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子豆

大棋子豆

大棋子豆(學名:Cylindrokelupha eberhardtii (Nielsen) T. L. Wu)是豆科棋子豆屬植物。喬木,高10米。羽片2對,小葉3對,對生,長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漸狹,上面綠色,下面稍淡。花無梗,4-5,朵組成頭狀花序,再排成長約20厘米的狹圓錐花序,簇生於老枝上。莢果圓柱形,長20厘米,粗5厘米。種子大,兩端的彈頭狀,中部的棋子狀。果期1月。

分布於越南的北部,在中國分布於廣西西南部。原產地屬北熱帶氣候,但其抗寒力稍強,耐輕霜,不耐冰雪。喜濕潤環境,自然分布多為溝谷地及森林中的溪流旁(山谷水旁)。

大棋子豆種子內含豐富的澱粉,經濟效益高。根系發達,具固氮菌,花、果、葉等的凋落物量大,涵養水源及改良土壤的效益高。木材堅韌,宜作家具及農具等用。大棋子豆為稀有樹種,枝葉稠密,宜作生態園林中的二層林冠,也可孤植於生活小區及水濱等處。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米。小對羽片著生處以及第一對、有時第二對小葉著生處均有腺體;羽片2對,羽片軸長35厘米;小葉3對,對生,長圓形,長8-30厘米,寬5-1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上面綠色,下面稍淡,兩面均無毛;中脈居中,側脈6-11對;小葉柄長6毫米。
花無梗,4-5,朵組成頭狀花序,再排成長約20厘米的狹圓錐花序,簇生於老枝上;花萼杯狀,長約3毫米,裂齒三角形;花冠漏斗形,長11-12毫米,被絹毛,裂片長卵形,長3-3.5毫米,頂端急尖;雄蕊管約與花冠管等長;子房無毛,長約2.5毫米,子房柄長約4毫米。莢果圓柱形,長20厘米,粗5厘米,基部稍收窄,成熟後沿背腹兩縫線開裂,果瓣棕色,近木質,厚約,毫米,被糠粃狀鱗片;種子大,兩端的彈頭狀,直徑4厘米,高6厘米,中部的棋子狀,直徑4厘米,高4.5厘米。果期1月。

生長環境

大棋子豆原產地屬北熱帶氣候,但其抗寒力稍強,能耐較長期5-6℃的平流型低溫及短期0℃左右低溫,耐輕霜,不耐冰雪。喜濕潤環境,自然分布多為溝谷地及森林中的溪流旁(山谷水旁),年平均相對濕度多在70%以上,忌乾風。較耐陰,幼齡樹在密林中生長良好;成齡樹也宜在稀疏遮陰下生長,但在全光照下,也能正常生長。對士壤肥力的要求稍高,原生地為肥力較高的森林土壤,在低丘的黏土裡,也能生長良好,喜酸性土,石灰山未見,乾旱貧瘠地不宜。

分布範圍

大棋子豆分布於越南的北部,在中國分布於廣西西南部。自然分布區的範圍較窄,約為北緯21°至22.5°。

繁殖方法

用播種繁殖。果實的採收調製和種子貯藏用採種鉤刀從果柄處鉤落,也可在樹上搖動震落。果體大而沉重,脫落時可能傷人,應注意安全。採回的莢果置日光下曝曬1-2日或攤於室內晾乾,俟開裂後剝去果莢,即得種子,鮮果出種率約65%。種子淨度達100%。含水率35-45%,忌日曬,不能脫水。種子千粒重35-95千克,每千克有種子10-28粒。9月下旬以前調製出的種子可以隨采隨播,10月中旬以後調製出的種子,可用濕沙貯藏至次年3月春暖後播種。種子混沙的貯藏期約為8個月發芽和播種種子休眠現象不明顯。發芽時日均溫需在20℃以上。在適宜的氣溫下,發芽全程為半個月。如果秋播後遇到低溫,種子會延遲至次年春暖後發芽。播種時日均溫28℃。播後10天開始萌發,發芽後第2天進入萌發盛期,第15天發芽終止;從發芽之日至高峰期的6天發芽百分數為71%。從播種之日起算,25天發芽率為78%。留土萌發。胚根萌發後第4-5天第4-5後幼芽出士,14-15天發生初生葉。條播。每平方米約播50-70粒,覆土2.5-3厘米,行間蓋草保濕。

栽培技術

大棋子豆的1年生苗可出圃。間種高稈綠肥可以促進苗高生長。用於園林綠化的,需移植2-3次,培育枝下高2米以上的大苗,方可出圃定植。苗期注意防霜。中國北回歸線以南以及西南部的右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河谷地,可以在露地安全越冬,華南北部,需選擇小環境,防寒越冬。

主要價值

大棋子豆種子內含豐富的澱粉,經濟效益高。大棋子豆樹上經常保持有新舊2年生的葉片,生態效益高。果大如圓柱,長達30厘米,中部種子如大型象棋子,觀賞價值高。根系發達,具固氮菌,花、果、葉等的凋落物量大,涵養水源及改良土壤的效益高。壽命長,百年生老樹不衰。具萌芽性,可以修枝整形。木材堅韌,宜作家具及農具等用。大棋子豆為稀有樹種,枝葉稠密,宜作生態園林中的二層林冠,也可孤植於生活小區及水濱等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