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頭榫,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文物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頭榫
- 外文名:Liang Tousun
- 拼音:liáng tóu sǔn
- 類別:木構遺蹟
- 所在文化層:河姆渡文化一期
- 出土時間:1973年
簡介,榫卯歷史,歷史意義,
簡介
藏品類別:木構遺蹟
藏品名稱:梁頭榫
藏品尺寸:
藏品介紹:1973年河姆渡遺址出土。
榫-剡木入竅也。榫卯結構是實木家具中相連線的兩構件上採用的一種凹凸處理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這種形式在我國傳統家具中達到很高的技藝水平,同時也常見於其他木、竹、石制的器物中。
在河姆渡遺址中發現,有的木樁的上端尚殘存著長方形或凹形卯口,有的地龍骨或梁端則有鑿出的榫頭,可以插入木樁上的卯口內,相互套合。在遺址中發現的屋架構件主要有柱、梁、枋、檁等,在這些構件中,不少是鑿有榫卯的。諸如柱頭樁腳榫、梁頭榫、帶銷釘孔的榫、“平身柱”的透卯、“轉角柱”互成直角的卯等等。從這些榫卯看,當時屋架結構上已較廣泛地採用榫卯技術了。
榫卯歷史
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在現代建築中,榫卯技術已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了,但古語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間俗話也說“巧媳難為無米之炊”,在河姆渡那個時代,金屬工藝尚未出現,河姆渡先民用什麼工具、如何來加工這些榫卯?
研究發現,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結構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工藝創造,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傳統家具(特別是用明清家具)之所以達到今天的水平,與對這種特徵的運用有著直接的關係,也正是這種巧妙結構的運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藝術價值,尤為國外家具和建築藝術家們所讚嘆。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稱之為傳統家具,榫卯結構是核心。
歷史意義
河姆渡梁頭榫的發現在中國古代建築史和家具史中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