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尼古拉斯·卡洛維奇·梅特納(Nicolas·Karlovich·Medtner, 1880—1951),
俄羅斯 作曲家、
鋼琴家 。
Nicolas·Karlovich·Medtner(青年時期) 1900年在鋼琴專業畢業。同年在魯賓斯坦鋼琴比賽會上獲獎。此後經常開音樂會,演奏
古典 作曲家和自己的作品。1918-1921年任
莫斯科音樂學院 教授。
1921年離開前
蘇聯 ,寓居法國、德國,以
鋼琴家 身份巡迴演出,1927年曾回國舉行音樂會,1936年定居英國。
1951年11月13日卒於倫敦。
梅特納的主要作品有:三部
鋼琴協奏曲 、十六首
鋼琴奏鳴曲 (常標以“童話奏鳴曲”、“敘事奏鳴曲”、“悲歌奏鳴曲”等名稱)、十套標題為《童話》、三套標題為《被遺忘的旋律》的鋼琴曲、一部
鋼琴五重奏 、三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百餘首用
歌德 、
普希金 等詩詞譜寫的浪漫曲和歌曲等。
人物成就 事實上,梅特納一直都是
俄羅斯 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在俄羅斯境內可謂家喻戶曉,有“俄羅斯的
勃拉姆斯 ”之稱;與
斯克里亞賓 、
拉赫瑪尼諾夫 一樣,他們都是俄羅斯精英份子所迷戀和崇拜的對象,被視為俄羅斯在二十世紀的新希望。
梅特納除了是個擅長寫美妙旋律的作曲家,也是個技術高超的
鋼琴家 與音樂美學家,留有錄音及相關著作。
在他的作品中有許多複雜的因素,有德意志的根源,也有
俄羅斯 的靈魂與氣質,對新音樂時代風格的追求與明顯的保守趨勢。
他的創作領域主要在鋼琴音樂方面,重要作品有三部
鋼琴協奏曲 、十六首鋼琴奏鳴曲(常標以“童話奏鳴曲”、“敘事奏鳴曲”、“悲歌奏鳴曲”等名稱)、十套標題為《童話》、三套標題為《被遺忘的旋律》的鋼琴曲、一部
鋼琴五重奏 、三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此外,另有100多首根據
歌德 、
普希金 等詩詞譜寫的浪漫曲和歌曲等;他的創作特徵是:樂思凝練,感情克制,旋律優美,結構嚴謹。
創作風格 梅特納與
斯克里亞賓 和
拉赫瑪尼諾夫 一樣主要是創作鋼琴曲。一組包括多種情趣和範圍寬廣的14首《鋼琴奏鳴曲》是梅特納鋼琴作品的中心,這些作品應該與
斯克里亞賓 和
拉赫瑪尼諾夫 作品一併列入20世紀這類重要體裁的作品之中。
尼古拉斯·卡洛維奇·梅特納音樂錄音CD 梅特納的創作風格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得到充分地發揮,在他整個事業中保持不變。開初他創作當代音樂,但當20世紀音樂變革了,他的音樂就更富於抒情旋律、感情激盪和複雜的對位線條。他的敘事詩般的《E小調奏鳴曲》(Op.25, No.2),展示出他對規範結構的非凡控制能力,對強節奏、交叉節奏、切分音節奏 、獨特的節拍以及精采的技巧的運用——
拉赫瑪尼諾夫 認為梅特納是當代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有許多複雜的因素,有德意志的根源也有
俄羅斯 的靈魂與氣質,對新音樂時代風格的追求與明顯的保守趨勢。
第一
鋼琴協奏曲 是他的成名作(之後陸續完成2、3鋼琴協奏曲),完成於 1914年,首演於1918年,梅特涅在庫塞維斯基的指揮下親自擔任獨奏。1924年又在美國與
費城管弦樂團 演出,獲得極大的成功。
Nicolas·Karlovich·Medtner音樂錄音CD 梅特涅的音樂創作除了百餘首歌曲外,其餘的大都為鋼琴曲。這首第一號
鋼琴協奏曲 初聽之下很像是
拉赫曼尼諾夫 ,一開始像極了拉氏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著名的"巨人的腳步"主題,很是威嚴!!這個曲子其實是單樂章,但分成四個段落,而hyperion正是這樣分軌的。
梅特涅當然不是
拉赫曼尼諾夫 的追隨者,他們的
鋼琴協奏曲 所展現的是20世紀初俄國鋼琴曲風的一種地域風格與時代風尚。梅特涅這個曲子非常耐聽,當中有大戰帶來的恐怖感與個人心理上的緊張與哀愁,德意志的厚重與
俄羅斯 的民謠風,罕見的巧妙技法與近乎孩童般的天真,這些看似矛盾的複雜因素卻有機地統一在梅特涅的旋律中。
作品賞析 Nikolay Karlovich Metner(1880-1951),又名Nicholas Medtner,一共寫過5首即興曲方面的曲子。3首是即興曲,Nixe,Eine ball-回想諧謔曲,惡魔般的,op.2,第一首來自於一套3首交響片斷(Morceaux),op.31,第二首是宏偉的升F小調,op.47,子標題註明“變奏曲形式”,這個作品的標題和Medtner第一
鋼琴協奏曲 的標題有些相似,作曲家自己寫到:“基本上來說,即興曲勝過變奏曲。”
Nicolas·Karlovich·Medtner音樂錄音CD 鋼琴家 兼作曲家Medtner受教於
莫斯科 鋼琴學院。1921年離開前
蘇聯 ,在以後的幾年裡,他遊歷歐洲和美國,參加一系列的演出。1925年他定居巴黎郊外,那年他寫下了這個第二即興曲,獻給法國的管風琴家兼作曲家Marcel Dupre是巴黎音樂學院管風琴教授,最終成為音樂學院院長。Dupre Dupre是Medtner的好友,並且極力推崇Medtner的作品。這個作品於1927年2月18號
莫斯科音樂學院 大廳由Medtner自己首演,這是他在
俄羅斯 的一場巡迴演出,演奏受到極大的歡迎。
第二即興曲是Medtner最重要的鋼琴作品。以變奏曲形式,由大的音調升降序列和多小節標題音樂組成。每小節都由Skazka“童話”作為標題(Medtner寫了大約40首以Shazka為標題的曲目,他是Skazka這種鋼琴音樂形式的創始人)。這些標題音樂表達出幻想的童話世界的景象和現實生活的聯繫。
這點上,這首第二即興曲可能和Schumann的作品很相似,尤其是Carnaval,狂歡節op.9。這部作品同時也是傳統的
俄羅斯 式的史詩和英雄紀念音樂,就象Mussorgsky的圖畫展覽會是最歡慶的例子一樣,表現出英雄史詩般的畫卷。每首變奏曲都有自己的標題,代表Medtner 如何處理SKazka,“美人魚之歌”,“木頭小丑”,“精靈們”,“樹林裡”,“有羽毛的東西”是其中的典型之作。另外幾首變奏曲則描繪出慶典般的童話景象,如“咒語”,“恐嚇”,“絲巾和魔力”。其它變奏曲描述了精神狀態例如沉思和怪想。“人群的喧囂”描繪了一個繁忙的世界,“河流中”描畫了流動的水,“壞天氣”帶著一種悲劇特徵,描繪了暴風雪和混亂的,憂鬱的自然,人們靈魂中的那種渴望。“壞天氣”是第15首變奏曲,這部變奏曲形式的即興曲的頂點,“結論”以哲學意味的方式到達一個完美的結尾。這個結尾和Schumann的童年即景里的“Der DuchterSpricht”非常相似。非常有趣的是Medtner在樂譜上寫到:“From the Creator”。Medtner用編年的方式向我們演講,讓我們感覺到歷史,
俄羅斯 的歷史。聽著整部作品,耳邊迴響的是
俄羅斯 讚美詩般的旋律,鐘聲悠揚地響起。的確,“結論”暗指鐘聲。
Nicolas·Karlovich·Medtner音樂錄音CD
儘管沒有將每個不同的情景展開,這部作品還是如此令人驚異的用一種持續發展的創造印象來得到一個戲劇化的統一。主要的秘密就在於這種方式,這種把非相關的即興曲性質組織到它的主要結構上。這些特性作為作品展開的原則。目的就是變奏曲用即興曲來構思,成為Medtner式的精粹。一個變奏曲幾乎不可察覺地滑到下一個變奏曲,由一個變奏曲呈現的景象在變奏曲開始之初就已經被表達出來了。音樂從而呈現出一種自由的狂想曲形式。這種在敘述性的即興曲和變奏曲之間的開放的聯繫,提供了一種從開始到結束的整體上的連續的一致性。變奏曲在第一首的主旨下展開。這個主旨的變型。遍及整個作品,由這個主旨而形成一個非常複雜的復調結構。既然這個主旨隸屬於一個被重複的變奏,那么每一個變奏就比較難被區別出來。這個作品是表現作曲家豐富的創作能力的最有力的見證。極好的處理主題和復調,非常獨創的對節奏的運用,獨特的和弦語言,對音色的渲染的運用。他自始至終革新性地運用這些元素,Medtner成功地增強了鋼琴曲這種曲式的表達技巧。
Nicolas·Karlovich·Medtner音樂錄音CD 第二即興曲是這些特性的集大成者,強烈引起了Rachmaninov,Godowsky和其他很多同時代的著名人士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