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豆(薔薇科棋子豆屬植物)

棋子豆(薔薇科棋子豆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棋子豆(學名:Cylindrokelupha robinsonii (Gagnep.) Kosterm.)是豆科棋子豆屬植物。喬木,高8-9米,二回羽狀複葉,羽片1對;小葉3對,對生或近對生,橢圓形,披針形或倒卵形;花4-5朵組成頭狀花序,頭狀花序的梗長1-1.5厘米,再排成長達20厘米的腋生圓錐花序;莢果勁直,圓柱形,種子達7顆,兩端的陀螺形,中部的棋子形。

分布於越南。在中國分布於廣西、雲南南部等地。生長於海拔350-650米山谷密林中。也會散生在次生林林緣的坡地和排水好的坑邊。

棋子豆的大型種子富含澱粉,因此是有前途的經濟樹木之一。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植物毒性,

形態特徵

棋子豆是喬木,高8-9米,生長較快,播後十個月的棋子豆苗高平均1-2米;小枝圓柱形,棕色或微紅,無毛,具下部彎曲之葉痕。二回羽狀複葉,羽片1對;總葉柄長2-6厘米,頂端或上部及第一或第二對小葉著生處具扁平、圓形腺體;羽片軸長6-11厘米;小葉3對,對生或近對生,橢圓形,披針形或倒卵形,長5-14(-20)厘米,寬3-5(-10)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急尖,二側對稱或不對稱;側脈3-4對,顯著;小葉柄長4毫米。
花4-5朵組成頭狀花序,頭狀花序的梗長1-1.5厘米,再排成長達20厘米的腋生圓錐花序;花蕾卵狀圓柱形,長8-9毫米;花萼壺形或杯狀,長4.5-7毫米,無毛,萼齒不明顯;花冠漏斗狀或鐘狀,長(9-)12-15毫米,花冠管無毛,裂片狹,卵形或橢圓形,長4-5毫米,頂端及背部被絹毛,雄蕊管較花冠管短;子房無毛,子房柄長6-8毫米。莢果勁直,圓柱形,長10-20厘米,寬3-3.5厘米,果瓣革質,棕色;種子達7顆,兩端的陀螺形,高達2.5厘米,寬2.5厘米,中部的棋子形,高約2厘米,寬達3.5厘米,種皮脆殼質,棕色。種子發芽時子葉留土,胚軸長15厘米,淡綠色,禿淨。

產地生境

棋子豆分布於越南。在中國分布於廣西雲南南部等地。中國廣州華南植物園有引種栽培。
棋子豆生長於海拔350-650米山谷密林中。也會散生在次生林林緣的坡地和排水好的坑邊。喜陽光,喜濕。棋子豆目前仍處於野生狀態,分布較零散。

繁殖方法

棋子豆種子成熟在10月至11月。新鮮種子采後及時播種,不需要蔭蔽,不作任何處理亦能有較好的發芽率,地播的發芽率約為79%,盆播的發芽率約為51.5%至73%,平均61%,較低。地播較盆播高。棋子豆經蟲蛀的種子發芽率十分低,只有約7%,經蟲蛀的種子發芽後的生長亦相較於健康種子的生長差。種子播後約3個月開始發芽,4月至5月初大量發芽,發芽期長而且先後不一,因此棋子豆的幼苗的生長較不整齊,但生勢良好。棋子豆的幼苗耐陽光,育苗不用蔭蔽,但忌積水,在雨季時注意排水。

栽培技術

棋子豆喜濕潤,因此宜栽種於排水良好的壤土中,雨季時需要排水;陽光需充足。棋子豆粗生,無嚴重的病蟲害。

主要價值

棋子豆的澱粉及糖的含量約為69.4%,鮮樣品為39.7%(鮮樣品含水量為57.2%)。棋子豆的油的含量很低,只有0.49%,無氰酸。由於棋子豆的大型種子富含澱粉,因此是有前途的經濟樹木之一。

植物毒性

棋子豆種子有毒,動物適口性差,生的期子豆鼠類在餓極時也不食,煮熟後餓極時只食少量;每千克含100克的水提液,可使全部小鼠死亡,每千克含50克的劑量灌服,小鼠有輕微中毒表現,但未見死亡,每千克含70克的劑量,小鼠的死亡率為12.5%;水提後的渣配水磨糊,極量灌服,未見小鼠有中毒現象。棋子豆種子含有毒成分,但此成分易溶於水,經水煮後有可能作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