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棺槨雕刻
- 類別:古代墓葬雕刻藝術
- 彩繪:有時
- 漢代中原:用木璺棺槨
介紹,歷代特點,早期,漢代,北朝,唐代,
介紹
古代墓葬雕刻藝術的一個類別。
歷代特點
早期
棺槨雕刻,早期墓葬多木質棺槨,有時彩繪,多無雕飾。
漢代
漢代中原地區仍用木璺棺槨,江蘇盱胎東陽和楊州邗江西漢晚期墓中出土木板浮雕,有樂舞,鬥獸、故事,百戲等,只刻輪廓,沒有細部,原嵌在木槨外部。四川崖中則使用瓦、石質棺具和貯明器的石函,多有故事、傳說、百戲等淺浮雕,較為粗獷。
北朝
以洛陽為中心出土的不少北朝石棺,多有線刻畫,現藏美國納爾遜美術館的孝子棺石刻最為精彩,其他石棺上常刻有墓主人乘龍鳳升仙等題材,刻繪較為細密,陝西三原縣了隋李和墓石棺,畫面繁複。
唐代
唐代多用石槨木棺,石槨雕刻達到純熟段,如初唐李壽墓石槨內側線刻和八世紀初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墓石槨雕刻等。石槨往往刻出門窗,甚至完全仿效房屋建築,人物徜徉其間,華表而莊重。唐以後石棺雕刻間或出現,如太原附近出土宋四神石棺,高浮雕刻畫,動態簡捷生動,但隨著石質棺具漸少,雕刻亦少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