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指標手冊

《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指標手冊》主要反映國家科技部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家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和認證標準體系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該項目由中國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和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林學院共同完成,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結合我國國情林情,通過國際合作,建立我國具有自主型並與國際接軌、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中國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體系與森林認證體系。

基本介紹

  • 書名: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指標手冊
  • 作者:唐小平 趙有賢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英語
  • ISBN:9787030361622
  • 品牌:北京科瀚偉業
  • 外文名:Baseline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Criterion and Index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399頁
  • 開本:16
  • 定價:90.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指標手冊》是一個綜合性的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指標體系的知識庫,其通過來源開放性的手段,收集、整理、不斷完善全球不同人員所提出的可持續經營指標。同時,對於每個具體指標和潛在指標,都說明其理論依據、基本描述、套用方法、套用範圍、報告範例、不確定性和研究需求,以及參考文獻等內容,以提高全球對可持續林業管理的理解和實踐。與前述的標準與指標相比,《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指標手冊》不僅說明了每個標準與指標的含義、使用要求,而且還給出了理論依據、套用方法、範圍、報告範例、不確定性和研究需求以及參考文獻等。因此,《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指標手冊》集全球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作業層次人員的思想於一體的、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具有科普與指導意義的書籍,適用於不同人員閱讀與使用。

作者簡介

唐小平,1963年1月出生,湖南津市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註冊諮詢工程師(投資),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3年中南林學院畢業,同年分配到林業部調查規劃設計院工作。1995年任森林經理研究室臨時負責人,1997年任森林經理研究室主任工程師(副處級),1999年任森林經理研究室副主任兼主任工程師(主持工作),2000年任森林經理研究室主任兼主任工程師,2003年任濕地與野生動植物監測中心主任,2010年6月任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副院長。現兼任中國林學會森林經理分會理事,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理事,全國營造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

圖書目錄


綜述部分
1森林可持續經營概述
1.1概念
1.2內涵
1.3目標
2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體系研究
2.1相關概念
2.2性質
2.3尺度或水平
2.4研究方法與標準框架
2.5指標選擇
2.6意義與作用
3全球尺度標準與指標體系
3.1國際熱帶木材組織進程(ITTO PCI)
3.2泛歐赫爾辛基進程(PEF PC&I)
3.3蒙特婁進程(Montreal PCI)
3.4塔拉波托進程(TarapotoPCI)或亞馬孫行動(Amaronian Process)
3.5非洲乾旱地區進程(DZA C&I)
3.6近東進程(NEProcess)
3.7非洲木材組織進程(ATO Process)
3.8中美洲進程(Lepaterique PCI)
3.9亞洲乾旱地區進程(RIDF in Asia)
3.10國際進程比較分析
4國家尺度標準與指標體系
4.1澳大利亞AFS
4.2加拿大CAN/CSAZ809
4.3美國SFI、ATFS
4.4中國CCI
4.5馬來西亞MC&I
4.6日本
4.7韓國
5區域尺度標準與指標體系
5.1澳大利亞
5.2加拿大
5.3中國
6經營單位尺度標準與指標體系
6.1國際進展
6.2國內研究狀況
7結語與展望
7.1結語
7.2展望
標準部分
1生物多樣性
要素1.1生態系統多樣性
指標1.1.1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演替階段、齡級和林權的森林面積和百分比
指標1.1.2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齡級或演替階段保護地內的森林面積和百分比
指標1.1.3森林破碎化
要素1.2物種多樣性
指標1.2.1鄉土森林伴生種的數量
指標1.2.2法律或科學評估確定的有危鄉土森林伴生種的數量和狀態
指標1.2.3選定的森林伴生種的分布
指標1.2.4外來、入侵的森林伴生種數量
指標1.2.5以生物多樣性為重點的就地和遷地保護現狀
要素1.3遺傳多樣性
指標1.3.1有遺傳多樣性和當地適應基因型喪失風險的森林伴生種的數量和地理分布
指標1.3.2所選描述遺傳多樣性的代表性森林伴生種的種群水平
指標1.3.3以遺傳多樣性保護為重點的就地和遷地保護工作狀況
指標1.3.4各生態區內用材和瀕危樹種就地和遷地保護活動的數量
2生態系統狀況和生產力
要素2.1森林數量
指標2.1.1森林面積、百分比和用於木材生產的林地淨面積
指標2.1.2可用於木材生產的森林中用材和非用材樹種的活立木蓄積和年生長量
指標2.1.3鄉土和外來種人工林的面積、百分比和活立木蓄積
要素2.2森林產品
指標2.2.1木材產品的年採伐材積和占淨生長或可持續收穫量的百分比
指標2.2.2非木林產品的年收穫量
要素2.3森林動態
指標不同成因造成的森林面積增減
3森林生態系統健康和活力的保持
要素3.1生物因素影響
指標受超常生物因素影響的森林面積和百分比
要素3.2非生物影響
指標受超常非生物因素影響的森林面積和百分比
要素3.3森林更新
指標成功更新的伐區面積比例
4土壤和水資源的保護與維持
要素4.1保護功能
指標劃定或管理以保土固水為重點的森林面積和百分比
要素4.2土壤
指標能夠滿足作業規程或其他保護土壤資源相關法律要求的森林經營活動的比例
要素4.3水
指標4.3.1森林管理活動中符合作業規程或其他保護水資源相關法律的比例
指標4.3.2物化性質異常變化的林區水體面積或河流長度和百分比
指標4.3.3在過去20年中受到重大林分替代性干擾的流域比例
5維持森林對全球碳循環的貢獻
要素5.1增匯能力
指標5.1.1森林生態系統總碳庫和總通量
指標5.1.2森林生態系統碳含量的淨變化
指標5.1.3各齡級、林型森林生態系統碳貯量
指標5.1.4林產品總碳庫和總通量
要素5.2替代與減排
指標5.2.1標準使用森林生物質能源避免的化石燃料碳排放
指標5.2.2林業行業的碳排放
6保持和提高長期的多種社會經濟效益
要素6.1生產和消費
指標6.1.1木材產品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
指標6.1.2單位採伐蓄積創造的第二產業產值
指標6.1.3木材產品和非木產品的生產、消費及進出口
指標6.1.4非木質林產品及森林服務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
指標6.1.5未上市非木林產品及森林服務的價值
指標6.1.6回收和循環利用的林產品占總林產品消耗量的百分比
要素6.2林業行業的投資
指標6.2.1在森林經營、木材和非木材產業、以森林為基礎的環境服務、休閒及旅遊方面的年投資額支出
指標6.2.2林業相關研發、推廣和教育的年投入和支出
要素6.3就業和社區需求
指標6.3.1林業行業的就業
指標6.3.2森林型社區的就業率
指標6.3.3主要林業就業門類的平均工資、年均收入和年工傷率
指標6.3.4森林型社區低收入的發生率
指標6.3.5以保護國內供水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林地面積
指標6.3.6以林業為依存的社區適應力
要素6.4休閒和旅遊
指標6.4.1可用於公共遊憩和旅遊或專門用於旅遊或遊憩的森林面積和比例
指標6.4.2以遊憩和旅遊為目的的遊客數量、類型和分布以及相關設施的數量、類型和地理分布
要素6.5文化社會和精神需求及價值
指標6.5.1以滿足社會、文化及精神需求和價值為經營目的的森林面積和百分比
指標6.5.2對重要文化場所及特徵進行了確認、製圖並與相關民眾及官方進行了討論,以及在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
指標6.5.3森林對人類的重要性
要素6.6效益的可持續性
指標6.6.1相對於可持續採伐水平的木材年採伐量
指標6.6.2相對於可持續收穫水平的非木材林產品年收穫量
指標6.6.3資本收益
指標6.6.4生產力指數
要素6.7效益的分配
指標6.7.1各林木權屬的森林面積
指標6.7.2木材生產行業資金利益的分配
指標6.7.3木材生產行業當地企業創造的收入
要素6.8森林型社區的福利及復原力
指標6.8.1森林型社區的經濟多樣性指數
指標6.8.2森林型社區內的受教育程度
7森林保護和可持續經營的法規、體制和經濟框架
要素7.1法律框架(法律、法規、指南)支持森林保護和可持續經營的程度
指標7.1.1明確產權、提供適宜的土地權屬安排、承認當地居民的習俗和傳統權利、提供通過正當法律程式解決財產糾紛的途徑等的程度
指標7.1.2對定期森林相關規劃、評估,開展認同森林價值的政策審核(包括與相關的部門協調)等做出規定的程度
指標7.1.3為公眾參與相關森林公共政策和決策及公眾信息獲取提供機會的程度
指標7.1.4鼓勵採用森林經營最佳作業規程的程度
指標7.1.5對保護特殊的環境、文化、社會和/或科學價值做出森林管理規定的程度
要素7.2體制框架支持森林保護和可持續經營的程度
指標7.2.1對公眾參與活動和公眾教育、意識及推廣項目和提供森林相關信息做出規定的能力
指標7.2.2承擔和實施定期的森林相關規劃、評估和政策審核及跨部門規劃協調的能力
指標7.2.3開發和維持跨相關學科的人力資源技能
指標7.2.4為便利林產品和服務供給及支持森林經營,開發和維持高效的基礎設施的能力
指標7.2.5執行法律、法規和指南的能力
要素7.3經濟框架(經濟政策和措施)支持森林保護和可持續經營的程度
指標7.3.1通過投資和稅收政策及一種監管環境。這種監管環境認識到投資的長期性,允許資本回響市場信號、非市場經濟價值和公共決策流入和流出林業行業,以滿足長期的林產品和服務需求
指標7.3.2通過投資和稅收政策及一種監管環境。這種監管環境認識到投資的長期性,允許林產品的非歧視性貿易
要素7.4調查和監測森林保護和可持續經營的能力
指標7.4.1調查或描述指標的重要最新數據、統計資料和其他信息的範圍和可獲得性
指標7.4.2森林資源清查、評估、監測及其他相關信息的範圍、頻度和統計可靠性
指標7.4.3在調查、監測及報告成員國家的指標方面與其他國家的兼容性
要素7.5開展和套用以改進森林經營和提高林產品和服務供給為目的的研發的能力
指標7.5.1發展關於森林生態系統特徵和功能的科學知識
指標7.5.2開發一套方法,來計量環境、社會成本和利益並整合到市場及公共政策中,並在國家核算體系中反映森林相關資源的減少或恢復
指標7.5.3新技術和評估引進新技術帶來的社會經濟後果的能力
指標7.5.4加強預測人類干擾對森林影響的能力
指標7.5.5預測氣候變化對森林影響的能力
要素7.6當地居民傳統土地利用和基於森林的生態知識
指標7.6.1開展傳統土地利用研究的公有林地面積
指標7.6.2源自傳統生態知識(TEK)的當地居民收入
要素7.7公平有效的決策
指標7.7.1當地居民擁有的林地面積
指標7.7.2符合可持續森林經營法律法規及最佳經營作業的比率
翻譯對照表
一、名詞
二、機構名錄
三、報告名錄

序言

據2011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世界森林總面積40億公頃,占陸地總面積的31%。這些覆蓋在大地上的鬱鬱蔥蔥的森林,是自然界擁有的一筆巨大而又最為珍貴的“綠色財富”。森林是人類的搖籃,不僅持續地為人類提供著重要的生產生活物質,而且保障著無形的生態安全,承載著不斷向前發展的文明,具有其他資源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全球森林資源因採伐和自然損失而減少的趨勢有所放緩,但森林總量下降速度仍然高得驚人,過去10年中每年淨減少森林面積520萬公頃,森林可持續經營問題仍是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