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梭魚養殖技術
- 外文名:Sphyraenus
- 別稱:肉棍子、紅眼魚、赤眼梭、紅眼鯔
- 科:鯔科
- 界:動物界
- 中國分布:沿海,南起海南,北至旅順、丹東
- 適應水溫:1℃—30℃
- 最適溫度:12℃—25℃
生活習性
梭魚的繁殖季節各地有異,渤海灣為4月底到6月初,浙江為4月初至5月初。性成熟年齡雄魚為2~3齡,雌魚為3~4齡。幼魚以浮遊動物為食,成魚以硅藻和小型生物為食。人工飼養時可投餵米糠、豆餅及酒糟等飼料。每年定期結群到港灣河口處產卵。
人工繁殖
親魚培育池的鹽度一般以10‰左右為宜。在淡水或3‰以下低鹽度水中養成的梭魚,催產前必須經過“鹽水過渡”。在春季強化培育期間,必須定期向池中加注新鮮海水,有利於親魚的性腺發育。
雄魚選擇以輕壓腹部近生殖孔處有濃稠乳白色精液流出為好。雌魚應選擇腹部膨大柔軟而富彈性感,生殖孔紅潤略突出者。並用取卵器插入生殖孔從卵巢取卵進行肉眼和顯微鏡觀察,如卵呈米黃色,飽滿而有光澤和周圍有1個半透明的圈,卵徑0.60毫米以上,卵粒間粘連鬆弛,放入水中攪動能散開的,可選作催產用的親魚。催產親魚的雌雄比例一般為1:1.5,如雄魚成熟較差,可適當提高比數。
催產劑有鯉魚、梭魚的腦垂體,每千克體重劑量15~30毫克;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3500~3000國際單位;或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100~300微克。單獨或混合使用,一般採用1次或2次注射。成熟的卵子,在顯微鏡下觀察為圓潤飽滿,晶瑩透明,有1個油球,成熟的精液上放1滴海水,在顯微鏡下觀察,精子急劇竄游的質量好,即可擠卵子、精子進行人工授精。
受精卵在鹽度10‰以下為沉性,在13‰左右為半浮性,在15‰以上為浮性。因此,靜水孵化鹽度應在15‰以上,流水孵化鹽度在7‰~13‰,pH7~9,水溫14~240C。孵化時間一般為35~56小時。
苗種培育: 孵化後4~5天的魚苗,卵黃囊已縮小,魚體能平游,開口並攝取餌料。此時魚苗移入育苗池內培育。魚苗下池前4~5天施肥,然後放苗,每畝放苗7~8萬尾。換水條件好的池內,入苗數量可適當增加。早期以施肥和潑灑豆漿為主,後期用豆餅糊直接投餵魚苗。每日投餵2次,飼料潑灑於池周圍的淺水區域。魚苗下池時水較淺,隨著魚苗的生長,應逐步向池中加水。飼養1個月左右,梭魚苗達2.5~3厘米時,可進行拉網鍛鍊,並及時分塘進行魚種培育。
飼養管理: 梭魚單養每畝放養6000~7000尾,當年可培育成12厘米左右的魚種。也可同蝦混養,每畝放養500尾。低鹽度海水或淡水池內可與淡水魚混養。可人工投餵米糠、豆餅、花生餅或酒糟等。作為港養或池塘養殖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