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棱羊肚菌

梯棱羊肚菌

梯棱羊肚菌是近年來我國菇民成功馴化的一個重要羊肚菌品種,因該品種的菌蓋表面從上至下明顯的脊和脊與脊之間的橫隔,使其如梯子一般而得名。該種在我國四川、雲南、鄂西南地區分布。該品種在分類上屬於黑色羊肚菌直系,是中國羊肚菌人工栽培的主要品系。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Morchellaimportuna
  • :真菌界
  • 子囊菌門
  • 盤菌綱
  • :盤菌目
  • :羊肚菌科
  • :羊肚菌屬
  • :梯棱羊肚菌
  • 分布區域:歐亞美州廣泛分布
  • 中文學名:梯棱羊肚菌
  • 二名法:Morchella importuna
概念解釋,生物特性,

概念解釋

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
梯棱羊肚菌
人工種植的梯棱羊肚菌(劉偉 2015拍攝)
詞源:importuna原有“武斷的”,“不替別人著想的”意思,願意是指該種很容易侵襲農場或森林裡的木質房屋造成破壞營養而引起農場主及房東不爽。中文根據該種的菌蓋特徵,因垂直的脊和脊與脊之間的橫隔,命名為“梯棱羊肚菌”,也有人稱之為梯紋羊肚菌。

生物特性

形態特徵:子囊果6.0-20.0cm高,菌蓋3.0-15.0cm高,最寬處2.0-9.0cm,圓錐形至寬圓錐形,偶見卵圓形;12-20條豎直方向的主脊,以及大量交錯的橫脊,呈現出梯子一樣的階梯狀;菌柄與菌蓋連線處有2-5mm深,2-5mm寬的凹陷;脊光滑或具輕微絨毛,幼嫩時蒼白色至深灰色,隨著成熟逐漸變為深灰棕色至近乎黑色;幼嫩時脊整體上鈍圓狀,成熟後變得銳利或侵蝕狀;凹坑在各個發育階段上呈豎直方向延展,光滑或具輕微絨毛,老熟後呈開裂狀,從幼嫩時的灰色至深灰色隨著成熟逐漸變為棕灰色、橄欖色或棕黃色;菌柄3.0-10.0cm高,2.0-6.0cm寬,通常基部成棒狀至近棒狀,表面光滑或偶見白色粉狀顆粒,成熟過程中逐漸發育有縱向的脊和腔室,特別是在菌柄基部的位置;菌柄白色至淺棕色,菌肉白色至水浸狀棕色,中空,1-3mm厚,菌柄基部有時呈疊狀腔室;不育的內層表面白色,具絨毛;八孢子囊孢子,18-24×10-13μm,橢圓形,光滑,同質;子囊125-300×10-30μm;圓柱形頂端鈍圓,無色;側絲150-250×7-15μm,圓柱形具圓形到近棒狀、近錐形或近紡錘狀的頂端有隔,2%的KOH呈無色至棕褐色;不育脊上的剛毛125-300×10-35μm,有隔,2%的KOH無色或棕色至棕褐色,頂端細胞圓柱狀具圓形頂部,近頭狀、頭狀、近圓錐狀或近紡錘狀。
梯棱羊肚菌
梯棱羊肚菌的形態
生境:常發生在太平洋西北部和加利福尼亞北部的花園、莊園、木材廠和城市綠化林下,每年的3月至5月發生,該種也被認為是很明顯的腐生型羊肚菌品種,即便是少量的標本曾報導與相關樹木有一定的關係,曾被認為是“最易成功栽培”的羊肚菌品種之一。
評述: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對應的是系統發育學種中的Mel-10,該種區分於黑羊肚菌類群中其他品種的主要特點及菌蓋表面像梯子一樣的規律橫隔,豎直方向上的凹坑和脊,以及它的棲息地是園林綠化區、種植園和木屑堆置場、花園等;據我們調查,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和雲南的一些高山地區,海拔通常在800-1200米的闊葉林、混交林下。該品種在我國的雲南、四川和湖北高海拔地區均有分布。
梯棱羊肚菌
成熟採摘的梯棱羊肚菌
該品種也是近年來我國大面積馴化推廣種植的菌種,如梯棱羊肚菌1
號,梯棱羊肚菌3號和新近馴化的梯棱羊肚菌4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