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炭疽病

梨炭疽病

梨炭疽病,該病屬於真菌病害,病菌具潛伏侵染特性,染病後大多在成熟時發病,有的在貯藏期發病,但貯藏期不傳染。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梨炭疽病
  • 拉丁學名:圍小叢殼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無性階段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 別稱:苦腐病
  • 亞門:子囊菌亞門
  • 英文名:Pear anthracnose
  • 病原分類地位:無性階段為半知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梨
  • 主要為害部位:果實
危害症狀,症狀表現,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近成熟期和貯藏期果實。病斑圓形,褐色,軟腐,明顯下陷,中央長出大量輪紋狀排列隆起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潮濕時從中溢出緋紅色粘液——分生孢子團。後期全果腐爛,有的失水下縮成僵果,常成為翌年的初浸染源。

症狀表現

果實多在生長中後期發病。起初,果面出現淡褐色水漬狀小圓斑,隨著病斑逐漸擴大而顏色也逐漸加深,病部軟腐下陷,病斑表面顏色深淺交錯呈明顯同心輪紋。病斑表皮下有許多褐色隆起小粒點,後變黑色。有時排列成同心輪紋狀。隨著病斑的繼續擴大,病部腐爛入果肉直到果心,使果肉變褐色,有苦味。果肉腐爛常呈圓錐形。嚴重時,可使果實全部腐爛。最後引起落果,或在枝上乾縮成僵果。

傳播途徑

以菌絲體在病組織內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蟲傳播,一年內條件適宜時可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浸染,一直延續到晚秋。病菌具有潛伏浸染特性。

發病條件

該病的發生、流行與氣候、栽培條件、樹勢及品種有關。高溫、高濕,特別是雨後高溫利於病害的流行,所以降雨多而早的地區和年份發病重。樹勢弱、枝葉茂密、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結果過多、炭疽病發生嚴重。一般7~8月為盛發期,貯藏期若遇高溫、高濕,易發病而造成果實腐爛。

防治方法

(1)加強培管,增強樹勢。
(2)徹底清除菌源。去除病僵果、病果台、枯枝、病蟲枝等。發芽前全園噴灑剷除劑。
(3)藥劑防治。落花後噴1次藥,以後隔半月1次,連續3~4次(可結合其他病害防治進行)。藥劑有:炭疽福美、苯菌靈、多菌靈、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4)早期果園可以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48%毒死蜱乳油1500倍。6月20日前後噴1(0.7硫酸銅+0.3%硫酸鋅):3:260倍波爾多液+1.8%阿維菌素乳油4000倍(現配現用)。7月5日前後噴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700倍+25%咪鮮胺乳油1500倍+2.5%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7月中旬噴1(0.7硫酸銅+0.3%硫酸鋅):3:240倍波爾多液。8月上旬噴25%溴菌腈可濕性粉劑1200倍+1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4000倍+3.2%甲維鹽?高氯乳油1000倍。8月下旬噴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
(4)果實套袋保護,套袋前噴一次退菌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