多樣性保護 7.中國植物物種多樣...
生物多樣性的進化歷史是生物學領域的一個基本科學問題。毛茛科植物是開展生物多樣性進化動態研究的理想材料。本項目利用自測序列和GenBank中的數據,解決了科內一些研究薄弱的類群的系統發育問題;探討了一些重要類群的時空演化格局;揭示了...
參加路安民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種子植物區系中重要科、屬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和《中國植物志》中英文版6個科的編研工作,主持中國科學院院長基金項目"苦苣苔科的系統與進化"研究工作。國家自然科學...
職 稱: 副研究員 學 位: 博士 通訊地址: 湖北武漢磨山中科院武漢植物園 導師簡介 博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適應性進化學科組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自2000年以來一直從事水生植物系統與進化生物學和瀕危植物保護生物學...
傅承新, 男,1954年1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漢族,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浙江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植物學會理事長。主要從事植物系統進化、分子系統學和分子親緣地理學,瀕危植物遺傳多樣性、珍稀瀕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