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果(蓮霧異名)

棉花果(蓮霧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棉花果在台灣的說法叫“蓮霧”,大陸則多稱之為“洋蒲桃”。學名Syzygium samarangense(Bl. )Merr. et Perry,是桃金孃科蒲桃屬的熱帶果樹。大陸的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南部也有栽培。是台灣最重要的經濟果樹之一。

基本介紹

基本資料,形態特徵,產地分布,主要價值,

基本資料

棉花果
十七世紀時,蓮霧由荷蘭人引進台灣,初期作為庭院觀賞樹種植,直到近幾十年才因管理技術的改革,晉升為台灣最重要的經濟果樹之一。
目前全世界以台灣所生產的蓮霧品質最高,台灣各地所生產的蓮霧,因各地環境條件的不同,以屏南地區的品質最好,其中尤以南州、林邊附近更為之最。蓮霧在台灣總栽培面積約為八千多公頃,屏東縣七仟多公頃為最多,其次為高雄縣、宜蘭縣、嘉義縣、台北縣。本鄉-南州鄉所栽種面積已近八佰公頃,幾近全台之十分之一。

形態特徵

蓮霧成年樹高3米,在東南亞地區,3-4月份開1次花,5-6月果實成熟,7月下旬開2次花,8-9月果實成熟,12月份還有開花結果。一般果重70-80克。在台灣省蓮霧栽培多實行產期調節,每年4-6次開花結果,一畝產5000公斤。
喬木,高12米;嫩枝壓扁。葉片薄革質,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0-22厘米,寬5-8厘米,先端鈍或稍尖,基部變狹,圓形或微心形,上面乾後變黃褐色,下面多細小腺點,側脈14-19對,以45度開角斜行向上,離邊緣5毫米處互相結合成明顯邊脈,另在靠近邊緣1.5毫米處有1條附加邊脈,側脈間相隔6-10毫米,有明顯網脈;葉柄極短,長術過4毫米,有時近於無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長5-6厘米,有花數朵;花白色,花梗長約5毫米;萼管倒圓錐形,長7-8毫米,寬6-7毫米,萼齒4,半圓形,長4毫米,寬加倍;雄蕊極多,長約1.5厘米;花柱長2.5-3厘米。果實梨形或圓錐形,肉質,洋紅色,發亮,長4-5厘米,頂部凹陷,有宿存的肉質萼片;種子1顆。花期3-4月,果實5-6月成熟。

產地分布

原產馬來西亞及印度。我國廣東、台灣及廣西有栽培,供食用。

主要價值

蓮霧周年常綠,也是家庭綠化樹。樹姿優美,花期長、花濃香、花形美麗。掛果期長,果實纍纍,果形美,果實呈鐘形,果色鮮艷奪目,果肉海綿質,略有蘋果香氣,味道清甜,清涼爽口,品種有乳白色、青綠、粉紅、深紅色。蓮霧味甘,性平,營養成分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糖類、維生素B、C等,帶有特殊的香味,是天然的解熱劑。由於含有許多水分,在食療上有解熱、利尿、寧心安神的作用。
蓮霧的花 蓮霧性喜溫暖怕寒冷,生長最適氣溫為25—30℃,喜好濕潤的肥沃土壤,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砂土、粘土、紅壤和微酸或鹼性土壤均能種植,但要做好整枝
修剪、營養管理、灌溉排水、防寒及產期調節等。另外,疏花疏果、套袋以及戴手套採收作業和田邊集貨等都是台灣蓮霧商品化強調的技術環節。專業人士認為,這是果樹科技研究成果的結晶之一,沒有這一項栽培技術的提高蓮霧可能還停留在庭院栽培的狀態。蓮霧結果較快,一般在栽種的翌年便能結出少量的的果實,以後逐年增加,一株樹齡10多年的蓮霧每年可採收三、四百公斤果實。
蓮霧是一種可治多種疾病的佳果,性味甘平,功能潤肺、止咳、除痰、涼血、收斂。主治肺燥咳嗽、呃逆不止、痔瘡出血、胃腹脹滿、腸炎痢疾、糖尿病等症。用果核炭研末還可治外傷出血、下肢潰瘍。另外,台灣民間有“吃蓮霧清肺火之說”。人們把它視為消暑解渴的佳果,習慣用它煮冰糖治乾咳無痰或痰難咯出。
蓮霧果實中空(也有實的),狀如蠟丸,在宴會席上人們還喜歡用它作冷盤,是解酒妙果。它淡淡的甜味中微帶點酸,有一股蘋果的清香,食後齒頰留芳。在蓮霧中心挖個洞,塞進肉茸,用猛火蒸約10多分鐘,是台灣著名的傳統名吃,美其名曰“四海同心”。用蓮霧切片放鹽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連同小黃瓜、紅蘿蔔片同炒,不但色、形、味俱佳,而且清脆可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夏令食療佳肴。蓮霧不耐貯藏,一般室溫下只能貯存一周,採收包裝後宜立即送往市場出售。蓮霧以鮮果生食為主,也可鹽漬、糖漬、制罐及脫水蜜餞或製成果汁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