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竹(梵淨玉山竹)

龍頭竹

梵淨玉山竹一般指本詞條

龍頭竹(學名:Bambusa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是禾本科、簕竹屬灌木或喬木狀竹類植物,地下莖合軸型。竿叢生,竿稍疏離,高可達15米,尾梢下彎,節間深綠色,竿壁稍厚;節處稍隆起,竿基數節具短氣根,分枝常自竿下部節開始,主枝較粗長。籜鞘早落,先端在與籜片連線處呈拱形,但在與籜耳連線處作弧形下凹;籜耳甚發達,彼此近等大而近同形,長圓形或腎形,斜升,籜舌邊緣細齒裂,籜片易脫落,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脈間密生暗棕色小刺毛,葉鞘初時疏生棕色糙硬毛,後變無毛;葉耳常不發達,多為寬鐮刀形,葉舌截形,全緣;葉片窄被針形,兩表面均無毛,先端漸尖具粗糙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而兩側稍不對稱,假小穗以數枚簇生於花枝各節;小穗稍扁,含小花,基部托以數片具芽苞片;外稃背面近頂端被短毛,內稃略短於其外稃,花柱細長,柱頭短。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多生於河邊或疏林中。亞洲熱帶地區和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有分布。

竿為建築、造紙用材,也可做果園的香蕉支柱用材。下列兩個栽培品種很有觀賞價值,宜選作我國南方園林的觀賞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狀竹類,地下莖合軸型。竿叢生,竿稍疏離,高8-15米,直徑5-9厘米,尾梢下彎,下部挺直或略呈“之”字形曲折;節間深綠色,長20-30厘米,幼時稍被白蠟粉,並貼生以淡棕色刺毛,老則無粉無毛,竿壁稍厚;節處稍隆起,竿基數節具短氣根,並於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分枝常自竿下部節開始,每節數枝至多枝簇生,主枝較粗長。籜鞘早落,背面密生脫落性暗棕色刺毛,乾時縱肋稍隆起,先端在與籜片連線處呈拱形,但在與籜耳連線處作弧形下凹;籜耳甚發達,彼此近等大而近同形,長圓形或腎形,斜升,寬8-10毫米,邊緣具彎曲細繸毛;籜舌高3-4毫米,邊緣細齒裂,並被極短的白色細纖毛;籜片直立或外展,易脫落,寬三角形至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脈間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尤以其基部更密,先端的邊緣內卷形成堅硬的銳尖頭,基部稍作圓形收窄,且其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的一半,邊緣在近基部處具彎曲細繸毛。葉鞘初時疏生棕色糙硬毛,後變無毛;葉耳常不發達,若存時,多為寬鐮刀形,邊緣無毛或僅具少數繸毛;葉舌高1毫米或更低,截形,全緣;葉片窄被針形,一般長10-30厘米,寬13-25毫米,兩表面均無毛,先端漸尖具粗糙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而兩側稍不對稱,小橫脈在葉下表面略微可見。
假小穗以數枚簇生於花枝各節;小穗稍扁,狹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3.5厘米,寬4-5毫米,含小花5-10朵,基部托以數片具芽苞片;小穗軸節間長1.5-3毫米;穎1或2片,背面僅於近頂端被短毛,先端具硬尖頭;外稃長8-10毫米,背面近頂端被短毛,先端具硬尖頭;內稃略短於其外稃,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鱗被3,長2-2.5毫米,邊緣被長纖毛;花葯長6毫米,頂端具一小簇短毛;花柱細長,長3-7毫米,柱頭短,3枚。

主要變種

黃金間碧竹(栽培型)(廣東)青絲金竹(廣東)竿黃色,節間正常,但具寬窄不等的綠色縱條紋,籜鞘在新鮮時為綠色而具寬窄不等的黃色縱條紋。我國廣西、海南、雲南、廣東和台灣等省區的南部地區庭園中有栽培。
大佛肚竹(栽培型)竿綠色,下部各節間極為短縮,並在各節間的基部腫脹。華南以及浙江、福建、台灣等省的庭園中栽培。1906年出版的((印度樹木志》(Indian Trees)一書中,D. Brandis根據緬甸撣邦北部花園中所栽培的“Wamin”而在685頁首次描述這一觀賞竹。他當時也曾指出其竿籜與龍頭竹的相似。 1913年,E. G. Camus將該竹歸隸於簡竹屬下作為一個種,但是否應屬箣竹屬的種類,他仍然表示懷疑,故在其學名上加有“?”問號。直到1966年,F. A. A. McClure才正式確定它為龍頭竹的一個栽培型。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多生於河邊或疏林中。亞洲熱帶地區和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有分布。

繁殖方法

分株或扦插繁殖。

主要價值

竿為建築、造紙用材,也可做果園的香蕉支柱用材。下列兩個栽培品種很有觀賞價值,宜選作我國南方園林的觀賞竹種。
竹叢優美,常用於園林造景,宜植於庭院池邊、亭際、窗前、山石間,或成片種植。栽培品種黃金間碧竹和大佛肚竹均為著名觀賞竹,栽培更為廣泛。
作為大熊貓的主要食物資源之一,能保證大熊貓的食物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