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桐鄉

梓桐鄉

梓桐鎮是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轄鎮。清屬綏定府寶芝鄉,1935年改為梓桐廟,1952年析碑廟、北山、鹿鳴、泥龍、慶雲5個鄉建梓桐鄉,1958年改梓桐公社,1984年復梓桐鄉。2013年7月,原達縣撤縣設區,將原達縣所轄碑廟鎮江陵鎮北山鄉安雲鄉、梓桐鄉、金石鄉青寧鄉龍灘鄉檬雙鄉等9個鄉(鎮)劃歸通川區。2015年5月,撤銷梓桐鄉,設立梓桐鎮。

梓桐鎮位於通川區北部,距城市中心60公里。面積29.8平方公里,人口1.6萬。達(川)通(江)公路過境。轄兩河村、魚河村、洞溝村、峽谷村、呂成村、天生村、寶泉村、英龍村、高樓村、三台村10個村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梓桐鎮
  • 外文名稱:Zitong
  • 別名:梓桐廟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兩河、魚河、洞溝、峽谷、呂成、天生、寶泉、英龍、高樓、三台
  • 政府駐地:紅軍路1號
  • 電話區號:(+86)0818
  • 郵政區碼:635791
  •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
  • 面積:29.8平方公里
  • 人口:1.6萬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石佛岩;湊米山;紅十三軍政治部舊址
  • 機場:河市機場
  • 火車站:達州站
  • 車牌代碼:川S
  • 隸屬: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
  • 學校:通川區梓桐鎮中心學校
  • 行政區劃代碼:511702205001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肖雄    鎮長:周明忠
梓桐名片,名字由來,鄉鎮企業,旅遊景點,

梓桐名片

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

名字由來

梓桐鎮政府駐地:原是一座廟宇,廟裡有一梓桐菩薩。
相傳:梓桐菩薩十分靈驗,誰家媳婦想生兒子,只要敲鑼打鼓將梓桐菩薩接到家裡,來年定生貴子。由於想生兒子的人太多,弄得梓桐菩薩應接不暇,一些人家就用梓桐仿鑄了一些小菩薩,致使梓桐鎮一帶,留下了供奉銅菩薩的習俗,梓桐鎮因此而得名。

鄉鎮企業

梓桐鎮鄉鎮企業糧油加工、農機修配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籽、豆類、花生。養殖業以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紅三十軍政治部曾駐梓桐鎮,“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等石刻尤為著名。
梓桐鄉

旅遊景點

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
一 簡介
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梓桐鎮,距達州市城區60公里,背靠壘城山,面臨周家河,占地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20平方米,現存房屋10間。此處原名“杜府草堂”,因建國前是梓桐鎮偽團總杜光亭的莊園。該建築始建於民國初年,後經逐年維修、遂成為一座具有川北農村特色的四合大院。房屋建築為穿逗屋架,紅牆板壁,青瓦屋頂,左側廂房有虛樓,房屋不高但造型凝重,結構嚴謹。大門為川東北農村常見的石朝門,院內有一小型花園。
二 歷史1932年8月下旬,紅三十軍解放了梓桐鎮,軍政治部就設在“杜府草堂”內。為了慶祝勝利,由當時的鄉鎮蘇維埃主席何永瑞書寫了對聯“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當年10月,紅軍戰士把它刻在石朝門的立柱上,並刻下“紅三十軍政治部”七字橫幅。石刻對聯原件現陳列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內。
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
1934年7月,紅三十軍政委李先念同志曾住在這裡,指揮了著名的何家山、壘城寺戰役,殲敵數百人,為粉碎四川軍閥劉湘的“六路圍攻”起了重要作用。
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在1982年7月由達縣人民政府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修建了舊址陳列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張愛萍同志題寫了館名。1996年6月,達川地委又命名為地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5月22日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達州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梓桐革命文物陳列館
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從鄂、皖、豫西征,先後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7月14日,紅三十軍由李先念率領來到梓桐,軍政治部設在杜家院子,即現鎮政府駐地,紅軍與梓桐人民並肩戰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區、鄉、村各級蘇維埃政權。紅三十軍政治部宣傳科長何芳澤,原是梓桐鎮的一位國小教員,父何永瑞是鄉蘇維埃主席。
梓桐鄉
紅三十軍政治部駐於杜家院子後,何芳澤撰寫了“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的對聯和“階級鬥爭,平分土地”等革命標語,並將其填紅鐫刻於杜家院子的石朝門上。這副對聯短小精悍,寓意深遂,對仗工整,詞澡優美,充分表達了紅軍戰士的革命豪情和改天換地的大無畏精神。何芳澤書法功力頗深,筆力雄健雋永,加之石工精心銘刻,使這兩句話不僅成為紅軍時期廣為傳頌的鼓動性口號,而且成為對聯藝術的佳作。
1935年,紅軍告別鄉親,實行戰略大轉移。
川軍占領梓桐後,當地民眾為了保護革命文物不被破壞,用稀泥將對聯和標語糊了起來,使得這一珍貴文物完好無損地保存到解放。
解放後,紅軍石刻標語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1959年,奉上級指示,石刻標語被送往北京,陳列於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梓桐人民為了繼承紅軍光榮傳統,1975年複製了對聯和標語。
1977年,修建了梓桐文物陳列館,徐向前元帥,張愛萍將軍還欣然為紀念館題了字:紀念館建在杜家院子,石朝門的門楣上刻著“紅卅軍政治部”幾個字,門柱上則刻著“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的對聯,內側刻著“階級鬥爭,平分土地”的標語.朝門威然聳立,對聯紅光閃爍,令人肅然起敬。館內陳列著當年紅軍用過的凳子、桌子、馬刀、木梯、火藥槍、石碾以及子彈殼、馬燈等.連當年紅軍在防火裝水的“太平池”上磨戰刀的痕跡也清晰可見。
梓桐革命文物陳列館被列為地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銘刻著紅軍標語的雄偉朝門被印成年畫進入千家萬戶,被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入鏡頭激勵過千千萬萬觀眾。
如今,不少民眾到梓桐瞻仰紅軍遺址,在這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梓桐紅軍石刻標語永放光芒。
湊米山、石佛岩
傳說湊米山上有一個石頭做的斗,就在此山上的廟門前,每天可以漏出一碗米.有一天,一個乞丐來到此山上,發現了這裡竟然能漏出米來,乞丐欣喜若狂,這樣就可以不在出去乞討了,便在這座山上住了下來。可是慢慢的乞丐內心滋生了貪念之心。他想如果能漏更多的米,說不定還可以拿出去買些錢。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安逸。於是他便拿起工具對著漏米處鑿了起來,可當他把漏米處鑿了個洞時,米已不在漏了。僅僅只是洞壁上還殘留了些米粒。最後這個貪婪的乞丐也就餓死於此山之中。還有,傳說,梓桐鎮下面乃是一個千年的污泥灘,梓桐鎮之所以沒有陷下去,是因為下面乃有4個黃金做的柱子和一根黃金做的扁擔,湊米山,山山相連,猶如一條巨龍盤旋,龍頭朝東,龍尾朝西。還有十鑼十鼓也在此山。這些故事都是從前輩人哪兒聽來的很多都已經忘了。
石佛岩一年四季香火都很旺盛。雖說我不是很信這個,前輩人卻說很靈。我只去過一次,敢保證這裡的風景絕對好。純天然,無污染。
交通
梓桐鎮距離達州市區60公里,實現了鄉鄉通公路,村村通水泥路。210、318國道穿越境內,達渝高速公路通川區羅江鎮到達川區百節鎮一段已建成通車(37.4公里)。襄渝鐵路縱貫南北,達成鐵路和正在修建的達萬鐵路橫跨東西。達州市河市機場為國家三級民航機場,開通了達州──成都、達州──武漢、達州──西安的航線。渠江水系流貫全區,境內通航里程545公里,汽輪可直達重慶。形成了以鐵路、公路為主體,水運、航空相配合的交通網路,正在成為名符其實的川東交通樞紐。共有通航河流9條,分別是渠江、洲河、巴河、前河、後河、中河、鐵溪河、清溪河、林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洲河、巴河這主幹流的水路運輸網路,流域覆蓋全市四個縣(市)。
梓桐鄉
美食
澆頭 一般婚宴桌上比較常見。
特產
四川藤器、大竹板角山羊、舊院黑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