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品

梅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梅品》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辭賦
  • 作者張鎡
關於作者,《梅品》原文,《梅品》解讀,《梅品》賞鑒,

關於作者

張鎡(1153—1212),字功甫,一字時可,號約齋,南宋臨安(今浙江杭州)人。是南宋抗金名將張俊的曾孫,官奉議郎,直秘閣,權通判臨安府事,終左司郎官。開禧初,曾參與謀誅“開禧北伐”的敗臣韓*胃,未成,滴桐川,再謫象台,嘉定四年以後事。
他能詩善畫,詩集有《南湖集》,繪畫則擅長竹石古木,從楊萬里為《南湖集》作序可知,他與楊萬里交情頗深,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同時也是擅長賞梅吟梅的詠梅詩人,二人一為詠梅高手,一為品梅專家,二人的深厚友誼恐怕與南宋興盛的梅花文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梅品》原文

梅花為天下神奇,而詩人尤所酷好。淳熙歲乙巳,予得曹氏荒圃於南湖之濱,有古梅數十散輟,地十畆。移種成列,增取西湖北山別圃紅梅,合三百餘本,築堂數間以臨之,又挾以兩室,東植千葉緗梅,西植紅梅,各一二十章,前為軒楹如堂之數。花時居宿其中,環潔輝映,夜如對月,因名曰玉照。復開澗環繞,小舟往來,未始半月捨去。自是客有游桂隱者,必求觀焉。頃者太保周益公秉鈞,予嘗造東閣坐定,首顧予曰:“一棹徑穿花十里,滿城無此好風光。”蓋予舊詩尾句。眾客相與歆艷。於是游玉照者又必求觀焉。值春凝寒,反能留花,過孟月始盛。名人才士,題詠層委,亦可謂不負此花矣。但花艷並秀,非天時清美不宜,又標韻孤特,若三閭、首陽二子,寧橋山澤,終不肯頫首屏氣,受世俗湔拂。間有身親貌悅,而此心落落不相領會,甚至於污褻附近略不自揆者,花雖眷客,然我輩胸中空惆,幾為花呼叫稱寃,不特三嘆而足也。因審其性情,思所以為獎護之策,凡數月乃得之。今疏花宜稱、憎嫉、榮寵、屈辱四事,總五十八條,揭之堂上,使來者有所警省,且示人徒知梅花之貴而不能愛敬也,使與予之言傳布流誦亦將有愧色雲。
花宜稱,凡二十六條
為澹陰;為曉日;為薄寒;為細雨;為輕煙;為佳月;為夕陽;為微雪;為晚霞;為珍禽;為孤鶴;為清溪;為小橋;為竹邊;為松下;為明牕;為疏籬;為蒼崖;為綠苔;為銅瓶;為紙帳;為林間吹笛;為膝上橫琴;為石枰下棋;為掃雪煎茶;為美人澹妝篸戴
花憎嫉,凡十四條
為狂風;為連雨;為烈日;為苦寒;為醜婦;為俗子;為老鴉;為惡詩;為談時事;為論差除;為花徑喝道;為對花張緋幙;為賞花動鼓板;為作詩用調羹驛使事
花榮寵,凡六條
為煙塵不染;為鈴索護持;為除地鏡淨、落辦不淄;為王公旦夕留盻;為詩人閣筆評量;為妙妓澹妝雅歌
花屈辱,凡十二條
為主人不好事;為主人慳鄙;為種富家園內;為與麄婢命名;為蟠結作屏;為賞花命猥奴;為庸僧牎下種;為酒食店內插瓶;為樹下有狗矢;為枝下曬衣棠;為青紙屏粉盡;為生猥巷穢溝邊。
梅品終 。

《梅品》解讀

第一部分是序,談及作者購地植梅造園的過程,梅園建得相當出色,用他自己的詩句來描繪,便是“一棹徑穿花十里,滿城無此好風光”,竟招引來賞梅客人絡繹不絕,更有名人才士題詠風雅,然而,在客人當中也有品梅不得要領,缺乏賞梅的基本文化素養,“胸中空洞”,“而此心落落不相領會,甚至於污褻附近,略不自揆者”。為了使客人們更好地品玩梅花那高潔淡雅、“標韻孤特”的脫俗神韻,特別是使那些“徒知梅花之貴而不能愛敬”的庸俗之輩“有所警省”,他特列出品梅的58條基本標準,高高地張貼在梅園的主體建築“玉照堂”當中。
第二部分是正文。
第一個方面是“花宜稱”26條。“宜稱”(讀yl、chen),合適,相稱。“花宜稱”的意思是:對於賞梅品梅最合適、最相稱的條件。這26條分別是:淡陰,曉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蒼崖,綠苔,銅瓶,紙帳,林間吹笛,膝上橫琴,石抨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妝簪戴
第二個方面是“花憎嫉”14條。“憎嫉”,厭惡,憎恨。“花憎嫉”的意思是:對於賞梅品梅來說最令人厭惡和憎恨的事情是:狂風,連雨,烈日,苦寒,醜婦,俗子,老鴉,惡詩,談時事,論差除,花徑喝道,花時張緋幕,賞花動鼓板,作詩用調羹驛使事。
第三個方面是“花榮寵”6條。“榮寵”,光榮,榮耀,尊崇,恩寵。“花榮寵”意思是:對於賞梅品梅來說,最使梅花感到榮耀和尊寵的事情是:煙塵不染,鈴索護持,除地徑淨,落瓣不測,王公旦夕留盼,詩人擱筆評量,妙妓淡妝雅歌。
第四個方面是“花屈辱”12條。“屈辱”,委屈和恥辱。“花屈辱”意思是:對於賞梅品梅來說最使梅花感到委屈和恥辱的事情是:主人不好事,主人慳鄙,種富家園內,與粗碑命名,蟠結作屏,賞花命猥妓,庸僧窗下種,酒食店內插瓶,樹下有狗屎,枝上曬衣裳,青紙屏粉畫,生猥巷穢溝邊。
統覽(梅品)58條,看出作者談論梅的角度是如何欣賞與品玩梅花的。“品”者,‘標準規格也:這58條標準,花宜稱、花榮寵為欣賞梅花時應具備和追求的標準,花憎嫉、花屈辱則為掀酸梅花時應避免和忌諱的標準。58條標準中尤以“花宜稱”26條最為重要,也最有價值。
深入研究這58條賞梅標準,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條目標準的設立,是以兩宋繁榮興盛的梅文化為深厚根底的。從“佳月”、“夕陽”、“晚霞”、“孤鶴”、“清溪”諸條目,我們可以聯想到以“梅妻鶴子”著稱的北宋詠梅詩人林逋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微雪”、“詩人閣筆評量”等條目,又令我們吟誦起宋人盧梅坡的《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詩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從“美人淡妝簪戴”、“妙妓淡妝雅歌”等條目,則可以使我們隱約看到唐宋時代盛行的梅花妝與簪梅等生活習俗;而從“林間吹笛”、“膝上橫琴”等條目,我們又似乎聽到了宋人吹奏古笛曲《梅花落》和古琴曲《梅花三弄》的裊裊餘音。三.從《梅品》看南宋賞梅活動的審美特色
梅花欣賞是以梅花為審美對象的一項審美活動,深入分析《梅品》的58條賞梅標準,我們可以歸納出南宋賞梅活動的四大審美特色:一是重視天時與良辰,二是講究環境與配置,三是突出花品與人品,四是追求雅趣與脫俗。
一、重視天時與良辰
梅花是一種具有生命的自然之物,賞梅也是一種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之中進行的高雅的審美活動。梅花欣賞與詩歌、繪畫等審美欣賞活動相比,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較多地受自然條件和天時景象的影響。
古人常把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相提並論,認為四者兼而得之實乃人生一大幸事。作者也認為理想的賞梅活動應該四者兼併,因為“花艷並秀,非天時清美不宜”,只有在特定的天時良辰的烘托渲染之中,欣賞者才能獲得梅花景觀的最佳狀態和最佳趣味。
梅品》對最適宜於賞梅的天時良辰歸納如下:淡陰,曉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反之,最不適宜賞梅的天時氣候是:狂風,連雨,烈日,苦寒。
二、講究環境與配置
由於賞梅是在特定的園林自然環境之中進行的,因此,組成這種環境背景的各類園林造景因素(如山水、植物、建築、動物等)的布置與安排,對於提高賞梅活動的高雅韻致和詩畫情趣,往往起著關鍵作用。
能詩善畫的作者是深諳此理的。他在《梅品》中對最適宜於賞梅的環境背景配置歸納如下: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蒼崖,綠苔,煙塵不染,鈴索護持,除地徑淨,落瓣不淄:反之,在賞梅環境中最殺風景的環境背景是:老鴉,醜婦,庸僧窗下種,酒食店內插瓶,樹下有狗屎,枝上曬衣裳,生猥巷穢溝邊。
三、突出花品與人品
中國古人賞花歷來強調從花的色香韻姿等審美客體的自然特徵中,去把握和感悟審美主體所崇尚的某種人格精神,南宋的(梅品)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確鑿的例證。
在“序”中,他特別提到梅花的品格,並以三閻大夫屈原和首陽二子伯夷叔齊的人格美與梅花的品格相比,曰:梅花“標韻孤特,若三國大夫、首陽二子,寧搞山澤,終不肯俯首屏氣,受世俗煎拂。”然而在賞梅的客人中卻常常有“徒知梅花之貴而不能愛敬”的庸俗之輩,這種人缺乏賞梅的起碼文化素養,甚至做出“污褻梅品的劣跡,令梅園主人幾乎要為梅花“呼叫稱冤”!為了使賞梅的客人們更好地感悟品味梅花那高標清逸的品格與神韻,他決意撰寫《梅品》,揭之堂上,使來者有所警省。”
梅品》“花屈辱”12條中,還專門提到有三種人的梅園由於人品鄙劣而不宜從事賞梅活動,這三條是:主人不好事,主人慳家園內。
四、追求雅趣與脫俗
為了不負梅花那疏影橫斜、高潔清逸的姿韻與品格,作者格外重視賞梅活動中審美主體(賞梅人)的具體欣賞活動方式,力求使賞梅人的審美欣賞活動能夠體現出兩宋繁盛的梅文化所薰陶出來的高雅脫俗的趣味。
梅品》對於南宋賞梅者的各種高雅的欣賞活動方式歸納如下:銅瓶,紙帳,林間吹笛,膝上橫琴,石抨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妝簪戴,王公旦夕留盼,詩人擱筆評量,妙妓淡妝雅歌:反之,最令賞梅者忌諱和厭惡的庸俗之舉是:俗子,惡詩,談時事,論差除,花徑喝道,花時張緋幕,賞花動鼓板,作詩用調羹驛使事,與粗婢命名,蟠結作屏,賞花命猥妓,青紙屏粉畫。

《梅品》賞鑒

來源:《園林》雜誌 作者:朱雲岳
國人對梅花的觀賞始於漢初,盛於南北朝,至今約有兩千年的歷史。南宋時期出現了范成大的《梅譜》、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和張的《梅品》3篇梅花專著。這3篇著作,從3個不同的側面,各具特色地成為我國古代梅文化的寶貴典籍。《梅譜》詳實地記錄了當時江南所植梅花品種性狀及栽培嫁接和套用的技藝,堪稱一篇有關梅的科技文獻;《梅花喜神譜》以木刻版畫的形式體現了梅的精神面貌,並配以詩詠,是一部罕見的藝術珍品;《梅品》則是從美學的思想高度闡述了人們在賞梅活動中的若干取捨標準。
梅品》問世至今已逾800年,其文字時常為學者引述,其精髓在國內外造園實踐中多被套用。然而真正對其進行系統的學術研究者,卻甚鮮見。可喜的是北京陳秀中先生率先對此作了較深入細緻的探究。他把《梅品》若干古籍版本進行校勘,整理出《梅品》的最新校訂本,並在《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5年9月號上刊發了“《梅品》校勘、注釋及今譯,《梅品》——南宋梅文化的一朵奇葩”兩篇學術論文。實為梅文化學術研究做了極有意義的工作。
筆者近讀彭立勛教授《美學的現代思考》一書,在有關審美的三種因素的論述中寫到“……美學和藝術研究的任務就是要在審美客體、審美主體、審美環境的互相作用中間來研究審美意識、審美心理及其發展的規律性,這樣我們才能對審美意識乃至藝術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饒有興味的是,800年前的張在給品梅這一具體審美行為界定取捨要點時,恰與這一現代美學觀點相契合,也正是以這三方面因素為準繩來進行評判的。
梅品》之審美主體因素
梅品》的品字,是品味、品賞的意思。既是品賞,必有高下優劣的評判。而作出評判的是人,那么人當然就是審美主體。而人與人各不相同,他們的社會地位、生活經驗、文化修養、心理特點都會不同程度地反映到他們審美態度上。所以《梅品》首先指出最適合參與賞梅活動的人有:林間吹笛者、膝上橫琴者、石枰下棋者、掃雪煎茶者、美人淡妝簪戴者……可以看出,上述這一人群,多屬知識階層,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他(她)們的這些行為,給賞梅活動增添了風采,豐富了內涵,賦予了韻味,所以命題為“花宜稱”。另有幾種為作者嘉許的人和事是:王公旦夕留盼,詩人擱筆評量,妙妓淡妝雅歌……王公顯貴是社會上層,詩人是名士文人,歌妓是有一定技藝的藝人。
這一群人參與賞梅活動會使梅花感到榮耀,受到恩寵,這充分表明作為士大夫階層的張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社會局限性。與之相反,今天賞梅早已成為大眾性的文化游賞活動了。
再看作者憎嫉的人有:醜婦、俗子、庸僧、猥妓、奸鄙的主人、暴發產……這是一群粗俗的下等人或為附庸風雅的有錢人,他們往往在賞花時張掛上紅色的帷幕,在花徑里喝道行車,使樂人吹拉彈唱……這類人自然不能真正去欣賞梅花的高雅風韻,只是大煞風景罷了。這裡應該指出的是,時至今日在人們賞梅活動中仍有此類不和諧音符出現:如在花下打鬧笑罵,在樹幹上刻字留念,為了照相而任意攀花爬樹,在樹下大吃大喝,亂扔垃圾……希望這等不文明現象今後不再發生,以免800年前的張見到又將三嘆而不已。
《梅品》之審美客體因素
審美客體也就是審美對象。賞梅活動所賞對象是梅,梅是作為審美客體而存在,沒有它,人的審美活動不能成立,所以梅是《梅品》中審美因素的另一方面。
能為人們觀賞的梅,大致可分為村梅、園梅、盆梅、瓶梅四類。村梅是山村野外零星獨生的梅樹,它崖頭俯探,水畔橫倚,自然生髮未經修剪,具有一種純天然的美。古人踏雪尋梅,多數尋覓的是這種梅樹。陸游《卜運算元》詞中有“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所寫的正是這種意境。另一類是園梅,人們闢地建園,經過規劃設計,無論樹種的組合、景物的配置皆合規範,這就是經過人工整飾的梅園。這類梅園往往是逶迤數里,繁花千樹,花開時如霞似霧,遠近飄香,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香雪海”。清康熙帝有“繽紛開萬樹,相對愜良辰”詩句詠鄧尉之梅。近代文人林紓有一篇散文《記超山梅花》,寫得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更有一類是植於盆盎之內的梅花盆景,也就是盆梅。這種盆梅,全按人意願,修剪綑紮成形,雖百年老樁亦可縮龍成寸,陳列於几案之上,供人朝夕賞玩。但往往有人為造作、盡失天真的弊病。清人龔自珍曾作《病梅館記》描寫因匠人之過分造作而成病梅的事。雖屬託物喻人、借梅諷世,然而其見解用之於藝梅,也正合復歸自然之道。瓶梅為插花藝術之一類,瓶梅插花有其特定的審美要求,正如陳俊愉教授在《巴山蜀水記梅花》一文中所指出:“梅花插瓶宜古、宜拙 宜疏、宜斜,當選單一品種,如更能與瓶及放置之環境調和尤妙。’簡短數語道出瓶梅插花藝術之要義。當然,以梅花為題材所創作的詩、文、畫、攝影等文學藝術作品,也應納入其審美範疇。
梅品》中所論的梅應為園梅。作者在序言中說得很清楚:他先得荒圃一處,內有古梅數十株,後又闢地10畝,陸續移栽了江梅、緗梅、紅梅共3百餘本,並構堂、建軒、築徑、開澗,在堂軒之上綴以楹聯、匾額,使小艇游巡於溪澗……這當然是一所經過精心策劃而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梅園了。依此可見,作者對審美客體因素的注重和講究。首先他要求梅樹的品種豐富多樣,花色紅白相間深淺有變化,栽植得疏密有致,成行者有序列之美,散植者有自然之趣。樹齡上講求有綠苔紛披的古樹,也要有煙塵不染的新株,這樣能使人在領略到蒼老古拙的韻味同時,又能感受到一種健壯清新蓬勃向上的精神。他還在花樹之巔綴以鈴索,微風徐來之際,鈴聲叮叮作響,有如聞天樂之妙趣。反之,生長在簡陋巷陌和污濁水溝邊的梅,樹下有動物糞便,枝上晾曬衣物,這一類梅樹便失去了品賞的意義了。
《梅品》之審美環境因素
就審美環境因素來講,有大的社會環境,有具體的審美環境兩方面。大的社會環境對審美心理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社會繁榮,國民素質普遍提高,人們都希望有美的精神享受,這就為賞梅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張所處的時代南宋,雖說比不上北宋開國國中期的國力強盛,但仍能偏安於江南魚米之鄉。人文風物堪稱豐茂,加之君主達官皆有治園游賞的風尚,也就為發展梅文化提供了較好的社會基礎。
梅品》對審美環境尤為注重,在這方面著墨最多,從天到地一一列舉。他認為,淡淡的陰、微微的雪、輕輕的煙、薄薄的寒、細細的雨和清晨的旭日、傍晚的落霞還有明朗的夜月,這些才是賞梅的最佳環境因素。反之,如狂風暴雨、烈日苦寒就絕非賞梅的適宜環境了。
對梅林周邊的事物他也十分講究,如清溪畔、小橋邊、竹旁松下、明窗疏籬……這些都是給賞梅配上了優美的環境烘托。他所厭惡的是賞花時在樹頭張掛起有色的螢幕,隨便在樹枝上晾曬衣物,樹下堆有污穢之物……這只能有損人們的審美情緒了。在這裡聯想到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有一首《I臨江仙》詞,前半闕“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乾倚處,待得月華生。”詞作者把諸多美的事物有機地連在一起,烘托出一種意境。詞中一字不寫人的感受,而讀詞者的心頭不覺滋生出一種審美的情緒,有如琴弦被人悄然撥動……
梅品》四事五十八條,雖未能按照上述審美三要素加以分列,其內容無一不和現代美學的審美法則相吻合。雖然由於作者所處時代及其社會地位致使其某些觀點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瑕不掩瑜”,今天解讀這篇著作,仍能給我們在理論研究和造園實踐上提供可貴的借鑑。
總之,《梅品》是古今中外欣賞梅花並進行多方剖析的傑作,不過時間已過去了800多年,今天的中華兒女,是否更欣賞紅艷繁茂、如火如荼的梅花林和梅花叢呢?既要弘揚優秀傳統,又要與時俱進,讓我們鑽研、努力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