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小檗(學名:Berberis xanthoclada C. K. Schneid.)常綠灌木;木材和內皮黃色;枝有刺,刺為一種變態葉所變成;葉為單葉,葉片與葉柄接連處有節;花黃色,單生或叢生或為下垂的總狀花序;萼片6,下有小苞片2-3;花瓣6,基部常有腺體2;雄蕊6,有敏感,觸之則向上彈出花粉;花葯活板狀開裂;果為漿果,有種子1至數顆。花期4-5月,果期6-9月。生於山坡灌叢中、林下、箭竹叢中。海拔1300-2600米。分布於中國貴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2.5米。老枝暗灰色,具條棱,無疣點,幼枝棕黃色,明顯具棱槽,光滑無毛;莖刺圓柱形,與枝同色,長1-3厘米,但老枝通常無刺。葉薄革質,橢圓形或闊橢圓形,偶有卵形,長4-8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基部漸狹,上面亮暗綠色,中脈明顯凹陷,側脈清晰可見,背面黃綠色,不被白粉或偶微被白粉,中脈明顯隆起,側脈微隆起,兩面網脈不顯,葉緣平展,每邊具12-25刺齒;葉柄長2-4毫米。花2-6朵簇生;花梗長8-13毫米,帶紅色;花黃色;小苞片披針形,長4-5毫米,寬約1.5-2毫米;萼片2輪,外萼片披針形,長5-9毫米,寬2-3.5毫米,內萼片倒卵狀長圓形,長8-10毫米,寬4-5毫米,先端鈍;花瓣倒卵形,長約5毫米,寬2.2-3毫米,先端缺裂,基部縊縮呈爪,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3-4毫米,藥隔先端延伸,平截;子房含胚珠3枚,具短柄。漿果橢圓形,黑色,頂端具短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300-2600米的山坡灌叢中、林下、箭竹叢中。
主要價值
【醫藥】根:清熱燥濕,瀉火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