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報美繪全譯本》是2012年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原著作者是(蘇聯)比安基,由沈念駒譯著。該書通過詩意的語言講述科普故事,是一部生動活潑的“森林百科全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森林報美繪全譯本
- 作者:(蘇聯)比安基
- 出版社: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753頁
- 開本:16開
- 外文名:Forest Newspaper
- 譯者:沈念駒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譯序
致讀者
本報首位駐林地記者
森林年
森林年曆
甦醒月(春一月)
一年,分十二個月譜寫的太陽詩章
首份林中來電
林間紀事
第二份林中來電
都市新聞
第三份林中來電
農莊紀事
狩獵紀事
林間劇院
天南海北趣聞
射靶競賽一
公告我們尋找住處
哥倫布俱樂部第一月
候鳥回鄉月(春二月)
一年,分十二個月譜寫的太陽詩章
候鳥遷徙還鄉的萬里征途
林間紀事
鳥郵快信
祝釣運亨通
林木種間戰爭
農莊紀事
農事新聞
都市新聞
基特·維里坎諾夫講述的故事
狩獵紀事
射靶競賽二
公告“火眼金睛”稱號測試一
哥倫布俱樂部第二月
歌舞月(春三月)
一年,分十二個月譜寫的太陽詩章
歡樂的五月
林間紀事
林木種間戰爭
農莊紀事
農事新聞
都市新聞
狩獵紀事
射靶競賽三
公告“火眼金睛”稱號測試二
哥倫布俱樂部第三月
射靶答案
公告“火眼金睛”稱號測試答案
……
《森林報(夏)》
《森林報(秋)》
《森林報(冬)》
圖書序言
在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尤其是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青少年,不會忘記從蘇聯翻譯過來的《森林報》。雖然許多讀者未必了解作者比安基其人其事,但是《森林報》里那些有關大自然中千姿百態的動植物的生動描寫,書中蘊藏的豐富知識,以及獵人們的傳奇經歷,一定激發了他們濃烈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渴望,並且深深地留在了他們的記憶里。當時的許多讀者可能主要是被書中引人入勝的情節所吸引,來不及留意並思考隱含其中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上世紀60年代以後,蘇俄文學在中國的譯介漸次式微,《森林報》也徐徐淡出人們的視線。筆者出生在江南的一個小鎮,少年時代沒有機會讀到比安基的作品,知道《森林報》及其作者時已經成年。大學畢業不久,一次在省外文書店看到俄文版的比安基中短篇小說集,初初瀏覽之下,便被書中的情節所吸引,於是當即買下。這是我閱讀並了解比安基的開始。1966年夏季,“文化大革命”開始,在經歷初期的動盪、惶惑和彷徨以後,我的心境逐漸平靜下來。工作之餘,覺得應當做點兒什麼,尤其是俄語,我在學習中曾經為之付出如許心血,不忍心就這么荒疏了,於是在業餘時間開始翻譯俄羅斯和蘇聯的一些文學作品。最先翻譯的是屠格涅夫的小說《春潮》。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讀書、出書的機會都很少,我翻譯的《春潮》自然出版無門,只能束之高閣。然而我不能“百無聊賴”,於是接著翻譯比安基的小說集。當時的情景,頗有點兒“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和悲涼味道。此稿於1980年秋被浙江人民出版社採用,繼而出版成書,我也因此被調入該社當編輯。我與比安基從此結下不解之緣,直至退休以後的古稀之年,還在翻譯他的作品。
比安基的創作以小讀者為對象,旨在以生動的故事和寫實的敘述,向少年兒童傳授科學知識,激發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並從小培養起熱愛大自然、關注並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森林報》雖然問世於1928年(此說據1962年俄文版《簡明文學百科全書》,與本書《致讀者》所說的1927年不符,立此存照),但在此後的幾十年里一再重版(至1961年已出到第十版),究其原因,就是它以獨特的視角和獨特的表現手法所宣揚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具有恆久不衰的生命力。如果說作家在中短篇小說中描寫的主要是動物故事以及與動物相關的人的故事,那么《森林報》則向讀者全面展示了自然界的大千世界,舉凡天地水陸所有的生靈都有涉及。不僅如此,它還對當時蘇聯全國各地的山川形勝和自然環境有生動的描述,使小讀者在輕鬆愉快、饒有趣味的閱讀中潛移默化地產生對祖國的情感。
《森林報》模仿期刊的形式,按一年中的十二個月分為十二期,結集成書。為方便讀者閱讀和攜帶,現在這個譯本在出版時將每三期合成一冊,按春夏秋冬的次序分作四冊。《森林報》的俄文原名直譯應是《森林年報》,由於上世紀50年代該書已按《森林報》的譯名在我國流傳,故本書仍沿用這個譯名。俄文原版在每一新版問世時都對上一版有所修訂,內容或增或減,但基本欄目保持不變,所增減者僅止於原欄目內的篇目或新增欄目。如此看來,謂其“年報”自有道理。從目前我國新出版的幾個不同版本的中譯本看,由於所據原著版本有別,中譯本的內容也小有差異。現在呈獻在讀者面前的譯本,是根據原蘇聯1958年的版本翻譯的。與譯者先前翻譯出版的1953年版相比,本書不僅原有欄目的內容有所擴充,而且增加了三個欄目。一個是《基特·維里坎諾夫講述的故事》,另一個是《哥倫布俱樂部》,再一個是《祝釣運亨通》。前者以遊戲的形式藉助一位化名“基特·維里坎諾夫”的少年之口講述了四個故事。作者有意在故事中布下迷陣,安排似是而非、實際謬誤的情節,並留下懸念,讓讀者自己去辨別真偽,最後在書末給出答案,從而使可讀性大為加強。《哥倫布俱樂部》講述十一個中學高年級學生——附屬於《森林報》編輯部的少年大自然研究者小組成員,把諾夫哥羅德外I一處人跡罕至的叢林作為假想中的未被發現的土地,像哥倫布那樣去“發現新大陸”,在那裡進行科學考察和科學試驗。他們的科考和試驗過程被分成十二個故事,分別安排在按月份編排的十二期《森林報》里。這十二個故事不僅充滿了傳奇色彩和歷險情節,而且寓教於樂,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豐富的科學知識。《祝釣運亨通》則介紹與釣魚相關的各種趣聞和知識。當時序進入21世紀,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人類對大自然過度的索取受到大自然愈加強烈的報復,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自然界的許多物種以驚人的速度趨於滅絕,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命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嚴峻地擺在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面前。所以《森林報》多箇中譯本的問世,自然就凸現出非同尋常的、積極的社會意義。但願《森林報》的又一個中譯本的問世,能對中國未來的一代早早地樹立起熱愛自然、關注環境的理念產生有益的影響。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過來的人所熟悉的有關俄羅斯的東西,年輕一代可能比較陌生,幼小的一代更生疏。因此,在本書譯文中有必要對有些關涉俄羅斯文化而為當今青少年所陌生的東西有所交代。例如彼得堡(蘇聯時期名“列寧格勒”)城區及近郊的一些地名或建築,像“彼得宮”、“喀琅施塔得”、“海軍部大廈”等等,沒有到過那裡的人可能覺得十分陌生,為方便讀者對背景的了解,譯文中有必要加以說明。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原文中的某些本身就一詞多義的詞語,漢語意譯時無法表達其一詞多義的特點,如“柔荑花序”與“耳環”這兩個詞在俄語裡音形相同,如簡單地按意思翻譯,譯文裡是毫無關係的兩個詞,而本書俄文原著里恰恰把兩個意思都用上了,所以譯文裡必須交代清楚,否則讀者就會覺得不知所云。又如“款冬”一詞,俄語的字面意思是“親娘和後娘”,如果直接按俄漢詞典的解釋翻譯,那只是一種植物的名稱——“款冬”,原文該詞蘊涵的意思就表達不了,所以有必要通過注釋向讀者介紹俄文中這個名稱的字面意思及其由來,傳遞有趣的信息(筆者得知此事亦純屬偶然,系一次在莫斯科郊外一位農民家做客,餐後到森林散步,在主人介紹眼前各種植物時所耳聞)。有的辭彙是某一學科的術語,不學這個專業的人未必瞭然,如“黃道帶”,是天文學上的名詞,行外人大多不知道“黃道十二宮”是怎么回事,更不知中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與它的關係,也有必要加以說明。有的名詞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如“斯達漢諾夫運動”,是蘇聯20世紀30年代出現的歷史事件,時至今日,不要說大部分中國人不知道,就是現在俄羅斯的中青年也未必知道,譯文中同樣應予以說明。這就是譯者在譯本中加了許多注釋的原因,希望自己的善意並非多此一舉。俄文原著中也有極少的注釋,譯者在翻譯時如覺得有必要向中國讀者交代,就據實譯出,並標明“原書作者注”字樣。但凡譯者自己的注釋,則不予標明。
本書涉及自然科學各門類的知識相當廣博,以譯者的淺陋,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很多的,有時可能超過翻譯文學經典所遇的困難,需要查閱許多工具書和資料。即使這樣,仍然可能會出現譯者力所不逮的問題。對此,謹祈同行和方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