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香菊

梨香菊

花白色,略有淺淡黃色,素潔淡雅,舌狀花多輪,中細管瓣、匙瓣、平瓣。瓣端略鈍或有尖,管瓣略直較短,平展或散射,先端有匙裂,花瓣上有條溝,外層長,中、內層短,全花是平盤狀,芍藥型。中花輪,花徑13-15厘米,開足不露心或有極少心。正葉,葉脈清楚,葉邊緣有鋸齒,株莖中粗,中偏高。中晚花期,生長勢中,菊中上品。倘若將手掌輕放花上片刻,嗅之似有鴨梨的香氣,初開味較濃,故名梨香菊。

范煙橋的《茶煙歇》這樣記載:任群味知愛菊成癖,四方物色,不惜巨金羅致,以是東南侍佳色,盡萃於是,最饒別致者,一為“梨香菊”形如磬,瓣脈細密,色紅白,嗅之不甚有香,以指略著花瓣聞之,得異香,與雪梨無殊。

此外,《藝壇百影》是1982年中州書畫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逸梅,也對梨香菊進行了相關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梨香菊
  • 拉丁學名:Dendranthema sapor pyri sineo
  • 別稱:白梨香、百里香、香百里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菊目(Asterales)
  • :菊科(Asteraceae)
  • :菊屬 (Chrysanthemum)
  • :梨香菊
  • 分布區域:主要產自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脈 
歷史淵源,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栽培技術,一、土地要求,二、繁殖方法,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主要成分,藥用價值,

歷史淵源

香菊,清朝皇宮禁苑的名種。清初,據傳太后眼疾有人進宮獻此香菊,因有奇效而頗受讚賞。同時又因此菊有類似鴨梨的味道,進而又有“梨香菊”的稱謂。此菊曾植於宮中,因軍功卓著賞賜於張勛,因張勛乃一介武夫,對此菊中上品不甚重視,而後流傳民間。
清末太平天國攻陷南京,為了保護這種菊花中的稀世真品,剪紙世家張姓家族族人從蘇州攜此菊逃難,後不知所蹤。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太行山脈西柏坡附近又出現此菊,當地老百姓都說是毛澤東等黨中央的高級領導中有人輾轉得到此菊並傳於西柏坡,後因戰爭此菊又流落於民間。

形態特徵

梨香菊株型直立, 高80cm左右,莖粗而硬直。葉厚硬,不披散下垂,缺裂淺而圓,柄較短,色深而有光澤。花期較晚,一般開花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花序較大,平均直徑5.5cm左右,花序初開,花捎呈粉紅,開到中期,白色間黃,舌狀花瓣完全展開後,變成雪白色,具有特殊芳香,為藥用菊花一個新的種質類型。
開放的梨香菊開放的梨香菊

生長環境

梨香菊初花期在10月20日左右,11月10日左右約有50%的花序開放,花期持續到12月上旬。由於梨香菊花期較晚,通過對11月分露地自然氣溫的監測,發現氣溫3℃時,梨香菊花蕾就不能正常開放,氣溫下降到0℃時梨香菊的花瓣出現低溫冷害(見下表)。露地種植採花的適宜地區為,在11月20日前種植地氣溫必須在6℃以上。梨香菊採用設施栽培,全國各地均可,只要花期氣溫10℃以上就能正常採花。
自然低溫梨香菊生長、開花表現
溫度
10℃
6℃
3℃
0℃
梨香菊
生長表現
正常
植株表現正常,花蕾開放很慢
生長較緩慢,花期滯後,少量葉片皺縮、萎蔫,少量花瓣褐化。花蕾就不能正常開放。
30%以上的葉片皺縮、萎蔫,花瓣明顯褐化,出現冷害。

栽培技術

一、土地要求

種植地宜選擇土層較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陽光充足的肥沃砂壤土。翻地深度一般不低於20cm,採用平畦。結合耕地施入基肥,每0.667hm施入農家肥不少於2000公斤和20公斤的複合肥或磷肥,根據土壤肥力可以施入高溫滅菌的顆粒雞糞100-300kg/0.667hm。

二、繁殖方法

插穗選擇半木質化的新生枝條,剪留5-8cm長,速蘸500x10NAA或300x10NAA中浸泡插穗下部10分鐘,帶葉扦插,隨采隨插。扦插在厚15cm河沙基質上,扦插密度為2cmX3cm株行距,每平米插1500根左右,定時噴霧,保持濕度在80%以上,15天左右生根,生根後逐漸減少噴霧次數,進行煉苗,25-30天后即可大田移栽,定植後及時澆水。

管理技術

1)、定植:按株行距45x60cm進行定植,畝栽苗2500株左右。
2)、中耕除草 菊花是淺根性植物,移栽後約經7~10天的緩苗期,即可進入正常生長。此時應及時中耕除草,中耕不宜過深,只宜淺松表土3~5cm,使表土乾松,底下稍濕潤,促使根向下扎,並控制水肥,使地上部生長緩慢,俗稱“蹲苗”。以利於菊苗生長。此外,每次大雨後,為防止土壤板結,可適當進行一次淺中耕。
3)追肥 菊花根系發達,入土較深且細根多,需肥量大,為喜肥作物。但前期氮肥不宜過多,以防徒長,後期容易染病而減產。肥料應集中在中期施用,促使髮根,增加花枝。合理增施磷肥可使菊花早現蕾,早開花,結蕾多。具體操作時應實行氮、磷、鉀肥相結合,農家肥與化肥相結合的原則。追肥主要分三個時期,分別稱促根肥、發棵肥和促花肥。
4)適時打頂 打頂是促使菊花主桿粗壯,分枝增多,減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產量的關鍵措施之一。在菊花生長過程中,除移栽時要打一次頂外,在大田生長階段一般要打2次頂,促使多分枝。此外,還要摘除瘋長枝條。
(5)澆水 移栽時,應灌水以保證幼苗成活:緩苗後要少澆水,6月下旬後天旱和追肥後要及時澆水。花蕾形成期、花蕾期和開花期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度。在雨季應及時排水,以防積水爛根。

病蟲害防治

梨香菊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有枯斑病、病毒病,蟲害主要是蚜蟲。
枯斑病(Septoria chrysanthemella Sacc.)又名葉枯病。一般於4月中、下旬發生,一直為害到菊花收穫。植株下部葉片片首先發病,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紫褐色病班,大小不一,中心呈灰白色,周圍褪綠,有一塊褐色圈。後期葉片病斑上生小黑點(病原分生孢子器),嚴重時病斑匯合,葉片變黑幹革命枯,懸掛在莖稈上.4~9月雨水較多時,發病嚴重。防治方法:在最後一次菊花採摘後,即割去地上部植株,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菌源:選健壯無病的菊花種苗,培育壯苗;適施氮肥,雨後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輕危害;發病初期,摘除病葉,並交替噴施l:1:100波爾多液和50%托布津1000倍液,選晴天,在露水乾後噴藥,每隔7~10天一次,續噴3次以上。
病毒病 發病植株,其葉片有褪綠斑,嚴重時葉片乾枯,植株矮小或叢枝,枝條細小,開花少,花朵小,產量低。7-8月高溫季節發生嚴重,發病時植株生長緩慢。防治方法:套用脫病毒品種或選育抗病的優良品,冬季清除腐植枯葉,集中銷毀;及時治蚜防病,發病後可噴25~50ppm濃度的農用鏈黴素溶液或病毒靈800倍溶液防治。
蚜蟲[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Gillette)] 9~10月間集中於菊嫩梢,花蕾和葉背為害,吸取汁液,使葉片皺縮,花朵減少或變小。菊蚜一年發生20多代。防治方法:消除雜草,忌與菊種植物連作和間套作;發生期噴40%樂果2000倍液,每隔7天左右一次,連續噴2~3次。

主要成分

(1)揮髮油含量高:“梨香菊”為濃香型菊花類型,揮髮油含量高達1.59%,是我國主要藥用菊花杭白菊、祁白菊、濟菊、亳菊、懷菊、滁菊等的3-10倍。鮮花芳香馥郁,花乾後香味不減。
(2)綠原酸、黃酮類成分含量高:“梨香菊”的綠原酸含量為0.36%,比《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版)規定0.2%的標準高出近1倍,與含量最高的祁白菊、濟菊相當;總黃酮含量為5.1%,是目前我國藥用菊花中黃酮類成分含量最高的類型。

藥用價值

梨香菊的花和莖中含有揮髮油,並且有腺嘌呤、膽鹼、水蘇鹼、菊苷、人體必需的胺基酸、黃酮類以及微量元素,維生素B等。分析其藥理作用,一是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有抑制作用。高濃度在體外有抗病毒、抗螺旋作用。二是能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且有抗炎作用。菊花對冠心病患者的胸悶、心悸、氣急、頭暈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對高血壓病患者的頭痛、眩暈、失眠有一定的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