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圈鎮

椅圈鎮

椅圈鎮位於遼寧省東港市黃海經濟開發帶中心區域,區域面積144.93平方千米(2017年),總耕地面積11.5萬畝,其中水田8.2萬畝,旱田3.3萬畝,2001年末原椅圈鎮和原馬家崗鄉合併為新的椅圈鎮,鎮轄17個行政村,154個村民組,總人口33645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椅圈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遼寧省東港市
  • 下轄地區:鎮轄17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415
  • 郵政區碼:118306
  • 地理位置:中國東北
  • 面積:144.93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3645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濕潤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遼F
鎮情概況,地理位置,行政區劃,氣候特點,基礎設施,歷史沿革,自然資源,教育,農業,工業,招商,漁業,漁業概況,港灣養殖,灘涂養殖,設施漁業,淡水養殖,海洋捕撈,特色產業,

鎮情概況

地理位置

椅圈鎮位於美麗富饒的遼東半島—東港市黃海經濟開發帶中心區域,區域面積144.93平方千米(2017年),總耕地面積11.5畝,其中水田8.2萬畝,旱田3.3萬畝,距丹東民航機場45公里,距大東港碼頭30公里,距華能電廠30公里,距國家濕地保護區大東港30公里,鶴大線國家二級公路(201國道)橫貫境內,已形成鐵路、公路、海運、航空立體交叉運輸網路。

行政區劃

轄椅圈、高橋、椅山、興隆山、康家、吳家坨子、棗山、於家、尹坨子、蓋家壩、馬家崗、黃城、夏家、德祥、依蘭蘇、李家店、樺木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興五路1號。201國道過境。

氣候特點

椅圈鎮屬溫帶濕潤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受黃海影響,具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8-9℃,雨熱同季,並且旅遊資源豐富,距國家級森林公園大孤山古建築群15公里,距震驚中外甲午海戰古戰場大鹿島海域12公里,鎮屬大圈碼頭直通大鹿島。

基礎設施

椅圈鎮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鎮內交通方便,村村通上板油路,有三個小型海上港口,通訊設施完備,完成電話鎮建設,程控電話安裝達5,700戶,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信網路覆蓋全鎮,有線電視覆蓋率達40%,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集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服務設施齊全完備,金融、工商、稅務、保險部門齊全。
椅圈鎮椅圈鎮

歷史沿革

1960年建椅圈公社。
椅圈鎮椅圈鎮
1983年改建椅圈鄉。
1986年建立椅圈鎮。
1997年椅圈鎮總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於家屯、棗兒山、蓋家壩、吳家坨子、康家、椅圈、興隆山、高橋、椅山、尹家坨子10個村委會。
2002年,將興隆鄉原所轄的依龍河村、二道溝村(區域面積12平方千米)劃入椅圈鎮;撤銷馬家崗鄉、椅圈鎮,合併設立椅圈鎮。區劃調整後,椅圈鎮人民政舟駐地椅圈村,區域面積154.82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

自然資源

椅圈鎮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椅圈鎮山林面積2.5萬畝,其中經濟林面積1萬畝,有桃、李、蘋果、杏、梨、板栗等多個品種,是遼東地區的“水果之鄉”。鎮內河流較多,有棗溝河、西大溝、新開溝、依龍河等直接入海,鎮內5座水庫,地下水資源豐富,其中高橋水廠的水質達到國際標準。鎮內海岸線長14公里,灘涂面積2.8萬畝,淺海水域2.9萬畝,港灣養殖面積1萬畝,文蛤、雜色蛤、對蝦、梭子蟹毛蚶泥螺等總產量萬餘噸。 鎮內礦藏資源豐富,有石灰石、矽石、石棉滑石花崗石高嶺土等,其中高嶺土儲量豐富,地熱資源豐富,被譽為“遼寧第一泉”的椅圈溫泉療養院,溫泉水質礦化度高,是含有溴、碘、偏矽質及放射性氡氣的氯化鈉型高熱泉,出口水溫達72℃,日出水量1,500噸,對神經、骨關節、婦科、皮膚科、消化系統的慢性病洗浴和內飲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椅圈鎮椅圈鎮

教育

在教育方面,投資巨大,僅在椅圈中學部的塑膠場地投資上就有300餘萬元。中學配備有整套高清監控系統,每個班級配備先進的多媒體教學硬體,讓學生的課程有聲有色,師資力量強大,在校長趙航宇的帶領下,在全市的考試排名中,屢次奪得桂冠。
鎮內教育資源豐厚,學校開設各種有益身心的新興課程。

農業

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依據資源優勢,做大做強、調優調高保護地、稻田漁業、蝦貝混養、經濟林四大優勢產業。椅圈鎮保護地面積達到3.5萬畝,主要以草莓為主,年產草莓2萬多噸,草莓以品種新、色澤好、口味好、耐儲運而享譽國內外,是遼東地區的草莓生產基地,是丹東地區草莓生產第一鎮。河蟹養殖面積達到1.9萬畝,已形成孵化、養扣、越冬、養成、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模式,扣蟹產品銷往海、安徽湖北等地養殖,成蟹已註冊“鴨綠江絨螯蟹”商標,年產量達1千多噸,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韓國,是丹東地區河蟹養殖第一鎮。 灘涂面積2.8萬畝,已開發利用1萬多畝,主要養殖文蛤、雜色蛤、泥螺四角蛤蜊,年產量達1千多噸,由於灘質好,其文蛤雜色蛤深受日本市場歡迎。1萬畝港灣養殖,品種主要為對蝦和文蛤混養,年產量千噸左右,近幾年開發了對蝦和雜色蛤養殖、南美白對蝦養殖、河豚魚牙鮃魚、海蜇等養殖項目,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2.9萬畝淺海,放養品種為毛蚶魁蚶等,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由於氣候條件適宜,水、土條件優越,其大米品質已達到國家優質米標準,全鎮水稻產量達4萬噸,特別是1.9萬畝河蟹養殖的水稻田,不施化肥和農藥,大米成為綠色食品,年產量8,000噸左右。
椅圈鎮椅圈鎮

工業

椅圈鎮工業經濟基礎良好,已規劃的工業園區占地70萬平方米。境內高嶺土、磚石、滑石、花崗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初步形成機械加工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礦藏資源加工等支柱產業。近年來,椅圈鎮圍繞工業富鎮、項目興鎮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私營經濟。私營企業發展到近60家,個體工商業戶3000餘戶,企業年總產值達4.93億多元,初步形成機械加工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礦藏資源加工等支柱產業。遼寧鴨綠江米業有限公司、東港市鑄鋼廠有限公司、東港市翔龍水泥製造有限公司、東港市榮達食品有限公司、丹東東暉工程機械廠、東港市銀河園服裝有限公司等12家規模企業年產值約9.7億元,鴨綠江有機稻米和水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以及國內大中城市,工程機械配件等產品為國家大型機械廠以及煉鋼廠配套。

招商

2008年9月10日,鞭炮齊鳴,彩旗飛揚,位於椅圈鎮棗山村的總投資150萬元的興順服裝有限公司隆重開業,這是順成服裝有限公司在椅圈鎮投資的第二家企業,也是椅圈鎮實施的“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戰略的結果。這個廠從進駐、改造廠房到投產開工僅用7天時間,而順成公司投資的800萬元的第一家企業龍興服裝有限公司用了10天,創造了“椅圈速度”。 椅圈鎮2008年進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尤其是市委四屆六次全會召開後,黨政領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項目建設工作中,親自抓項目、跑項目,深入企業、工地與客戶促膝交談,解決他們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並要求招商辦、企業辦、土地村建辦等相關職能部門從企業項目可行研究報告到正式投產的21個環節,全程跟蹤服務,把客商當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姐,讓他們把椅圈當成自己的家,落地生根,達到安商、富商的目的。截至8月末,椅圈鎮已完成招商引資1.4億元,占全年計畫的70%。共有新建項目11個,續擴建項目9個,在談項目3個,簽約項目1個,謀劃項目8個,創造了歷史新高。
梭子蟹梭子蟹

漁業

漁業概況

東港市椅圈鎮地處遼東半島東南端,南瀕黃海,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是東港地區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之一。椅圈鎮海岸線14公里,有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2.9萬畝,有灘涂3.4萬畝,港灣養殖面積9500畝,設施漁業面積30,000㎡。鎮內有大小水庫5座,河流4條,可利用的淡水養殖面積約6500畝。

港灣養殖

全鎮共有港灣養殖面積9,500畝,綜合利用率達100%,混養面積累計達28700畝,養殖的品種有:魚、蝦、蟹、海蜇、海參以及貝類等。2009年全年總產量4970噸,總產值達7600萬元。其中:河豚、牙鮃魚養殖面積8000畝,產量700噸,產值2,150萬元,海蜇養殖面積8000畝,產量900噸,產值540萬元,梭子蟹養殖面積2500畝,產量100噸,產值200萬元,海參養殖面積1600畝,產量90噸,產值1400萬元,港灣貝類養殖面積8000畝,產量1700噸,產值達945萬元。

灘涂養殖

全鎮灘涂貝類養殖面積9400畝,產量達7500噸,產值達4300萬元,移苗量3200噸。淺海養殖面積29500畝,產量14300噸,產值達6500萬元,移苗量4300噸。

設施漁業

2009年末全鎮設施漁業總面積30000平方米,養殖的品種以河豚、牙鮃魚為主,輔以海參育苗,總產量480噸,實現產值2350萬元。

淡水養殖

全鎮淡水魚養殖面積6050畝,總產量2805噸,完成產值2139萬元。

海洋捕撈

09年,全鎮完成海洋捕撈總產量8650噸,總產值5500萬元。其中:魚類3600噸,產值2000萬元,蝦蟹類產量1800噸,產值2830萬元,頭足類產量600噸,產值650萬元,貝類產量3400噸,產值1700萬元,海蜇產量350噸,產值80萬元。

特色產業

椅圈鎮是位於東港市中西部的一個重鎮,全鎮人口33645人(2017年),共有17個行政村。雖然地域面積只有144平方公里,但自然資源豐富。在這裡,有耕地11.5萬畝,3萬畝淺海,2.8萬畝灘涂。椅圈鎮依託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財富,化資源為財源,大做特色文章賺錢。草莓是椅圈鎮農民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栽培歷史已有70多年。為了讓這項傳統產業真正變成農民增收的錢袋子,椅圈鎮在和瀋陽大連等多家高等院校進行廣泛合作的同時,還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農戶採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增加效益。黃城村8組村民劉貞有雖只扣了3畝地大棚,可採用了立體栽培和雙茬栽培等先進的生產技術後,他每年的收入都是5萬多元。全鎮草莓生產面積1.5萬多畝,品種近30個,產值1.2億元。
荷蘭黃瓜同樣讓椅圈鎮農民富甲一方。別看全鎮種植面積只有1500畝,帶給農民的收入卻是8000多萬。農民任廣成、任廣真兄弟每個人只有1畝地的大棚,2008年上半年就分別掙了5萬多元。椅圈鎮鎮長許黎明介紹說,當地的草莓、黃瓜等特色農業之所以能夠實現由規模型農業向效益型農業的轉變,完全得益於在全國數一數二的生產技術。椅圈鎮被邀請到俄羅斯、立陶宛等國的技術人員有10多名。農產品有無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截然不同。椅圈鎮農民深知這個理兒。椅圈鎮下大力氣抓好馬家崗草莓、椅圈荷蘭黃瓜、椅新大米、鴨綠江絨鰲蟹的品牌。在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的市場上,只要提起“椅圈牌”,產品是一路熱銷。椅圈鎮在引導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建立協會的基礎上,還培育了上百名經紀人,將競爭的主動權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與此同時,他們還建立了批發大市場,使之成為東港市最大的河蟹銷售集散地。如今,椅圈鎮的河蟹交易量占全市產量的7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