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經國

梁經國

梁經國(1761-1837),號左垣,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黃埔村(廣州市海珠區琶洲街黃埔村)人,清代廣州十三行行商之一。

基本介紹

簡介,經歷,

簡介

梁經國,番禺黃埔村(今屬海珠區琶洲街)人。其曾祖父永成於明洪武初年由番禺北亭鄉遷到風浦鄉(今黃埔村)南約榮西里居住。梁經國的父親昭緒,從事鄉村私塾教職,生活貧苦。經國7歲時,父親逝世,日子更加艱苦。他無法入學讀書,只好白天到距家30多里外的廣州城做小販,晚上則回家幫助母親織布,母子相依為命。乾隆四十三年(1778),經國18歲時,入馮氏洋行做夥計,學習洋行商務。23歲,娶妻凌氏。從此,夫人在家織布,梁經國則在廣州為馮氏洋行上班,生活開始好轉。一直做洋行生意、對外貿頗有心得的梁經國,在略有積蓄之後,便想自立門戶,一展拳腳。嘉慶十三年(1808),梁經國創立天寶行,成為廣東十三行行商之一。梁經國因歷次捐輸得到清政府加晉官銜,封誥通奉大夫(從二品封階),追贈光祿大夫(正一品)。

經歷

梁經國入馮氏洋行後,誠實能幹,毫無私心。特別是在馮氏赴外洋的10多年期間,由梁經國執掌行商業務,生意仍然蒸蒸日上,頗有贏餘。待馮老闆回廣州,梁經國如數交代,使行主十分感激。於是,當梁經國希望自立門戶時,馮老闆給予大力幫助。
梁經國開辦天寶行之後,利用自己良好的商譽,爭取了東印度公司長期的貿易合作。剛創立的天寶行,一開始就取得英國東印度公司毛織品貿易的1份額,以後上升到兩份。而且在歷年的茶葉出口貿易中,貿易額均占各行商貿易總額的8%-10%。這在當時的小行商是少有的。自1811-1833年,天寶行承保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商船,從2艘升至3艘,最後達到5艘。
梁經國的誠信經營,也使英國東印度公司願意給予扶持。天寶行就是在東印度公司的支持下渡過難關,使其商務日益發展。天寶行在行商中的地位也不斷上升,從創立後的第三年(1811)排位倒數第一位,以後逐年上升,1821年為倒數第四位,升至1830年、1831年的順數第五位,居10個行商中的中間。
同時,梁經國亦十分熱心地方公益事業的捐輸。從《廣州西關下九甫文瀾書院碑記》可知,嘉慶十六年(1811),天寶行與其它兩個行商捐款建築公產房屋一所、下九甫南向住屋一所,價值銀8000兩;花園書廳1所,平排4間,各深4進,價值銀3820兩,以創建文瀾書院。他還為澳門重修媽祖閣捐銀。
道光七年(1827)十月,67歲的梁經國退出行務,交由其次子梁綸樞(又名梁承禧,1790-1877)接辦行務。廣東十三行在歷史舞台中消失後,行商各奔前程,而天寶行的後人則棄商從政為官和棄商從學為士。梁經國自幼因家貧未能讀書,雖然後來創辦天寶行取得成功,他希望子孫後代能讀書登科及第,光宗耀祖。於是聘請名師在他的家鄉黃埔村開辦了“左桓家塾”管教子弟讀書。從子輩開始,除梁綸樞繼承父業成為行商之外,另一兒子梁綸機(同新)順利走上科舉之路,其後輩考上舉人者甚眾,仕途發展也頗順利。一直到當代,這個重教育的家族轉變為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家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