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錫祜(1902-1941),別名錫古,原名錫富。廣東梅縣人。革命烈士。1902年出生於廣東梅縣松口鎮仙溪山口村的一個書香家庭。祖父梁迪修,清末廩貢生;父親梁隆福,先從事教書經商。1919年北京爆發五四運動,梅縣各學校也積極回響,梁錫祜和進步同學一起,積極參加反對簽訂賣國條約的示威遊行和抵制日貨活動。1920年國中畢業後,回到家鄉振興國小教書。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參與了東征、北伐、廣州起義、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擔任東江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共蕉平尋縣委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政治委員等重要職務。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延安。抗日戰爭爆發後,受中央派遣參與新四軍組建工作,擔任新四軍教導總隊負責人,為新四軍各部培訓了大批幹部。 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時年39歲,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基本介紹
生平事跡,皖南事變,
生平事跡
梁錫祜,原名錫富。1902年出生於廣東梅縣松口鎮仙溪山口村的一個書香家庭。祖父梁迪修,清末廩貢生;父親梁隆福,先從事教書經商。梁錫祜自幼聰明伶俐,7歲就讀於本村振興國小,14歲考入梅城教會學校梅縣廣益中學。1919年北京爆發“五四”運動,梅州各學校也積極回響,梁錫祜和進步同學一起,積極參加反對簽訂賣國條約的示威遊行和抵制日貨的活動。1920年國中畢業後,回到家鄉振興國小教書,1922年入讀鬆口公學。
1924年,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為培養革命力量,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通稱黃埔軍校)。梁錫祜毅然投筆從 戎,到廣州投考,被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在軍校,梁錫祜受革命思想的薰陶,學習刻苦,成績優良,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很快就被吸收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不久又轉為共產黨員。
1925年2月10日,廣東革命政府舉行了討伐盤踞在東江的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梁錫祜任學生軍連黨代表,隨軍參戰,奮勇殺敵,在第二次東征的惠州飛鵝嶺戰鬥中,右大腿中彈,流血不止,仍堅持不下 火線,直至攻克惠州城。東征勝利後,梁錫祜留軍校,先後任輜重隊副隊長、隊長。
1927年12月11日,梁錫祜參加了共產黨人張太雷、蘇兆征、葉挺、葉劍英、聶榮臻等在廣州領導的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梁錫祜退出廣州,輾轉到香港,繼續從事革命工作,半年後奉命回潮汕一帶開展革命活動,後取道梅縣、大埔進入福建閩西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29年10月,朱德率紅四軍 進軍東江,兩次攻打梅城後撤回閩西,留下樑錫祜、譚漢卿等150名政工參謀人員和傷病員支援東江紅軍。梁錫祜被分配到興寧縣,協助軍事指揮工作,12月中共興寧縣黨代表大會召開,當選為縣委副書記。他和縣委領導羅屏漢等,轉戰於梅縣、豐順縣邊境的九龍嶂和五(華)興(寧)龍(川)革命根據地。
1930年5月1日,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豐順縣八鄉山灘下莊屋坪召開,成立了東江蘇維埃政府,梁錫祜被選為東江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同時,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古大存,政委顏漢章,參謀長龔楷(後為嚴鳳儀),不久改由梁錫祜擔任。
梁錫祜和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委員劉琴西一起,奉命到五興龍和蕉(嶺)平(遠)尋(江西尋鄔)革命根據地檢查指導工作。為了不斷壯大人民武裝力量,給敵人予沉重打擊,在他們領導指導下,於 11月20日組建了500多人的紅十一軍獨立營,12月又組建了約200 人的五興龍游擊總隊,為東江革命根據地五興龍蘇區的正式形成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1931年4月,梁錫祜調任中共蕉平尋縣委書記。蕉平尋蘇區是東江革命根據地通往中央蘇區的門戶,是中央蘇區的南大門,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呈現出良好的局面,成為當時東江革命根據地在西北人口較多,地域較廣,各項建設進行得較好的一個蘇區。但是,由於當時執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特別是在革命隊伍內部搞肅反擴大化,加上國民黨對根據地的重兵“圍剿”,致使革命力量不斷削弱,根據地日益縮小,幾乎全部丟失。蕉平尋縣委機關也不斷向北移動,後尋鄔地區黨組織改由中共閩西南特別委員會領導,復稱中共尋烏縣委,梁錫祜任書記。
1933年10月調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工作,擔任參謀培訓班班主任, 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延安。抗日戰爭爆發後,受中央派遣參與新四軍組建工作,擔任新四軍教導總隊負責人,為新四軍各部培訓了大批幹部。 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時年39歲,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皖南事變
在中國現代史、曾發生過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9000餘人,在安徽省南部涇縣茂林地區遭國民黨事先布置好的顧祝同、上官雲相所率7個師8萬餘人的包圍襲擊,被迫自衛,英勇拼殺,浴血奮戰七晝夜,終因 寡不敵眾,彈盡糧絕,除約 2000餘人突圍外、大部分被俘、失散或犧牲。共產黨員、新四軍總隊負責人梁錫祜就是在突圍戰鬥中犧牲的。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新四軍軍長葉挺等,強令在長江南北和黃河以南堅持抗戰的新四軍、八路軍在1個月內全部開赴黃河以北,並由50萬人縮編到10萬人。中共中央在揭露國民黨反共投降陰謀的同時,為了顧全大局,維護抗日民族 統一戰線,答應將在安徽南部的新四軍調到長江以北。
1941年1月4日晚上9時,駐皖南的新四軍軍部所屬各部9000餘人從雲嶺駐地出發北上,5日晨到達涇縣茂林地區,因天降大雨只得原地休息。6日,得悉遭國民政府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事先布置好的7個師8萬餘人的包圍,“奉命將新四軍一網打盡,生擒葉項”。7日凌晨3時,新四軍前鋒遭敵襲擊,為了突破包圍圈,繼續北上抗日,新四軍被迫自衛反擊,與敵人展開激烈戰鬥。
經過幾天的激烈戰鬥,新四軍傷亡很大,彈盡糧絕。隨軍部行動的教導部隊,本來就非戰鬥人員居多,在連日來的戰鬥中,戰鬥人員銳減,所剩無幾。12日,軍長葉挺決定各部分別突圍 穿過封鎖線,保存力量,堅持抗戰。13日下午,隨軍部突圍的教導總隊,在西坑,為了打開一條血路,保護軍部衝出包圍圈,集中所剩力量,兩次向守敵一0八師發起衝鋒,終因敵不寡眾,在敵人的猛烈炮火中,全部血染黃沙。在戰鬥中,梁錫祜不怕流血犧牲,身先士卒,帶頭向敵人衝去,不幸中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